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西宁市湟水河1998年度水质状况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湟水河是流经西宁市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一条农业灌溉用水河,湟水河的污染监测指数分布状况及其特征对西部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998年湟水河中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BOD5,非离子氨,亚硝酸盐氮,挥发酚等.平水期污染物含量最大,而枯水期和丰水期污染物含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12.
西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太湖地区的西苕溪流域不同地理位置选择了11个小流域,于2004年分3次野外监测氮素输出浓度.利用多年降雨径流关系估算径流量,用于计算各小流域氮素输出负荷与强度,结合2000年TM遥感影像获得的各小流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对流域氮素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流域耕地面积比例与氮素输出水平呈正比,而林地比例与氮素输出水平呈反比;各小流域面积的大小与氮素输出负荷呈正相关,而小尺度流域面积对氮素输出浓度和单位面积氮素输出强度无关.  相似文献   
213.
为研究砂石过滤吸附水中有机物的规律和性能,以西宁市湟水河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水溶液中COD的等温吸附特性,利用一级动力学模型、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慢砂吸附COD动力学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砂石对水溶液中COD的等温吸附特征符合非线性的Langmuir方程,通过Langmuir方程相关参数和试验校对得出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砂石对水溶液中COD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得出该条件下最大COD吸附量为36.36 mg/kg,而一级动力学模型的误差较大。在热力学分析过程中ΔH为负值说明净砂对水中COD的吸附为放热过程,ΔG也为负值说明吸附可自发进行,ΔS为正值说明吸附过程增加了固液界面的混乱度。  相似文献   
214.
通过对潍坊市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小流域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纳了现阶段开展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思路与对策.全面总结了潍坊市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在山丘区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15.
苏南山丘区小流域土壤养分特性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苏南山丘区邓下小流域为研究区,研究了表层土壤(0~20 cm)的pH值、全氮、全磷和速效钾等4种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大小是全磷>速效钾>全氮>pH值,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土壤pH的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为线性模型,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均为指数模型。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结构性因素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土壤pH值存在中等的空间相关性,随机因子引起的空间变异性所占比重较大。(2)土壤pH值自北部向东南部总体趋势递减,中部波动较大。全氮条带状分布明显,自北部向东南部递减。全磷含量具有南北部低,中部较高的趋势,中部波动较大,高值中心出现在这一区域。速效钾在研究区波动较大,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北部,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土壤养分管理与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6.
小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小流域面源污染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水环境问题,而农业面源污染又是重中之重。文章探讨了小流域面源污染的基础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小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17.
位于云南省西北哈巴雪山中的三坝纳西族自治乡,由于历史原因,其人口组成中的汉族和纳西族分别聚居于境内的格基河和白水河2条小流域,从而形成了各有特点的景观利用格局. 应用景观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三坝纳西族自治乡内2条小流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结果表明:白水河流域的景观优势度比格基河流域高,且差异显著;白水河流域的景观破碎度比格基河流域高;白水河流域的景观多样性比格基河流域低,但差异不显著. 同时对其民族分布及其耕作文化的调查显示,纳西族的神山崇拜、聚居和梯田耕作文化对其居住的白水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形成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218.
在调查分析伊犁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空间配置。结果表明:伊犁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多种土壤侵蚀类型作用下的坡面侵蚀和沟道侵蚀。针对其水土流失特点,伊犁低山丘陵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为:以生态修复为主,上游地区封禁保护;中游地区种植水保林和经济林带,建立生态缓冲带;下游水平沟种草。通过综合治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至2012年底,伊犁低山丘陵区治理程度达到77.33%,林草覆盖率48%,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19.
喀斯特小流域植被-土壤系统钙的协变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和探讨了贵州花江峡谷查尔岩小流域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植物中总钙与不同存在形态钙的含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区土壤中,不仅总钙含量(平均1.8%)高,而且交换态钙含量(平均占总钙含量的50.9%)也很高,与土壤总钙含量显著正相关。植物总钙含量(平均在1.2%-3.2%之间)高,且在不同层次间有较大的差别,灌木层钙含量(平均2.3%)大于草本层(平均1.2%)。不同物种间钙含量变化也较大,在研究区所有物种中构树钙含量最高(平均3.2%)。植物中三种形态钙(水溶性钙、乙酸溶性钙、盐酸溶性钙)含量以水溶性钙含量最高,但并不随植物总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不同植被中含量相差较大。植物、土壤总钙及土壤交换态钙含量,都随着次生林、草灌、灌草、稀疏灌草的演替有增加的趋势。土壤-植被间钙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高钙的土壤环境是导致植物钙生物吸收系数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0.
为明确巴拉河小流域违法违规企业拆除后,区域土壤环境是否存在污染、污染种类及污染程度.对巴拉河流域长17km河沿岸1000m范围内、以及涉及该区域内的工矿企业厂界500m以内的区域的土壤环境进行调查,整体采取以250m ×250m的网格进行布点,共设470个土壤点位,采集509件土壤样品、25件平行样.根据调查取样与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