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洱海东区湖滨带现状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洱海是云贵湖区的一个重要淡水湖泊.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强,造成洱海水质恶化、水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尤其是作为湖泊保护屏障的湖滨带,其生态结构破坏严重、生态功能退化,急需进行生态修复.针对洱海湖滨带的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设计分区、工艺流程和设计内容,提出了洱海东区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52.
模拟了叶绿素a浓度为1001.63μg/L的高浓度蓝藻水华,选用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FeCl3),阳离子淀粉-壳聚糖(CSC)3种絮凝剂实施应急控藻,探究其对水质和沉水植被恢复的影响.研究发现, FeCl3和CSC处理后水体DO分别降至1.35, 0.61mg/L,氨氮则高达24.93, 45.74mg/L,引发水体持续的重度黑臭;相比之下, PAC处理后ORP、DO、氨氮明显改善,分别为-76.00mV、3.64mg/L、9.25mg/L,且优于空白处理的-140.43mV、2.34mg/L、13.10mg/L,水体重度黑臭持续时长从15d减少至4d,沉水植被恢复潜力提升,其中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的生物量显著增加,优于无藻华对照(P<0.05);FeCl3和CSC处理未能缓解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伊乐藻受到的生长胁迫,甚至加剧了对伊乐藻的生长胁迫,且CSC处理显著抑制了伊乐藻的叶数,株高,生物量的增长(P<0.05).结果表明,絮凝沉降可以快速控制湖...  相似文献   
53.
太湖西岸湖滨带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甘树  卢少勇  秦普丰  金相灿  焦伟  王佩 《环境科学》2012,33(9):3064-3069
采集了太湖西岸湖滨带的表层沉积物,研究了沉积物中氮、磷和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氮、磷和有机质含量基本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增的趋势,各点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平均含量7 124.00 mg.kg-1,介于2 261.78~11 963.10 mg.kg-1;总氮平均含量819.20 mg.kg-1,介于343.20~1 390.12 mg.kg-1;总磷平均含量379.39 mg.kg-1,介于197.46~570.85 mg.kg-1.沉积物中C/N值为9.5.沉积物中有机质及营养盐来源于湖中藻类和水生高等植物.采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太湖西岸湖滨带沉积物的环境质量,有机指数平均为0.037,有机氮为0.044%,总体上属于尚清洁范畴.远岸端点位沉积物有机指数及有机氮含量均较高,存在转为有机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4.
在水专项技术就绪度评估准则的基础上,对水污染防治成套技术成熟度进行研究,并以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为例进行实例验证。成套技术成熟度不仅与技术成熟度有关,还与技术之间的集成成熟度有关,采用系统成熟度矩阵算法计算成套技术成熟度。通过对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十一五之前"、"十一五"、"十二五"系统成熟度评估,对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发展情况进行掌控,结果表明发展程度较低的技术是制约整个系统成熟度的瓶颈。  相似文献   
55.
湖滨带是湖泊保护的重要屏障,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对入湖污染物降解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分布,以洱海沙坪湾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中AG(乔草植被带)、EP(挺水植被带)、SP(沉水植被带)和UV(无植被带)的土壤或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滨带植被带中细菌种类丰富,共有54个门、106个纲、192个目、334个科和503个属被检测到,细菌的OTUs从高到低依次为EP(3 162个)、AG(2 926个)、UV(2 709个)和SP(2 427个),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EP(10.14)、AG(9.75)、SP(9.44) 和UV(9.26);湖滨带植被带中主要细菌类群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AG,48.55%;EP,47.83%;SP,40.36%;UV,44.00%)、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AG,19.30%;EP,5.31%;SP,5.67%;UV,6.30%)、厚壁菌门(Firmicutes)(AG,6.01%;EP,8.24%;SP,3.96%;UV,13.13%)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AG,3.98%;EP,8.91%;SP,8.95%;UV,7.59%),主要类群在不同植被带中占比不同;植被带类型对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影响不大,但对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影响较大.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w(TP)、pH和w(OM)(OM为有机质)是影响不同植被带细菌种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56.
滨水空间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和管理制度缺陷,滨水空间被严重侵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滨水空间的变化,介绍国外关于河湖滨岸植被缓冲带恢复和海岸建设退缩线设计及管理经验,提出划定滨水空间保护红线和审计自然资本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7.
湖滨带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湖滨带生态系统的退化,其恢复和管理成为研究热点。由于湖滨带具有空间异质性,分区规划治理是其恢复的重要指导思想,而湖滨带类型划分是分区规划治理的重要依据。根据确定的原则及对湖滨带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气候、湖滨带整体地貌形态、湖滨带地貌发育状况和人类的开发利用方式为分类依据,建立湖滨带四级分类体系,将湖滨带划分为山地型、平原型、河口型和专有型4大类型、细分为14种亚类型,并对每类湖滨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8.
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按照从水生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过渡的顺序,尝试提出了城市湖泊水生植被恢复与景观设计、湖滨带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以及湖岸和连通沟渠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的设计思路,并逐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9.
普者黑湖滨带恢复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者黑近年由于旅游业快速发展,湖滨带遭到严重侵占和破坏,为恢复湖滨带功能,须尽快对沿岸50m内的农田、鱼塘、农舍实施“三退三还”的生态建设,同时建立一套良好的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0.
捞鱼河口湖滨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呈贡县捞鱼河口湖滨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后的水质分析表明,CODCr、TP、TN、SS的去除率分别为71.1%、37.1%、63.5%、73.5%。初步实现了河道预处理和河口生态系统恢复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