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366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海洋柴油溢油,采用破乳剂对油水快速分离进行了研究.分别对油水比、温度、破乳剂量及存在Ca2 、Mg2 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列油水快速分离试验,并测定了破乳剂作用下乳液的界面张力.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溢油形成的乳液稳定性较差,油水分离较容易,但分离后的水中含油量较高.加入聚醚类非离子型破乳剂FA、FB、FC和FD,可达到油水低温、快速分离的目的,且分离后的水中含油量较低.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界面张力降低,当破乳剂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CMC)时,界面张力最小,脱水效果最好.Ca2 、Mg2 对聚醚类非离子型破乳剂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2.
针对油粒子模型中油膜扩展面积计算不足的问题,运用GNOME溢油轨迹模型模拟平静水面上的油膜扩展行为,与Fay提出的油膜扩展理论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了油膜在重力-惯性力、重力-粘性力和表面张力-粘性力三个阶段作用下油膜面积的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在油膜前期自身扩展过程中,重力-惯性力作用对油膜面积扩展影响最大,重力-粘性力影响次之,表面张力-粘性力影响最小。油膜受自身重力、惯性力、粘性力和表面张力作用的平均扩展速率约为186 m^2/s,与扩散系数取为4.2 m^2/s的扩散范围一致。模拟结果为溢油数值模拟经验参数的选取和溢油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3.
鉴于许多溢油监测技术都缺少量化指标,为了评价溢油监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数学统计模型的评价指数——可分离性指数SI,通过对TM影像的处理,验证了利用油膜光谱曲线确定溢油监测通道的可行性,评价了几种图像增强的方法,得出高斯拉伸与直方图均衡化增强处理较佳,并经过反复试验建立数学描述性评价指标。结果证明该指数能够有效评价溢油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4.
针对海上溢油应急处理问题,本文主要对溢油的初级行为--扩散进行探讨.提出了采用溢油扩散图像来预测溢油扩散未来发展趋势的3步非线性处理过程,即图像边缘检测、面积计算和面积预测,对这一过程中应采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以奥里油在静止海水中扩散为范例,在MATLAB环境下,利用非线性方法对扩散图像进行边缘监测,通过对梯度算子阀值的调整来计算完整的油膜覆盖面积,并将其计算结果进行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表明:采用Roberts边缘算子可以得到很好的边缘检测结果,采用BP神经网络获得的面积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75.
我国船舶溢油污染事故溢油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污染面积和溢油量对溢油污染事故的重要性,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实际应用出发,给出了适用于我国船舶溢油污染事故污染面积和溢油量评估的几种技术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同时阐述了每种评估方法的实质以及其自身的技术局限性,以及在实例中发挥的作用.旨在推进我国的污染面积和溢油量评估工作,实现规范化、系统化评估,提高船舶溢油污染事故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76.
水上溢油鉴别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溢油鉴别是溢油事故调查处理的重要取证手段,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溢油鉴别体系及最新溢油鉴别方法研究情况,对国内主要鉴别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对比.认为应把这些单一的、孤立的溢油鉴别技术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发展成系统的、快速的、能够实现计算机自动比对的、支持溢油应急决策的集成化技术.  相似文献   
77.
介绍加拿大学者用能量概念解决化学实验室锥形瓶或烧杯,水动力学物理模拟实验室水槽以及自然界海岸线波浪破碎等不同尺度下波浪同溢油乳化行为之间关系的同化方法和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新的尝试.从物理模拟实验室尺度和自然界海岸线尺度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并从发展的角度和中国同加拿大研究设备、能力和观点上的差异,提出中国曾经开展的类似研究是否有再度崛起的可能性,使得研究成果成为溢油乳化和溢油清理科学技术的基础,并带动解决冻结水域溢油乳化现象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8.
采用深海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M9913分泌的胞外多糖(EPS)分别对Pb2+和Cu2+进行吸附,研究了多糖用量、pH、吸附时间和共存离子对EPS吸附性能的影响及EPS对Pb2+和Cu2+的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EPS对Pb2+和Cu2+的吸附量随EPS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小.EPS对Pb2+和Cu2+的最佳吸附pH分别为4.5~5.5和4.5~6.0. EPS对Cu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对Pb2+的吸附平衡时间则长达180 min.共存离子Ca2+、Mg2+、Na+、K+的加入均降低了EPS对Pb2+的吸附量,Ca2+、Mg2+的加入降低了EPS对Cu2+的吸附量,但低浓度的Na+和实验范围浓度的K+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EPS对Cu2+的吸附量.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SM9913胞外多糖吸附Pb2+和Cu2+的热力学过程,由Dubinin-Radushkevich方程得到SM9913胞外多糖对Pb2+和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3.3 mg/g (10℃) 和36.7 mg/g (40℃).胞外多糖吸附金属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多聚糖中C-O-C、乙酰基和羟基是起主要吸附作用的官能团.  相似文献   
79.
针对海洋溢油污染问题,采用实验室筛选的海洋溢油降解菌HJ01和HJ02开展海洋溢油微生物降解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正交实验进行降解率测定。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条件下,当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 500mg/L、NaCl含量20 000mg/L时,HJ01和HJ02对海洋溢油的降解效果最佳。正交实验条件下,HJ01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 500mg/L、NaCl含量10 00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HJ02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0℃、石油初始浓度11 000 mg/L、NaCl含量10 00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0.
内陆河流水体跨越管道溢油模拟及应急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内陆河流水体跨越管道溢油模拟技术与基本流程,以西北地区某河段油品跨越管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管道泄漏突发溢油事故的风险,考虑丰/枯水期、强/静风、泄漏位置等影响因素,设计构建了12种溢油突发事件情景,应用MIKE21模拟软件建立水动力模型,并分析不同情景下的溢油漂移扩散规律。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并考虑河流自身特点,确定了高风险水域多个应急处置关键断面,给出了不同应急处置关键断面的有效应急时间,为溢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