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以大连市马栏河为例,针对河道清污分流后形成的淤泥进行了调查研究,基本上摸清了淤泥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整治意见,对目前各地进行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江苏内河脱水淤泥中降解情况.以江苏2地区无锡古运河、吴江横草路内河泥样为代表,经过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DA(Poly-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Acrylamide)絮凝脱水后,以显微拍照、浊度和透过率为指标,考察淤泥样微量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降解情况.在20 d时,古运河絮凝泥样1%质量分数的悬浮液透过率由77.8%减少为36.9%,浊度由32.8 NTU增加为117.4 NTU;横草路絮凝泥由90.9%减少为52.1%,浊度由15.45 NTU增加为94.2 NTU,两个地区的降解泥样浊度和透过率与各自原泥样的相应值都随降解时间的递增而趋向一致.同时采用显微拍照的方法观察淤泥的降解情况,20 d常温降解后絮凝淤泥重新以小颗粒状分散排布.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存放20 d时,淤泥样中微量PDA已基本降解为小分子,降解后淤泥的物理状态和原泥趋近.  相似文献   
83.
针对河道淤泥电渗脱水过程中存在的高能耗现象,以城市河道淤泥为实验对象,通过预设自由沉降辅以水平环形电场的电渗脱水方式,以出水速率,脱水终点时间、淤泥含水率、能耗为评价指标,就预沉时间与电压大小对淤泥的脱水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沉60 min、电压梯度为4 V/cm、持续电渗270 min,淤泥含水率由97%下降到75.9%;其中电渗环节含水率由92.5%下降到75.9%。达到脱水终点时,预沉电渗脱水时间较直接电渗脱水延长10%、而干泥能耗则由直接电渗脱水的8.67 (kW·h)/t下降到4.25 (kW·h)/t,下降比例为51.04%。前置沉降有效脱除淤泥中存在的自由水分,从而为后继电渗脱水环节的节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通过大量室内固结回弹试验,研究了南京河西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卸荷回弹变形规律.固结-回弹-再压缩曲线表明该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弹性变形要比其塑性变形量小得多,卸荷再压缩后,土体的压缩性也明显降低;通过分析卸荷比和回弹率、回弹应变以及回弹模量的关系曲线,确定了该地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的临界卸荷比和极限卸荷比指标,从而可以确定...  相似文献   
85.
王校常  曹志洪 《环境化学》1996,15(5):410-414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铬在重复污染时的吸附解吸特征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吸附次数增加,其吸附量有减少趋势,但淤泥中总的吸附量增加,在浓度〉10μg.ml^-1时,经三次吸附,体系pH有所下降,导致吸附量急增。淤泥中的吸附铬极不易解吸;而高吸附量的淤泥在二次解吸时有解吸现象发生,但数量极小。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河湖疏浚底泥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利用河湖淤泥生产新型建筑材料是其中的主要方向之一。系统研究了河湖淤泥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分析了利用河湖淤泥制备陶粒轻集料的可行性。综述了利用河湖淤泥制备陶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对河湖淤泥陶粒制备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原材料组成和焙烧制度对淤泥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Fe_2O_3、Ca O、原料质量比K、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等对陶粒性能影响显著。最后结合应用现状对淤泥陶粒的应用前景作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河湖淤泥的资源化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7.
88.
文章对兰州市西部工业区、生活区、医院等功能区的排污沟上、中、下段淤泥中饱和烃组成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认识了饱和烃的来源和组成特征。分析表明,排污沟淤泥中分布多种类型的饱和烃化合物,主要包括正构烷烃、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甾烷等。正构烷烃组成特征均为双峰态后峰型,主峰碳数为C15-C18和C25-C31。样品中检测出27种萜类化合物,其中五环萜类较三环萜类化合物占优势。甾烷化合物主要包括规则甾烷、重排甾烷、孕甾烷,以规则甾烷为主。有机质生物标志物参数表明,排污沟淤泥中有机质具有成熟和不成熟的特征,主要为现生植物、矿物油和化石燃料对烃类化合物的贡献,并且在不同区段由于外源有机物的加入而表现不同,有机质为多源混合来源。人类活动较集中的中段受矿物油和化石燃料燃烧污染程度明显比上游和下游严重。  相似文献   
89.
固化处理城市河道沟渠淤泥,高温烧制陶粒建材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既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改造和治理,又可为基础设施修建提供优质环保建筑材料。本文开展了苏州某商品淤泥陶粒基本性能及其浇筑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淤泥陶粒具有质轻、级配良好、空隙率高、吸水率高等优点;淤泥陶粒混凝土由于陶粒强度和上浮问题,抗压强度低于普通混凝土,下降幅度随淤泥陶粒替代率的增加而增加;较高替代率下,不规则淤泥陶粒混凝土均匀性和强度优于球形淤泥陶粒混凝土。  相似文献   
90.
文章以干化太湖淤泥为主要原料进行烧结制砖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仪器对干化淤泥和烧结制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太湖干化淤泥以二氧化硅和氧化铝为主要成分,干燥敏感性较低,塑性较高,适宜作为烧结制砖的主要原料.考察了不同的升温程序、烧结温度及粉煤灰配合比等因素对烧结制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显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