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187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江西生态环境现状与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具有比较封闭的生态环境系统,目前全省环境总体质量尚好,但局部地区污染仍较严重。同周边地区相比,江西总体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实现江西跨越式发展,进行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可行途径。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在江西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后,分析了江西建设生态区的必要性、基础与条件、指出了应当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2.
以滇中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了滇中经济区目前的土地石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矿业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的生态环境现状,并从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从水土保持、石漠化的治理和开发、科技推广力度、生态环境建设的执法力度以及环保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滇中经济区生态环境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3.
以典型亚热带供水型水库--西丽水库为研究对象,对其2013年4月-2014年6月藻类ρ(Chla)及其相关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分析了藻类ρ(Chla)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西丽水库ρ(TChla)(TChla为总叶绿素a)为2.65~60.35μg/L,其中蓝藻ρ(Chla)为0.77~30.58μg/L,硅藻ρ(Chla)为0.77~31.62μg/L,绿藻ρ(Chla)为0.77~12.71μg/L.汛期(6-9月)优势藻为蓝藻,其他时期硅藻占优势,绿藻全年处于较低水平.藻类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ρ(Chla)整体呈西北库区高东南库区低的特点,汛期白芒河入库区域ρ(Chla)偏高,存在一定的藻华风险.汛期盛行西南风,平均风速为2.7 m/s,有利于藻类自高浓度的西部库区向东迁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藻华风险.水库流场空间差异较大,水体流速为0.005~0.025 m/s,水库主导流向为东北-西南,对西北库区的高浓度藻类起到稀释作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温度、有机物以及径流量是影响藻类生长和分布的前三位因子,磷是藻类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   相似文献   
174.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2000年-2007年间成渝经济区耕地、森林和草地等陆地植被的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7年间耕地和草地分别减少了2 388.89 km2和1 231.05 km2,林地增加了2 908.70 km2,其中耕地主要转出为林地和建设用地,草地转出主要为林地和耕地;(2)7年间成渝经济区碳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共增加了625.16万tC/a,年增长率为0.21%.其中耕地、草地碳储量分别减少了165.79万tC/a和933.87万tC/a,林地碳储量增加了1 724.81万tC/a.(3)结合碳储量变化的趋势,提出了以打造低碳城市为目标的成渝经济区碳汇战略.  相似文献   
175.
城市居民直接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对区域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受统计数据缺乏与研究方法的限制,当前的研究不仅较少探讨精细空间尺度上的城市居民直接碳排放,同时也缺乏在县级尺度上对人均居民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鉴于此,论文以中原经济区为例,通过引入夜间灯光数据,利用增强型饱和校正模型估算了网格尺度上的城市居民碳排放,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发现:中原经济区的碳排放总体空间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郑州市市辖区的城市居民直接碳排放总量位于首位,而邢台县、辉县市和襄垣县的人均碳排放较高。此外,就其影响因素来看,人均GDP、碳排放强度、第二产业比重和HDD(Heating Degree Days,热度日)均表现为正效应,城镇化率为负效应,而CDD(Cooling Degree Days,冷度日)的系数有正有负。城市居民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为中原经济区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碳排放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6.
区域性战略环评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更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战略环境评价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关键切入点,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的环渤海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成渝经济区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将资源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7.
针对海西区优越的生态环境质量、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强烈的发展愿景,结合重点产业发展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强烈的生态影响,通过规划期区域生态状况评价及其动态变化分析,进行海西区重点产业发展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海西区生态状况总体较好,但是空间差异显著.区域生态状况的Ⅰ级、Ⅱ级分区主要分布于武夷山区和中部大山带,重点产业近远期发展生态风险以“无风险”和“轻风险”为主,对海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生态状况的Ⅲ级、Ⅳ级分区集中于沿海地带,规划期重点产业发展生态风险多属“重风险”等级.不同土地产出率、发展方案下,海西区重点产业发展生态风险及其空间分布呈显著差异由于各地对重点产业发展的强烈愿景,地方愿景规划方案下海西区重点产业发展生态风险相对较强;但是土地产出率的提高有助于海西区减轻、规避重点产业发展生态风险;敖江流域、闽东诸河等地重点产业发展生态风险相对较轻,可以适当增加重点产业及相关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78.
钟何富 《环境》2007,(4):98-98
随着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经济的发展,水环境保护的压力日臻显现。为保护环境,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拟投资1.079亿元建设南水污水处理厂,减少水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9.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90-I0005
天津滨海新区紧紧抓住"十大战役"构筑起的平台载体,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策略,着力推动高端产业加速聚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截至目前,"十大战役"三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6000亿元,其中去年投入近2800亿元,全年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竣工372个,新开工273个。*南港工业区77.3平方公里用海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累计整理项目用地70平方公里。轻纺经济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中矿、罗莱家纺等项目顺利推进,入驻企业已达222家。*临港经济区累计完成造陆111平方公里,港区吞吐量达到1800万吨,京粮、金天源食品科技等18个项目竣工投产。  相似文献   
18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福建省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为福建的经济腾飞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并将长期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也存在着不少迫切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