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40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有效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伴生的多种类型生态环境风险,是保障可燃冰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的主要目的即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规定的多元共治的环境法治理念和制度框架下,研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理论基础、现实必要性及其制度路径。文章主要运用类型化方法来梳理与归纳海底可燃冰开发引致环境风险的具体类型;运用理论分析与价值分析方法,论证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必要性;运用法教义学分析、比较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检视与剖析我国传统行政管制模式下的制度体系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绩效与利弊,归纳与展开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制度路径。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传统环境管制模式难以有效治理海底可燃冰开发引致的新型环境风险,当前我国所创新的环境多元共治模式,可以矫正政府单维管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缺陷、弥补"监管之法"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疏漏、克服单一行政命令方式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困境,系统构建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治理体系。在完善行政监管和推进私人治理两个层面对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在完善行政监管层面,我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规范经过拓展解释适用,仍然因为规制路径的间接性、零散性而产生内生弊端,亟待专门立法;在推进私人治理层面,多元共治机制分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与诉讼机制,应重视通过鼓励环保公益组织、可燃冰行业协会与私人等多元主体采取多元参与和私益诉讼方式,以发挥其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综合效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洋第19航次科学考察队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在西南印度洋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确定了热液喷口位置.并在东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异常区。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和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发现正在活动  相似文献   
13.
古代没有仪器对地球环境进行记录,甚至连文字记录都没有,是整个大自然,时间上不间断的、空间上连续的大自然成为记录环境变化的载体:所以深海沉积、极地冰芯和黄土,还有树木、珊瑚、洞穴里的钟乳石都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他们称这些为自然的档案和天然的年鉴。地质学家就成为解读这些自然环境印记的人。  相似文献   
14.
深海寻机     
陆译 《劳动保护》2010,(5):78-81
1987年11月27日,一架南非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正从中国台湾返回南非本土。  相似文献   
15.
当海底管线受到复杂载荷作用时,有必要对其进行动力响应分析.首先,建立了管跨段在横向涡激振动下的力学模型,在假设管道系统承受外界均匀流作用的同时,考虑管内流体流动的影响,导出了悬跨段横向运动的方程.采用Herrnite插值函数和Galerkin法离散得到了其有限元形式.最后,给出了两个具体算倒,讨论了轴向力和压强对悬跨管道允许极限长度的影响和内流流速对固有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底地下水排泄(SGD)作为沿岸地带的重要水陆交换过程,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SGD指地下水进入到海洋的过程,包含陆地含水层中地下淡水排泄(SFGD)和再循环的海底地下水排泄(RSGD),既影响着海岸带的生态环境,也制约着局部或全球的元素循环。由于其通常在水下发生,容易被研究者们所忽视;同时,由于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对SGD的精确测量比较困难。重点论述了局部和区域范围SGD的观测方法和最新研究热点,评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展望了SGD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上油气设施工况复杂、自然环境恶劣、应急救援难度大等特点,通过构建海上采油平台、海底管道和钻修井平台风险评估指数模型,辨识出水深增大、服役期长、腐蚀、疲劳、浅层地质条件变化等是风险等级升高的主要因素,识别出部分采油平台主结构疲劳损伤,海底管道内壁腐蚀及缺陷无法准确掌握、作业平台插桩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检验检测、更换设施、强制退出等风险管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现状,结合国内外典型海上漏油事故,分析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底输油管网、水下井口等设备设施损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的风险。根据胜利油田浅海石油开发的实际需要,设计了水下原油泄漏应急收集与暂存系统,通过实验模拟和分析,实现了水下柔性收集罩收集漏油,利用软体储罐暂存原油,有效防止原油随海流扩散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底地下水排放(SGD)是营养盐等陆源物质进入海洋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利用天然放射性同位素223Ra、224Ra和228Ra对嵊泗岛高场湾SGD通量及及其所携带的营养盐通量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地下水中223Ra(16.7 ±2.9 dpm/100 L)、224Ra(479 ±18 dpm/100 L)、228Ra(97±4 dpm/100 L)的活度远高于近岸水体中223Ra(3.5 ±0.7 dpm/100 L)、224Ra(80 ±4 dpm/100 L)、228Ra(31±2 dpm/100 L)的活度。运用潮动力模型,基于223Ra和224Ra得到的SGD速率分别为7.6 cm/d和4.1 cm/d,而根据223Ra的离岸输送估算出SGD速率为22 cm/d。结合地下水端元营养盐的浓度计算得SGD携带的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溶解硅(DSi)的排泄通量分别为593,4.16和241 μmol/(m2·s)。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海底电缆敷设工程检验工作的图纸资料审查、施工检验及完工试验三个阶段中应采取的安全对策,以提高海缆施工质量,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电缆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