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20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102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890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306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印钞废水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对环境污染严重。鉴于现有处理工艺出水普遍不达标的情况,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了改进方案:超滤浓缩液离心出水在进入接触氧化池前,增加新的处理单元(Fenton氧化-混凝)。Fenton氧化最佳条件:FeSO4.7H2O投加量14 g/L,H2O2的投加量34 mL/L,初始pH值6.0,氧化反应时间1.5h,温度18.8℃;混凝过程最佳条件:PAC投加量4 g/L,PAM(5‰)投加量10 mg/L,pH值7。新增单元对废水中COD去除率接近80%,可生化性提高1.6倍,色度降低36%。  相似文献   
92.
A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 is typically employed to treat the industrial wastewater generated by the consumer products industry manufacturing detergents, soaps, and others. The expenditure of chemicals including coagulants and chemicals for pH adjustment is costly for treating this wastewater.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reusing the aluminum sulfate (alum) sludge as a coagulant or as a coagulation aid so that the fresh alum dosage can be minimized or the removal e ciency can be enhanced.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jar-test apparatus simulating the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 for simultaneous removals of organic matters, anionic surfactants, suspended solids, and turbidity. At the optimum initial pH value of 10 and the fresh alum concentration of 400 mg/L, the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 (TCOD), total anionic surfactants, and turbidity removal e ciencies were 71.5%, 76.4%, 95.4%, and 98.2%, respectively. The addition of alum sludge as a coagulant alone without any fresh alum addi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remove the turbidity, TCOD, and anionic surfactants. The TSS was left in the supernatants after the settling period, but would subsequently be removed by adding the fresh alum. The TSS, TCOD, and turbidity removal e ciencies were also enhanced when both the alum sludge and the fresh alum were employed. The TCOD removal e ciency over 80% has been accomplished, which has never fulfilled by using the fresh alum alon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lum sludge could be re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generated by the consumer products industry.  相似文献   
93.
针对淮南矿区矿井水净化处理药剂的投加量高、水处理水质不稳定等问题开展了矿井水净化处理药剂选择的静态试验研究,试验选取了其水质具有淮南矿区代表性的潘一矿矿井水作为原水,通过投加不同种类的净化处理药剂进行了混凝沉淀静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配合投加较为适合;当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40 mg/L和0.2 mg/L时,沉后水上清液浊度持续低于3.0 NTU,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4.
本试验研究。通过中期生活垃圾渗滤液在不同影响因子作用下进行混凝实对比实验,旨在找出渗滤液强化混凝的最佳运行工况,为处理此类废水的预处理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混凝的COD去除率在40%以上;每升渗滤液中加入聚氯化铝(PAC)19.2g、聚丙烯酰胺(PAM)32mg时,可获得最佳的投药效果;pH值在7—8时,混凝效果较好;渗滤液的进水浓度对混凝效果影响很少;水温控制在25摄氏度时,混凝表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5.
采用混凝气浮+SBR处理年产1万t再生花炮纸工艺废水,对SS、CODCr、BOD5的处理效率分别为96.2%、96.2%、93.1%,最大日均值排放浓度分别为64mg/L、80.7mg/L、26mg/L,排放负荷分别为0.59kg/t、0.63kg/t、0.22 kg/t,均未超过标准限值的要求(pH范围为6.14-7.20);CODCr年排放总量5.4t小于20t/年;纸浆回收率92.0%、白水回用率94.4%、水循环利用率93.2%达标;实现"三排三率"六达标。  相似文献   
96.
针对低温低浊水出水浊度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絮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或聚合氯化铝铁(PAFC),剩余浊度、剩余CODMn均有所降低,继续加大投药量,浊度反而升高。进一步试验表明:在PAFC用量为12 mg/L,改性活化硅酸用量为0.12 mg/L条件下,剩余浊度、剩余CODMn分别达到0.21 mg/L和0.64 mg/L。改性活化硅酸的投加时间对混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混凝开始后330s投加改性活化硅酸可以提高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97.
针对我国当前矿井水净化处理现状,指出了矿井水混凝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传统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的不足之处。根据对聚合氯化铝铁性能、特点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详细论述,分析了聚合氯化铝铁在矿井水混凝处理中的优势及应用前景,并对聚合氯化铝铁今后在矿井水处理应用中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8.
煤矿矿井水伴随煤炭开采过程产生,不同程度受煤粉、岩粉等悬浮物污染,有效降低悬浮物浓度是矿井水处理技术核心之一,本文以神东矿区含悬浮物矿井水为例对悬浮物处理技术进行说明,并进一步探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99.
紫外辐射对小分子有机酸化学凝聚性作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烧杯实验系统考察了紫外辐射对脂肪羧酸类和酚酸类小分子有机酸的化学凝聚性的作用途径.结果表明,溶液pH对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丁二酸等脂肪羧酸类有机物的混凝性能影响较小.紫外辐射处理后,脂肪羧酸类小分子有机物的混凝去除率均高于未经紫外辐射处理的水样.进一步研究表明,紫外辐射过程中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使得脂肪羧酸的表面负电性降低,进而提高了其化学凝聚性.与脂肪类小分子有机酸不同,苯酚、水杨酸和苯甲酸的化学凝聚性较差,且受紫外辐射过程的影响小.单宁酸的混凝性能较好,pH=6时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0%以上,这可能与其分子中脂肪酸碳链结构的存在以及单宁酸分子较大,易与PACl的水解产物发生吸附电中和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0.
压力强化混凝除藻工艺中藻毒素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预压力强化混凝沉淀蓝藻水处理工艺中,外加压力是否会引起藻细胞破裂,导致细胞内藻毒素泄漏到水体中,影响供水安全,实验对比研究了预压力和预氧化含藻水后藻毒素浓度的变化,以及预压力混凝沉淀和预氧化混凝沉淀除藻工艺中藻毒素浓度的变化和藻类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含藻水经0.4~0.8 MPa压力加压后,水中藻毒素浓度没有增加,而次氯酸钠预氧化后水中藻毒素浓度大幅度增加.在0.5~0.8 MPa压力范围内,加压后混凝沉淀取得了较好的除藻除浊效果,蓝藻去除率达到90%~93.5%,浊度1.23~1.95 NTU,而次氯酸钠预氧化混凝沉淀后,蓝藻去除率56.2%~78.8%,浊度8.01~10.7 NTU,说明压力强化混凝沉淀除藻工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