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99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89篇
综合类   1005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62篇
灾害及防治   16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浅谈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因里希的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他认为安全管理就是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事故发生的致因因素,避免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19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扶贫成效的显现,老区、山区、民族地区和移民库区等集中连片的特殊贫困区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精准扶贫的主战场。由于面临生产资料匮乏、生态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频发等恶劣环境,库区移民贫困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开展库区移民贫困致因的精准识别与减贫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库区移民贫困现状的扎根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了分析农户生计的新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三峡库区26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县(区)796户移民作为样本,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库区移民主要致贫因子进行挖掘;接着,采用PLS-SEM模型分析影响库区移民生计状况的关键因子和关键路径。研究表明:(1)三峡库区移民贫困现象仍很严重,患病、劳动能力弱和失地是移民致贫的三大主因。三峡库区仍有175.94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三大致贫原因依次是:因病致贫26.49%、因劳动能力弱致贫22.10%和失地致贫21.65%。(2)心理资本可有效促进移民其他资本效能的发挥,对生计状况存在着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3)在影响生计状况的四类资本中,人力资本对库区移民生计状况影响最大。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了实现库区移民精准脱贫的政策建议:(1)国家应高度重视三峡库区移民贫困问题,大力开展精准扶贫;(2)增加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移民心理资本存量,帮助移民摆脱心理贫困;(3)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库区移民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93.
以推拉理论为视角,分别从农村宅基地作为资源和资产属性以及拥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迁移到城市这两个角度,重新梳理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建立了农村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的推拉分析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在南京市栖霞区农村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归纳主要影响农户退出意愿的推力和拉力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农户年总收入、家庭居住人口数和农户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宅基地退出的主要推动因素;而非农业收入占比、外出务工人口数、是否参加城镇养老保险、是否拥有城镇住所、是否有宅基地产权证书以及宅基地抵押权认知情况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主要拉力因素。基于以上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4.
加速退化试验的原始数据大部分是离散分布的,导致难以适用于传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在加速退化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评估研究方面,提出了使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来分析加速退化试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通过对加速退化试验获得的量纲和时间长度均不相等的实验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灰色关联度考查并建立灰色离散模型,实现初始数据同一性。最后以某电子组件加速退化试验数据为例,通过数据预处理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两大步骤,实现对70℃下的加速退化试验原始数据的分析处理,验证了灰色系统理论对原始试验数据的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评估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5.
基于旅游网络舆情视角,从蚂蜂窝网上选取2014—2015年评论条数超过100的全国100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提取约45000条游客评论作为研究样本,运用ROST CM6.0软件,通过语义网络分析、高频词分析,结合扎根理论思想,归纳出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旅游景区网络舆情指标体系。同时,以泰山风景区为案例,对该指标体系的应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有助于旅游景区实现基于游客视角的经营管理提升与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96.
在回顾国内外城市旅游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外城市旅游产品这一专项内容进行了文献述评,内容集中于城市旅游产品类型包括城市文化旅游产品、城市遗产旅游产品、城市事件旅游产品、城市夜间旅游产品和城市旅游产品,要素包括城市旅游吸引物、城市旅游设施、城市旅游服务、城市可进人性。  相似文献   
197.
《绿叶》2012,(11):133
绿叶简介中国需要这样的刊物:它是思想者的平台;它是决策的参考;它是推动、引导全社会舆论朝着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前行的公共理论旗帜。这,就是《绿叶》的办刊目标。在这一目标下,《绿叶》侧重从理论、思想角度探索中国在重新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道路上所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可行的求  相似文献   
198.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我国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较突出。而环境治理直接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环境治理模式则是决定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多中心模式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构建该区域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措施,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9.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两大重要国家级战略。首先对轴-辐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轴-辐网络的结构及其优劣势。其次,设计了物流中心性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的9个地级城市进行物流节点等级划分,根据分析结果的总得分和区位特征确定合肥、芜湖、安庆3个一级物流节点,形成轴三角。分析了各级物流节点间的干线及支线物流通道,构建了皖江城市带轴-辐物流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200.
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和现实要求,但目前国内仍存在多种发展模式。笔者认为,旅游产业园应特别突出旅游产业特色,既要考虑传统的观光度假功能,更应考虑上下游的旅游装备研发制造、旅游商品研发生产、旅游产品营销推广等各个环节。以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园为例,分析了该产业发展模式的建设背景、战略意义、发展定位和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