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6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885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587篇
综合类   3121篇
基础理论   638篇
污染及防治   436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300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秋季潮汐流模拟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状模拟器依次设计了潮汐上行和潮汐下行流人工湿地,以连续上行和连续下行流人工湿地作为对照,探讨了潮汐流人工湿地在秋季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和处理稳定性。研究表明,潮汐上行流、潮汐下行流、连续上行流、连续下行流对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05%±9.07%、63.64%±8.24%、26.90%±8.49%、40.84%±6.18%。对TP平均去除率依次为45.57%±10.86%、40.16%±14.15%、23.23%±11.09%、33.28%±7.99%。潮汐上行流湿地对TN、NH4+-N去除率分别为40.63%±7.69%、23.26%±7.58%,潮汐下行流为35.98%±11.95%、22.68%±9.18%,高于连续上行流的8.20%±5.62%、11.72%±7.32%和连续下行流的13.06%±6.12%、23.38%±9.16%。4种湿地并未出现硝态氮累积现象,潮汐上行流和潮汐下行流人工湿地出水亚硝态氮总体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连续上行流和连续下行流人工湿地,出水亚硝态氮和进水较为接近基本在0.02 mg·L-1左右。在湿地出水氮成分中,有机氮、NH4+-N、NO3--N、NO2--N占TN的平均比例依次为16.72%±3.50%、72.74%±6.49%、10.27%±3.84%、0.28%±0.20%。整体而言,在秋季潮汐流湿地对污染物也表现了较高的处理效果,且净化能力优于连续流湿地。  相似文献   
72.
分别向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下行流池和上行流池中加入蚯蚓和泥鳅,研究动物加入后人工湿地基质中磷形态及去除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蚯蚓后,下行流池基质中铁铝磷(Fe/Al-P)、钙磷(Ca-P)、有机磷和总磷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加入泥鳅后,上行流池基质中Fe/Al-P含量无显著性变化,钙磷、有机磷、总磷含量增加。人工湿地加入蚯蚓后,基质中Ca-P占总磷的百分比下降,Fe/Al-P和有机磷占总磷的百分比增加;加入泥鳅后,基质中Ca-P占总磷的百分比也下降,而有机磷占总磷的百分比升高,该结果表明,蚯蚓和泥鳅促进了基质中Ca-P向有机磷的转化。加入蚯蚓的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率高于未加蚯蚓的人工湿地,其原因之一可能与加入蚯蚓后人工湿地基质总磷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3.
植物种类与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去污效能不仅受水力负荷(HL)影响,还与植物种类有关。为研究这2种因素对污染物去除的交互作用,根据植物根系长度,分别构建短根型、中根型及长根型植物潜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在运行稳定后,考察不同植物种类在不同水力负荷(152、230、305和460 mm/d)下的去污效果。结果表明:植物种类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差别不显著,对氮磷去除率有显著影响,且去除率符合长根型 > 中根型 > 短根型;水力负荷对COD、TN、NH4+-N和TP的去除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水力负荷减小去除率均逐渐升高;植物种类与水力负荷的交互作用对各污染物去除率均有显著影响,且受水力负荷影响较大,TN、NH4+-N的去除在水力负荷较小时交互作用较明显,COD去除的最优HL为230 mm/d。因此,在人工湿地设计时应考虑植物种类与水力负荷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4.
谢静  吕锡武  李洁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8):4067-4072
为研究不同湿地植物对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采用改进耗竭法研究水竹、金花菜、空心菜、雪里红、芋头和韭菜等6种湿地经济植物对溶解性总磷(TSP)、硝态氮(NO3--N)及铵态氮(NH4+-N)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目的是在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染程度选择相应的经济作物。结果表明:空心菜适应任何TSP、NO3--N及NH4+-N浓度的污水,水竹则适应TSP、NO3--N及NH4+-N浓度较低的污染水体;韭菜与金花菜对TSP、NH4+-N浓度较高的污染水体有较大吸收效率,而雪里红则适合浓度较低的水体;对于含NO3--N水体,韭菜与雪里红具有较大吸收速率,适宜高NO3--N水平的养分条件,金花菜具有较大亲和力,适宜于NO3--N浓度低的污染水体;芋头的最大吸收速率最小而亲和力最大,不适宜作为湿地植物修复污染水体。6种湿地植物都具有喜铵性,对NH4+-N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75.
