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3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2841篇
安全科学   511篇
废物处理   130篇
环保管理   607篇
综合类   6699篇
基础理论   2602篇
污染及防治   646篇
评价与监测   618篇
社会与环境   247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463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456篇
  2019年   510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478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810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500篇
  2009年   555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亚高山30a人工针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探讨了川西地区不同海拔梯度上,30a亚高山人工针叶林乔,灌,草各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并运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因子与针叶林群落乔,灌,草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30a人工针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乔木层;随着海拔的升高,灌木层和草木层物种的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在halt2700m处多样性最丰富,乔木物种多样性则呈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符合“中间高度膨胀(mid-altitude bulge)模式,土壤因子对30a人工恢复针叶林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变化,而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土层厚度,土壤容重,石砾含量,枯枝落叶的贮量,CaO含量以及有机质的C/N比值等土壤因子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分层建立了物种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enhinick指数以及Brillouin指数与相关土壤因子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982.
施肥与设施栽培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张乃明  董艳 《生态环境》2004,13(1):61-62
微生物肥料的施用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而降低细菌和霉菌的数量;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有机肥与无机肥,有机肥与生物肥配合施用的影响尤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土壤中细菌数量分别增加109.8%和405.0%,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320.3%和215.0%,而真菌数量分别降低44.0%和47.2%。大棚栽培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露地;在大棚中,种植年限长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低于种植年限短的。  相似文献   
983.
利用年限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农牧交错带以小麦为对照,比较研究不同利用年限对退耕还草种植的老芒麦草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利用年限增加,在0~30cm范围内,老芒麦草地土壤体积质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利用第2年的老芒麦草地土壤体积质量最小、孔隙度最大,利用第3年的老芒麦草地土壤含水量最大。利用年限对0~120min内的老芒麦草地土壤渗透性影响不大。不同利用年限老芒麦草地首30min渗透率大小顺序为:第2年>第1年>第3年>第4年,利用第2年的老芒麦草地通过渗透截留降水的能力较强。一个生长季后,不同利用年限的老芒麦草地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体积质量分别比小麦地平均提高3.86%、1.53%和降低6.07%。  相似文献   
984.
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对土壤养分的表型可塑性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外来入侵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在不同土壤氮养分处理中的表型可塑性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氮养分水平对喜旱莲子草克隆生长有显著影响,如分枝强度、苇节长度随氮含量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氮养分最高的处理中根系生物量投资最小,而茎、叶生物量投资最大,对照处理中则表现山根冠比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喜旱莲子草不同表型结构有可能同时对环境选择作出反应,在种群生存与维持、生长、繁殖等功能方面实现种群个体各器官生物量投资的优化配置来适应多样化的环境,以增强其入侵能力,  相似文献   
985.
绿色食品产地土壤中PAHs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绿色食品产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进行了研究。样品经索氏提取后硅胶氧化铝复合柱净化,最后用GC/MS内标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相关系数除苯并(a,h)蒽的相关系数R2=0.9970外,其余目标化合物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1,各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加标回收率大多在70%至90%间,各目标化合物的方法检测限为2.2~40ng/kg。  相似文献   
986.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在酸性土上的农用价值与利用原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作为废弃物对环境的潜在威胁,促使人们对其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重视。文章针对红壤地区土壤普遍缺乏营养元素的问题,通过分析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探讨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在酸性土壤上的农用价值与利用原理。结果表明,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富含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而红壤地区土壤又普遍缺乏这些元素;它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能,在酸性土壤中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因而具极高的农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上适量施用,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供肥性能和持水能力,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从而达到废弃物农业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7.
土壤和地下水中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环芳烃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的危险性"三致"有机污染物。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是其归宿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对于土壤中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微生物一般以唯一碳源方式代谢;而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四环或四环以上的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一般以共代谢方式开始。文章重点论述了多环芳烃的来源、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生物降解机理、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以及生物修复方法。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降解机理与降解途径,基因工程技术在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方面的应用,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的机理及其在实际处理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988.
南京市城郊蔬菜生产基地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网格法在南京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八卦洲采集70个土壤样品,用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柱净化后GC-μECD测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α-HCH,β-HCH,γ-HCH和δ-HCH以及o,p'-DDT,p,p'-DDT,o,p'-DDE,p,p'-DDE 和p,p'-DDD)残留量.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总量在6.18~84.72 μg·kg-1之间,平均18.63 μg·kg-1.DDT残留量高于HCH,为3.36~74.19 μg·kg-1,平均12.61 μg·kg-1.土壤中HCH残留量为2.48~17.80 μg·kg-1,平均6.02 μg·kg-1.DDT同系物中以p,p'-DDE和p,p'-DDT为主,而HCH中δ-HCH含量较低,其他3种异构体含量水平相当.所有土样中DDT和HCH残留量均远远低于GB/T 18407 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标准限定值500 μg·kg-1,但大多数土样中DDT和HCH残留量远远高于荷兰无污染土壤标准.  相似文献   
989.
崇明岛公路两侧蔬菜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研究崇明岛公路两侧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陈海、北沿公路两侧蔬菜地土壤、蔬菜和路面灰尘样品,测定重金属Pb、Cd、Cu、Zn含量.结果表明,以上海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上限值为评价标准,所有土壤样品Pb、Cd、Cu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10.1%、25.4%、6.5%和8.7%;以HJ 332-2006 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中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限值(pH值6.5~7.5)为标准,Cd超标率在21.0%,仅有不到3%样品Pb含量超标,而没有样品Cu、Zn含量超标.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重金属限量为标准,路侧蔬菜样品Pb含量超标率为43.2%,Cd为18.6%,Zn和Cu则小于5%.由此可见,崇明岛主要公路两侧土壤污染以Cd为主,而蔬菜污染则以Pb为主.在长期运营的前提下,低交通量公路两侧50 m范围内耕作层土壤和两侧作物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路面灰尘是路侧土壤和蔬菜的潜在污染源.  相似文献   
990.
蔡信德  仇荣亮 《生态环境》2007,16(6):1705-1709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外源镍污染土壤的植物吸收修复对土壤镍形态和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用水稻土添加NiSO4·6H2O(100~1600mgkg-1)经过12周的驯化培养后,种植了镍超累积植物Alyssu mmurale,110 d后收获植物并进行了试验土壤镍的形态和主要化学性质的分析,采用再分配系数和结合强度系数对植物修复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根区土壤中DTPA提取态镍的数量明显减少,根区土壤DTPA-Ni与非根区土壤DTPA-Ni之比的范围在0.33~0.61之间。每盆植物提取镍量为6.61~31.18mg,植物提取量随着添加镍量增加而增加,地上部分最大镍含量达到12454.1mgkg-1。根区的再分配系数在2.17~4.19之间,而非根区的再分配系数在6.87~15.91之间,再分配系数随着镍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根区的结合强度系数为0.84~0.39,而非根区的则为0.88~0.26,随着土壤中镍添加量的增加,结合强度系数逐渐减小。植物吸收修复后,根区土壤镍的再分配系数降低、结合强度系数增大,表明土壤镍各形态之间的稳定性增加,因此植物修复可以加快外源镍在土壤中的稳定。试验结果也表明,根区土壤中pH随着镍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较非根区土壤的高;根区土壤有机碳亦较非根区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