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187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1.
通过调查识别沈阳经济区内沈阳与其他4市交界处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企业情况,定性判断交界处环境风险等级,列举分析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并结合沈阳经济区当前环境应急能力,建立沈阳经济区生态环境风险联防联控与应急联动机制.在此过程中得到结论:辽河、浑河是沈阳经济区突发水环境事件重要载体,需要重点关注并制定相应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2.
将GIS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首先,根据渝西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然后运用GIS技术,根据每个评价单元的质量指数和分指数,自动生成渝西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级图;在此基础上,对渝西地区生态环境整体及各不同侧面质量状况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渝西区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与自然环境状况的空间格局大体吻合,但局部地区有差异。表明自然条件对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起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经济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同样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决定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3.
2009年以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成为国家战略,东营是山东唯一全域纳入两大国家战略的市。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东营叠加交汇.必将极大地提升东营的战略地位和发展优势。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紧紧围绕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全面融入,推动各项工作在服务大局中创新发展,为建设黄蓝经济区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4.
为促进能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将经济、社会福利等期望产出与生态环境污染非期望产出纳入能源生态效率测度框架,运用基于Shephard能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从区域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演变趋势,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全国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5839,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水平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发展态势.南部、东部和北部等沿海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6941、0.6213、0.6087,位居前列;西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以及东北等经济区次之,能源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5803、0.5720、0.5623、0.5537;西北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5087,位列末位.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0459、0.0747,对能源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以及环境规制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9339、-0.6197、-0.0387,对能源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5.
PM2.5对区域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淮海经济区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带的重要支撑部分,剖析其PM2.5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开展区域空气污染的联防有着重要意义.首先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对研究区PM2.5浓度特征进行分析,其次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淮海经济区PM2.5时空特征,最后基于淮海经济区PM2.5空间自相关特征,进一步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 表明:(1)淮海经济区逐日PM2.5浓度值呈现出周期性的脉冲型起伏变化规律,整体呈现出冬秋季高、春夏低的"U"型趋势.逐日PM2.5浓度振荡周期短周期为2~3d,长周期为6~7d.(2)淮海经济区PM2.5浓度的空间局部相关性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全年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北的菏泽市和西南的徐州市,冷点区则主要集中在沿海区域.(3)淮海经济区PM2.5浓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平均气温、平均降水、平均风速、林地比例和路网密度等因素,不同因素对PM2.5浓度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66.
森林火灾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针对其风险预报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融合气象、地表覆盖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方式构建森林火险综合预报模型,是西南山地区域森林火险综合预报业务化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国家标准(GB/T 36743-2018),本文研究首先构建了重庆市森林火险气象风险预报模型。然后通过融合可燃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方式,进一步构建重庆市森林火险综合预报模型。最后利用历史火点数据针对上述两类模型的精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较多,且呈现出季节性规律;重庆市森林火灾的发生不仅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而且受到地表覆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要素条件的共同影响;与森林火险气象风险预报结果相比,森林火险综合预报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更高的精细程度;森林火险综合预报模型能有效提高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67.
基于Malmquist指数与收敛性分析对淮海经济区城市用地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Tobit模型研究城市用地TFP及分解效率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6~2015年城市用地TFP均值在[0.933,1.107]之间波动,年均增长1.9%,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贡献,但技术进步贡献大,是主要驱动力。(2)城市用地TFP存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不存在条件β收敛。提升土地市场化水平能够促进城市用地TFP趋向自身稳态水平,而城市用地空间结构对此具有抑制作用;(3)各因素对城市用地TFP及分解效率影响不同。人口密度对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城市空间结构对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外商投资对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而土地市场化水平对其具有促进作用。研究指出促进技术创新与进步,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及改善人地关系,规避外商投资风险与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能提升城市用地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68.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海洋生态旅游是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必须明确其动力机制,坚持统筹发展战略,从生态保护、社区参与、区域统筹和产业协同四个方面采取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9.
节能环保产业是跨行业、涵盖面宽的综合性产业,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省是新兴工业大省和资源消费大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的重点领域和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70.
QUAL2K模型在西苕溪干流梅溪段水质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QUAL2K是一维稳态水质模型,由美国环保局开发并在QUAL2E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QUAL2K模型对西苕溪干流梅溪段的水质进行了模拟和预测.针对西苕溪的具体情况,选用COD、氨氮和总磷作为模拟预测指标,用模型率定法并参考相关文献确定了COD降解系数Kc、氨氮降解系数Kn和总磷平衡系数Kp等水质参数,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