人工湿地对水产养殖废水典型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5种常见湿地植物黄菖蒲、芦苇、千屈菜、再力花和香蒲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能力以及生理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黄菖蒲的氮磷吸收能力最强而芦苇较差。构建黄菖蒲、芦苇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研究植物对水产养殖废水典型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的影响,发现两者对COD、TP、TN和抗生素均有较好去除效果。其中,黄菖蒲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HRT=4 d,去除率71%)显著优于芦苇湿地(HRT=4 d,去除率29%),分析其原因在于黄菖蒲湿地因其较强的吸收能力和反硝化作用使其对高NO3--N废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研究中还发现,水力停留时间对TN、NO3--N、NH4+-N和NO2--N的去除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两种湿地对恩诺沙星的去除效果优于磺胺甲恶唑和氟甲砜霉素,不同人工湿地植物对3种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差异不大,水力停留时间对磺胺甲恶唑的去除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腐殖质来源于生物残体的降解,可参与多种污染物迁移转化,具有重要环境生态效应。本研究以常见的水平潜流和垂直流2种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以无机基质为主构建的常规人工湿地中腐殖质的积累与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水处理运行,水平潜流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大部分基质中腐殖质全碳量均有增加,水平潜流系统含量在1.7~18 g/kg, 垂直流系统在1.9~7.5 g/kg;胡敏素是各系统腐殖质的主体组成,含量最高,水平潜流系统含量在1.55~17.22 g/kg,垂直流系统在1.43~7.21 g/kg。腐殖质另外2种组分,富里酸和胡敏酸碳含量都比较低,水平潜流系统富里酸碳含量在0~0.68 g/kg,胡敏酸碳含量0.008~0.26 g/kg;垂直流系统富里酸碳含量在0.015~0.38 g/kg,胡敏酸碳含量在0.05~0.15 g/kg,各系统中富里酸碳含量均高于胡敏酸碳含量;各系统中,根系基质腐殖质全碳及3种组分含量都显著高于非根际基质;不管是水平潜流还是垂直流,低水力负荷系统的比高水力负荷系统更高。  相似文献   
77.
针对农田退水NO3--N占比高、C/N低,氮污染难以去除的问题,将经济易得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茎叶碎段装填在表面流人工湿地(packed surface flow construct wetland,PSFW)的表层作为外加碳源,以研究其长期运行情况下的脱氮效能。结果表明:第29~149天,外加芦苇茎叶碎段的PSFW的脱氮效能明显高于无芦苇茎叶碎段的空白PSFW0;进水NO3--N和TN浓度分别为(16.4±1.0)和(17.7±2.0)mg/L,HRT按3、4和2 d运行时,HRT为4 d时脱氮效能最优,PSFW对NO3--N和TN去除率分别为(87.4±6.0)%和(74.1±6.0)%,PSFW0去除率仅为(14.4±4.0)%和(14.4±3.0)%;第150~269天,PSFW的脱氮效能稍高于PSFW0,在进水NO3--N和TN浓度分别为(10.4±1.0)和(10.8±1.0)mg/L,HRT按3、2和1 d运行时,HRT为3 d时脱氮效能最优,PSFW对NO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9±7.0)%和(90.2±7.0)%,PSFW0去除率分别为(91.3±5.0)%和(86.4±6.0)%。第270~334天,PSFW的脱氮效能稍低于PSFW0;进水NO3--N和TN浓度分别为(5.7±0.4)和(7.2±0.8)mg/L,HRT为3 d时,PSFW对NO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8.6±10.0)%和(82.5±7.0)%,PSFW0去除率分别为(94.0±6.0)%和(87.8±3.0)%。  相似文献   
78.
土地资源的多级网格数据结构建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基于行政区的土地统计数据不能完全表现区域内部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武汉市为实验区,对基于网格的统计信息算法STING(Statistical Information Grid-based method)进行扩展,以景观多样性指数为定量化指标对实验区进行四叉树划分生成不均匀多级网格,建立一种拟合了行政区划界线的不均匀的多级网格结构来存储、管理和分析土地数据。并以此多级网格数据结构为平台计算和生成实验区人口密度空间分异渲染图,初步抽取了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基于多级网格的统计方法能更好地表达土地利用及其相关数据的空间分异性,利于对土地资源数据的进一步挖掘以抽取所需知识。  相似文献   
79.
该文采用导数荧光光谱和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人工快渗-湿地处理系统对城市生活污水DOM荧光组分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导数荧光光谱能够识别出4个明显的荧光区域,分别为类蛋白荧光区域A1(250~298 nm)、类富里酸荧光区域A2(298~353 nm)、类富里酸荧光区域A3(353~390 nm)和类腐殖酸荧光区域A4(390~550 nm)。人工快渗系统对3次采样的类蛋白荧光峰去除率分别为61.73%、40.05%和71.49%,其对类蛋白荧光物质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前2个处理单元能够进一步将荧光物质去除。荧光区域积分表明,人工快渗-湿地处理系统对3次取样中荧光有机物的总去除率分别为72.12%、43.03%和63.09%,城市污水进水负荷对系统处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2D-COS结果表明,荧光组分的优先变化次序为类蛋白荧光(275 nm)、类腐殖酸荧光(418 nm)、类富里酸荧光(366 nm)、类腐殖酸荧光(433 nm)和类腐殖酸荧光(540 nm),说明类蛋白物质能够优先被去除。移动窗口2D-COS结果说明类蛋白荧光在整个人工快渗-湿地处理系...  相似文献   
80.
本文选取二连油田蒙古林作业区生态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状况、植被状况、景观类型及其破碎度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2008年,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有林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工矿交通建设用地和盐碱地等;工交建设占地明显。(2)该区2008年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克氏针茅+羊草+杂类草、克氏针茅+锦鸡儿+杂类草、羊草+针茅+杂类草等;受到气候变暖等原因影响,小针茅已经在本区广泛分布。(3)该区2008年主要景观类型为针茅+锦鸡儿草原景观、针茅草原景观、羊草草原景观、林地景观、人工建设区景观和道路景观;景观破碎度较高,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建议相关单位足够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本区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