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41.
研究了苯胺与甲基苯胺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单一毒性及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进行评价,结果均为协同作用,并进一步证明混合物的配比对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2.
本文利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多种组成的芳烃混合物在水相的溶解度,发现有机相中共存物质的组成及相互作用对它们各自的水溶解度具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液-液混合物表现出接近理想溶液的溶解行为;固-固混合物的溶解行为比较复杂,结构相近的固-固混合物的溶解行为接近理想溶液,而结构不相近的固-固混合物中各组份的溶解度与纯物质的溶解度接近;完全相溶的液-固混合物经固/液逸度比校正后,表现出接近理想溶液的溶解行为,本文还利用UNIFAC官能团法估算了芳烃混合物的溶解度,理论预测和实验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43.
对最小爆炸浓度估算的方法进行了评论,论述了对一些标准测试方法修改的必要性,以及引入新参数(如最小危险质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4.
145.
采用真空紫外光(UV185nm)处理含乙苯的模拟废气,考察了工艺参数对乙苯转化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影响苯系物和环状烯烃转化的主要因素,并采用多参数动力学模型拟合了不同相对湿度下乙苯转化的过程,初步研究了该工艺对混合废气的转化特性和不同组分间转化的增抑效应。结果表明,直接光解和光解产生的O3、HO·等活性物质在乙苯的转化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在乙苯等苯系物转化中,HO·氧化起主导作用,而在α-蒎烯等环状烯烃转化中,O3氧化起主导作用,因而当反应介质的相对湿度增加时,乙苯的转化率将有一定提高;乙苯初始质量浓度为0~200mg/m3时,其光转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在0.97以上;乙苯光解的主要初步产物为乙酰苯、苯甲酸、邻甲基酚等,经过进一步光解可使苯环开环,生成乙二酸、丁二酸等小分子酸,最终转化为CO2、H2O等无机物;混合废气的光解转化相互影响分析表明,乙苯的加入对α-蒎烯的转化没有抑制作用,甚至低浓度乙苯的加入还能促进α-蒎烯的转化;而在乙苯光解体系中引入α-蒎烯会对其转化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146.
为全面了解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方法在混合物燃爆特性预测中的研究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势,综述其在混合物闪点、爆炸极限与自燃温度预测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预测目标参数的选择、数据收集、描述符计算和筛选以及模型建立和验证等方面的不足与研究方向。结果表明:QSPR在混合物燃爆特性预测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研究的首要限制是混合物燃爆特性参数实验数据样本不足,关键点及难点是混合物结构的准确表征,未来研究应关注的重点是大量数据源统一的数据样本的获取方法、非加和性混合物分子描述符的计算方法以及机器学习等非线性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47.
多组分苯胺类混合物对发光菌的抑制毒性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以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为指示生物,96微孔板为实验反应载体,微板光度计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测定了苯胺、邻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邻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及其混合物对发光菌的发光抑制毒性,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与剂量加和(DA)及独立作用(IA)原理研究了混合物的毒性规律.1)分别测定每种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数据并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5种苯胺类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DRC)均可用Logit与Weibull函数有效表征,从这些模型估算的半数效应浓度负对数值(-logEC50)分别为2.11、2.35、2.49、3.60和3.88(EC50单位:mol·L-1),可知其对发光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苯胺<邻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邻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2)根据组分EC50、EC10和EC1设计3个等效应浓度比混合物进行混合物毒性实验,并对混合物剂量-效应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混合物DRC.结果表明,混合物DRC可用Box-Cox-Logit与Box-Cox-Weibull函数有效表征.3)根据单一化合物DRC模型,分别应用剂量加和(DA)与独立作用(IA)模型对混合物DRC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无论考察混合浓度比例还是效应水平,剂量加和模型都能准确预测苯胺类混合物的毒性,而独立作用模型倾向于高估混合物毒性.  相似文献   
148.
污泥和煤混烧特性的热重分析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了解城市污泥和煤粉混烧的燃烧规律,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兰坝煤粉和某城市污泥及两试样混合物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加热速度20℃·min-1、20~1200℃的温度范围内,污泥的热重曲线存在2个明显的失重区域.在混燃过程中,煤和城市污泥基本上保持了各自的挥发分析出特性,混合试样的燃烧曲线处于污泥和煤粉燃烧曲线之间.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在掺混比例较小时(污泥质量分数为20%)对煤的活性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掺混比例较大时(污泥质量分数为50%、80%),存在2个反应区间,在第一温度段(大约θ<430℃)混合试样的反应特性类似于污泥,而在高温区段(θ>430℃)混合试样的燃烧特性则类似于煤.  相似文献   
149.
何天荣 《安全》2002,23(5):21-22
1 一台节能热水炉灶爆炸,三人受伤、房屋严重受损 今年七月十四日,湖南省湘潭市西北郊一位谭姓农民家中,全家八人在离灶台约4m远的屋中心正围桌吃饭,突然一声爆炸,三人应声倒在血泊中,五十多岁的主人谭应泉以及儿媳妇和小孙女因炉灶爆炸击伤,立即送湘潭市中心医院急救,三人大难不死,脱离了生命危险.爆炸把这间约35m2的农家厨房及相邻的住房的屋顶、门窗、家俱毁坏.发生爆炸的是一台带水箱的炉灶,高压把炉体炸开撕裂,连同自来水管炸断,水箱中的水及水蒸汽夹带大量水垢高压喷射洒落在靠炉灶一面大墙上,与全家吃饭的人的位置成90°角度.如果炉灶内的汽水混合物直接喷射到八个人身上,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50.
氟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油面上的铺展是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的基础.通过研究全氟辛酸钠(SPFO)与辛基三乙基溴化铵(C8NE)复配后的水溶液在环己烷、正庚烷、90号汽油上的铺展行为,表明阴、阳离子表面活件剂之间产生的强烈增效作用不仅提高了铺展性能,使本来不能铺展的单一SPFO和C8NE水溶液变为铺展,而且大大降低了氟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考察两种表面活性剂不同混合比例及总浓度对铺展速度、铺展量、临界快速铺展浓度的影响,并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从机理方面进行辅证.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SPFO-C8NE混合体系的总浓度越高,混合比越接近等摩尔,越有利于快速铺展和增大铺展量.等摩尔SPFO-C8NE混合溶液在不同油面上铺展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环己烷、90号汽油、正庚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