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0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43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杂岩同位素年代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杂岩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因地而异,粤东为180—75Ma;渐、闽为135—105Ma,东西两区也有差别。发现粤东高基坪群下群存在180—170Ma的早侏罗世火山岩。全区火山活动可划分为七个旋回。火山岩与侵入岩同时、同源、同空间和同步迁移。火山活动先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逆转;东西方向由大陆向海洋推移演化。  相似文献   
142.
为研究硬岩竖井受爆破开挖扰动的影响,依托米仓山公路隧道竖井工程,采用RSM-RCT(B)测试系统探测竖井爆破损伤区范围为1.1~1.4 m,并利用残余地质强度指标标定损伤区力学参数,将其纳入收敛约束法和数值分析中,以评估损伤区对竖井围岩及衬砌荷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硬岩竖井中开挖爆破是造成岩体损伤区的关键因素,地应力方向和大小对硬岩损伤区分布基本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爆破损伤区导致围岩变形增大,从而使得衬砌荷载增加,最大剪应力出现在损伤区与未破坏岩体之间的交界处,大小为16 MPa,同时靠近该位置的衬砌荷载也会变大,较深竖井可采用分区段支护,降低投资成本。研究结果可为硬岩竖井开挖荷载计算及设计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3.
基于编写环境影响评价系列技术导则应遵循的5个原则:科学性、普适性、时效性、经济可行性、导则之间的衔接性,通过对地下环境结构、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地下水导则中地下水定义范畴进行讨论,传统上"土壤层"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建议在土壤导则中将土壤定义为生态系统"土壤层"之外的包气带的土(岩)。由于我国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制定统一的土壤标准极不现实,现状监测的目的主要是留存对照值,建议根据土地利用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环境风险筛选值,即人体健康的清洁值作为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4.
为了研究采空区导致上覆复杂岩层运移致使公路路基沉降问题,以颗粒流理论为基础,通过下落法构建模型。根据煤层位置,假设了7种采空区长度进行模拟。模拟的结果为岩层应力、应变在不同情况下的最终状态,同时提出了影响区和松散堆积区的概念。结果表明,由于岩层构造复杂,在不同情况下主要影响区和松散堆积区的发展变化是不同的,特别是岩层4的作用较为特殊。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采空区只限于假设1和假设2的采空区范围内,路基沉降才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5.
强膨胀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是西部地区矿井建设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为解决强膨胀软岩遇水泥化、崩解等给巷道掘进、支护等工程带来的困难,以强膨胀软岩巷道支护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调研,研究强膨胀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建立强膨胀软岩巷道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锚网喷架联合支护时巷道塑性区范围、表面位移和钢支架的受力特征。进行现场测试,获得了巷道围岩变形和锚杆受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钢支架与锚网喷构成联合支护体系可有效提高支护结构整体刚度,提升围岩的自稳能力和自承能力。  相似文献   
146.
以冲击启动理论为基础,结合覆岩空间结构思想,采用相似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孤岛工作面上覆岩层空间结构特点及采动围岩应力场的分布、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结果表明,两侧充分开采的孤岛工作面上覆岩层呈"C"型覆岩空间结构,工作面承受上部岩层及两侧采空区上覆岩层转移过来的部分岩层重量,在工作面两侧形成应力集中区域,导致采动围岩应力场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该集中应力可视为采动围岩近场极限平衡系统的静载荷。孤岛工作面开采过程中"C"型覆岩空间结构逐渐演化形成"W"型空间结构,极限平衡系统静载荷发生转移和改变,最终由上下区段煤柱全部承担上覆岩层重量,系统载荷增至最大,处于临界失稳状态。"W"型覆岩空间结构大面积失稳,为系统提供了外动载荷,系统在动载荷的扰动下突破平衡极限,从而发生区段煤柱冲击。最后,基于孤岛工作面应力分布规律确定了区段煤柱的合理尺寸。  相似文献   
147.
为获得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条件下采动应力与覆岩位移场的演化特征,以潘二矿近距离煤层6,7煤层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形成的覆岩宏观运移形态和特征与单一煤层开采相似,叠加开采时,覆岩呈多岩层整体协调运移的规律,具有位移叠加增长效应;7煤层的开采使覆岩起到一定的垫层作用,缓和了矿山压力,使近距离煤层叠加开采时具有应力减弱效应;与开采7煤层相比,6煤层开采过程中,周期来压步距减小,来压时支架载荷减弱,动压系数相应减小,但周期来压时,存在部分岩层发生台阶式下沉的现象。基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研究结果,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设备选型时,选用了高额定工作阻力的液压支架,在周期来压期间,采取了一定的辅助措施,同时加强了组织管理,生产中没有发生冲击液压支架及其他动力灾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8.
利用GMS计算了放射性核素Nb-93 m,Se-79,Tc-99,Zr-93,Sn-126在陇东预选区中百万年尺度的污染迁移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粘土岩由于极低的渗透性和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的阻止核素在围岩中的迁移.其中,迁移距离最大的核素为Se-79,最大迁移距离为242 m,在距泄露点68 m处其活度浓度的峰值为23000 Bq/l,处置库在百万年内总的活度释放量约为4.3E18Bq,其中起主要贡献的核素是Se-79,其次是Tc-99.  相似文献   
149.
对陇东地区进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得出陇东地区内有庆阳市和平凉市两大城市,以2013年统计数据为准,庆阳市和平凉市平均人口密度分别为97人/平方千米和219人/平方千米,均高于甘肃省平均人口密度(61人/平方千米);陇东地区生产总值达947.29亿元,占甘肃省生产总值的15.11%,属经济发达地区;且陇东地区含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可以得知陇东地区区域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陇东地区不适合作为中国高放废物粘土岩地质处置库预选区。  相似文献   
150.
为加速高盐胁迫下芒硝盐岩弃渣场植被生态修复,选取骄子山隧洞弃渣场及其周围环境区作为研究区,采用样地抽样调查法,从优势物种、群落结构、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弃渣场土壤pH值为8.51~9.26,可溶性盐质量比在5.12 g/kg~38.45 g/kg之间,属高盐弱碱性土壤环境;弃渣场共发现植物17种,隶属9科16属,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6.47%;弃渣场区植被生态修复以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64.71%;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试验区均为有覆膜阻断客土区。试提出以构树+银合欢+草木樨+类芦+龙舌兰+葛为主的乔灌草植被配置模式进行植被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