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337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目的制备并表征在柔性石墨纸基体上化学气相沉积(CVD)的多层SiC涂层,及其界面结构、界面处的元素分布等。方法以柔性石墨纸为基体、甲基三氯硅烷(MTS)为硅源、H2为载气和还原剂、Ar为稀释气,在1030~1070℃温度区间通过真空感应高温炉在石墨基体上分5次制备了多层SiC涂层。通过SEM和EDS表征并分析该涂层的表面结构和切面结构,以及涂层与基体界面处的元素分布。结果在石墨基体上有效制得了多层SiC涂层,获得的SiC涂层具有明显的两级颗粒结构。经EDS分析确认,在不同沉积层,C与Si的比例的不同。结论实验证实SiC与基体石墨具有良好化学相容性。SiC涂层表面表观致密,纳米尺度堆积颗粒表观致密,但在微米尺度的堆积颗粒间存在空隙。多层涂层间具有1~3μm的不致密SiC间隙。涂层一侧距界面10μm处的元素分布显示,Si和C元素化学计量比趋近于1︰1,可以认为是涂层的过渡层。  相似文献   
422.
以江汉平原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AMS 14C年代数据为框架,通过对湖相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重建了江汉平原冰消期末至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区域气候变化的可能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8—9.1 cal. ka BP,研究区气候总体上温凉偏干,但有逐渐向暖湿变化的趋势;9.1—6.3 cal. ka BP,气候温暖湿润,水热配置均匀;6.3—4.4 cal. ka BP,气候前期较为暖湿,后期有逐渐向干旱转变的趋势;4.4—1.3 cal. ka BP,气候经历4.2 ka冷干事件后逐渐向温暖湿润转变。硅铝率、CIA和Rb/Sr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太阳辐射量、北大西洋赤铁矿染色颗粒及底栖有孔虫壳体δ13C记录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揭示出江汉平原12.8 cal. 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受控于北大西洋深水流的变化,同时,中晚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趋势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趋势较为吻合,太阳辐射主要通过季风环流间接影响区域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423.
424.
以废旧印刷线路板粉末(WPCBs)为原料,采用矿浆电解法回收WPCBs中金属,研究CuSO4·5H2O浓度、NaCl浓度、H2SO4浓度、电流大小、WPCBs加入量和电解时间对矿浆电解过程中金属的浸出和电沉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CuSO4·5H2O浓度、WPCBs加入量对WPCBs中金属浸出率影响不大,增加NaCl浓度、H2SO4浓度、电流和电解时间有利于WPCBs中金属浸出;增加NaCl浓度、H2SO4浓度和电解时间有利于WPCBs中金属沉积,而增加CuSO4·5H2O浓度、WPCBs加入量和电流不利于金属沉积。当CuSO4·5H2O浓度、NaCl浓度、H2SO4浓度、电流、WPCBs加入量和电解时间分别为30 g·L-1、60 g·L-1、170 g·L-1、0.5 A、3 g和9 h时,WPCBs中金属的浸出率和沉积率分别为92.28%和67.04%。  相似文献   
425.
426.
为了对含蜡原油管道中的蜡沉积厚度进行准确预测,分别基于函数cos(xT)变换与函数cot(xT)变换建立了GM(1, 1)蜡沉积厚度预测模型。通过理论证明比较了函数cos(xT)变换和函数cot(xT)变换对原始数据光滑度的提升能力。以现场管道结蜡数据和室内环道结蜡数据为例,对比了传统GM(1, 1)模型、基于函数cos(xT)变换及基于函数cot(xT)变换建立的GM(1, 1)模型之间的预测精度,并分析了T的取值变化对GM(1, 1)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数据经函数cos(xT)变换相比函数cot(xT)变换具有更好的光滑度;基于函数cos(xT)变换的GM(1, 1)模型精度最高,其次是基于函数cot(xT)变换建立的GM(1, 1)模型,而传统GM(1, 1)模型精度最差;在所取T范围内,基于函数cos(xT)变换与基于函数co...  相似文献   
427.
分析了珠江口和邻近海域沉积有机质(OM)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等地球化学参数,并对有机质的来源和沉积通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有机质来自大陆(52%)和水生(48%)混合来源;而邻近海域沉积有机质主要为水生来源(93%). 珠江口陆源有机质含量〔w(T-OC)为5.4  mg/g〕远远高于邻近海域(0.49  mg/g),近年来珠江口TOC和陆源有机质(T-OC)的平均沉积通量分别为5.57和2.2~3.6 mg/(cm2·a),说明珠江河口接受了大量的陆源有机物的输入,这是由于自20世纪后期的几十年以来,华南地区经济快速增长造成大量土地开垦,以及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所致. 珠江口和邻近海域的水生有机质沉积通量在近年均呈增加趋势,在珠江口达到最大值3.6 mg/(cm2·a),说明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促使水域初级生产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428.
为了进一步分析尾矿坝沉积结构特征与性能演化规律,本文综述国内外尾矿沉积规律、物理力学特性、服役性能演化规律及溃坝评价方法等有关尾矿坝安全稳定评价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在尾矿库沉积规律的研究中,由于模型试验的流槽尺寸有限、边界效应较强,放矿条件不同,对尾矿沉积分布尚未得出一致性规律.而针对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尾...  相似文献   
429.
目的 研究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不同地貌下氯离子沉积速率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挂片法采集万宁地区的氯离子沉积速率,并分析离海距离、地形地貌对氯离子沉积速率的影响,以及其与海水因素、自然环境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近海开阔区域氯离子沉积速率受离海距离和地貌的影响显著,在300 m处降低至90 m处的1/3左右,地貌的变化导致同一距离点处的氯离子沉积速率相差30倍。另外,高的海水有效波高、风速和东风占比使春季氯离子沉积速率高于夏季。结论 不同地貌下的氯离子沉积速率均与海水有效波高、风速间呈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0.
The concentration and speciation of six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of eight sampling sites of Haihe River were investigated. The metals, namely Cd, Cu, Co, Ni, Mn and Pb were considered. By using sequential extraction(SE), the total metal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fractions: exchangeable, carbonate bound, iron/manganese oxide bound, sulfides and organic matter fraction and residual fraction. 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pproac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ta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by the total levels and chemical form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metals concentration(TMC) could not provide sufficient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because the mobility, bioavailabllity and toxicity of metals depend not only on their total concentration but also on the physicochemical form in which they occ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