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7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997篇
安全科学   737篇
废物处理   226篇
环保管理   463篇
综合类   2700篇
基础理论   738篇
污染及防治   427篇
评价与监测   192篇
社会与环境   285篇
灾害及防治   178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81.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fradionuclide release from nuclear power plants has attracted increased attention, especially after the accident at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 in Japan. Based on the mechanisms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at solid/liquid interfaces and a surface micromorphology model of sediments, a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Kd is derived. This coefficient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adionuclide in seawater, suspended sediment and seabed sediment. Kd is then used to simulate ^90Sr transport in the sea near the Daya Bay Nuclear Power Pla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field measurements of tidal level, current velocity,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90Sr concentrations in the same period. Overall, the sim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field measured data. Thus, the derived expression for Ka is capable of interpreting realistic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es. What's mor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about 40% ^90Sr released by Daya Bay Nuclear Power Plant will be adsorbed by suspended sediment and 20% by seabed sediment, only about 40% ^90St will remain in the sea near Daya Bay Nuclear Power Plant in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782.
几种捕集高比电阻粉尘的电收尘器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论述了影响电收尘器收尘效率的主要因素,指出常规电收尘器在捕集高比电阻粉尘时产生反晕现象,从而使收尘效率大大降低,并且提出几种适用于捕集高比电阻粉尘的电除尘结构,对开发新型电收尘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83.
分析了氧化铝熟料粉尘的特性,介绍了中国铝业公司山尔分公司氧化铝熟料窑窑尾电收尘的改造情况及电收尘本体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784.
人工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工纳米材料(MNMs)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性质能满足当前工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获得迅速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MNMs已被投放市场,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进步.但是有关MNMs是否对环境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同样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资料,一方面探讨了生物对MNMs的暴露途径;另一方面,从MNMs对动物细胞、肺组织和脑组织的毒性效应,MNMs在生物体内的转移、积累以及皮肤对MNMs的吸收等角度,对MNMs的生物效应进行综述.同时,发现MNMs本身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MNMs的表面修饰是影响MNMs生物效应的重要因素.此外,借鉴超细颗粒的研究结果探讨了MNMs生物效应可能的作用机制.最后展望了纳米毒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85.
地下水的致灾效应及异常地下水流诱发地质灾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下水是诱发和触发近地表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在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与防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灾害过程中地下水的地质-力学作用一般原理和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地质体水敏性和水敏结构的概念,尤其对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揭示了两类典型的极端情况下地下水触发地质灾害的特殊机理。一类是大型顺层滑坡发生过程中的地下水的“水垫-楔裂”效应;另一类是深埋长隧道中,地下水在高强度水头压力作用下的“劈裂”效应。两类效应在西南地区斜坡地质灾害和深埋长隧道的修建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86.
赵玉峰 《安全》2005,26(4):9-11
随着文明进程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电视塔、广播站、雷达、卫星通信、微波等伴有电磁辐射的设备和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些设备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大部分电磁波辐射,都是有用发射,所以,环境中电磁波能量密度大,频谱增密,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电磁辐射本身,却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所以,电磁波既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和能量流载体,又是有害于人类生活的污染要素,其危害效应已受到国家环保领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87.
厚软场地上大跨径桥梁设计反应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跨径桥梁塔高、跨径大、自振周期长,深厚、软弱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对桥体结构影响较大。我国《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 J004-89)》也只适用主跨不超过150 m的梁桥和拱桥,国内长期以来没有一个适用于大跨径桥梁的抗震设计规范或指南。本文结合大跨径桥梁工程实例,根据场地土层静、动力性能参数的原位测试和动三轴试验结果,进行厚软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厚软场地的地震动效应,讨论了不同地震动强度时厚软场地的设计反应谱特征,分析了现行规范设计反应谱应用的局限性,成果对相关工程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大跨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制定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88.
沈阳市环境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实地调查采样、结合GIS技术进行室内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沈阳市大气、土壤、灰尘中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沈阳市环境中铅暴露普遍,铅污染较严重,铅浓度空间分异大,已形成4个高浓度中心.并且大气铅浓度有明显的日、季和年变化规律沈阳市环境铅污染已经影响了儿童健康,0~10岁儿童(ZPP>2.3μmol/L)血铅范围是10.98~511.2μg/L,平均值是135.59μg/L,40%的儿童血铅水平超标.儿童血铅与大气铅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土壤和灰尘.实行无铅汽油之后,大气铅污染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土壤和灰尘中的铅容易以扬尘的方式再次进入大气,存在潜在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89.
2019 年 9 月 14 日,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发生大型黄土滑坡。通过对该黄土滑坡的现场调查和无人机航测,查明了孕育滑坡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对滑坡体的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和运动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常家河滑坡的致灾机理。运用高密度电法对滑坡体进行探测,探明滑坡区域的地层结构、滑体厚度、地下水分布及空间展布情况。结合有限元法和严格的极限平衡法计算坡体的稳定性,得到降雨条件下滑坡坡体的最大剪应变区域分布及斜坡稳定性随着降雨持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通渭滑坡整体形态呈圈椅状,分为 3 个典型破坏区域,形成大量垂直陡坎,黄土滑动厚度约为 8~50 m;(2)通渭滑坡属“牵引?推移”式顺层滑坡,运动方式为“坡脚失稳牵引?中部受阻滑移?后部失稳推移”;(3)地下水多为裂隙岩溶水,地层结构不明显,早期地震等地质构造活动对地层形状影响较大;(4)黄土斜坡稳定性受降雨持时影响持续降低,斜坡最大剪应变区域多分布于斜坡中上部, 且从泥岩接触面向坡面发展;(5)降雨是触发通渭滑坡的最直接因素,冲沟发育、河流侵蚀与农业生产活动是重要的孕灾条件。  相似文献   
790.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带来了地表结构的巨大变化,而且对生态系统服务也造成重要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和地理学等跨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入手,综述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等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归纳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模型,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动态评估方法和时空动态评估模型的研究、强化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生态学机制研究和注重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结果的集成应用研究等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