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164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711篇
基础理论   154篇
污染及防治   123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61.
洪涝灾害是世界上破坏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快速准确地提取洪水淹没范围可为受灾区及时制定相应措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针对已有研究中缺少运用深度学习对SAR影像进行水体提取以及缺少不同方法之间的对比等不足,以Sentinel-1 SAR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选取两个水体占比不同的区域,比较分析了Otsu法、面向对象法和U-Net法三种方法的水体提取精度,并基于最佳水体提取方法对鄱阳湖十期主体水域面积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U-Net模型的水体提取精度在三种提取方法中最高,其F1值分别为0.986 1和0.878 6;?鄱阳湖水域面积在整个研究阶段表现为“陡升缓降”的变化趋势,其在2020年7月14达到峰值,其主体水域面积为3 608 km²;?洪水淹没范围主要分布在鄱阳湖西部、西南部、东南部以及东北部。  相似文献   
762.
实验条件对太湖水体中藻蓝蛋白提取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野外采集的太湖水样和室内培养的铜绿微囊藻,对比了典型实验条件对太湖水体中藻蓝蛋白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太湖水样的藻蓝蛋白提取中,磷酸盐缓冲液浓度的影响微弱,0.01~0.2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均适宜浸提太湖水样中的藻蓝蛋白。冻融前加入缓冲液提取的藻蓝蛋白效果较好。-50℃冷冻温度的提取效率高于-20℃。(2)铜绿微囊藻和太湖水样在磷酸盐缓冲液加入顺序和冷冻温度上存在差异。对于室内培养的铜绿微囊藻,磷酸盐缓冲液可在冻融前加入,也可于冻融后加入。冷冻温度以-20℃为宜。(3)稀释测量结果显示,随着稀释比例的降低,最大吸收峰值线性减小,对应的波长位置发生了偏移。稀释比例和藻蓝蛋白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63.
文章介绍采用温度自动控制的铸铝加热方式提取硅胶中氚化水的一种高效节能解析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表明,该解析技术对硅胶吸附氚化水样品的最佳解析时间为15 min,此时100 g饱和硅胶样品至少能解析水7~10 mL用于液闪测量,对硅胶中氚化水的平均回收率优于99%,氚记忆效应小于万分之二。该技术与GB12375-90标准提出的氚蒸馏技术相比,具有能同时处理多个样品,可提高硅胶氚吸附样品前处理制样效率、节约能源等特点。  相似文献   
764.
采用化学连续提取与三维荧光光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蠡湖沉积物中可提取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可提取态有机质组分与可交换态氮和弱吸附态磷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蠡湖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为5.59~22.11 g·kg~(-1)(以C计),均值为12.28g·kg~(-1),其中水可提取态有机质(WSOM)、富里酸(FA)、胡敏酸(HA)和胡敏素(HM)的比例分别为5.14%、11.81%、9.63%和73.42%,空间上呈现由西向东逐渐递增,湖岸大于湖心的分布趋势.WSOM鉴别出3个荧光组分,以类氨基酸荧光峰(W-C1)占优势,占总荧光强度的比例为42.49%;FA鉴别出2个荧光组分,以富里酸荧光峰(F-C2)为主,比例为67.63%;HA的3个荧光峰中,以类胡敏酸荧光峰(H-C1和H-C3)为主,两者之和的比例为71.55%.多元回归统计表明,可提取有机质组分与游离态氮和易解析态磷含量之间均显著正相关,且与氮的相关性系数大于与磷,反映了可提取有机质与可交换态氮的关系更为密切,可用于指示沉积物生物可利用性氮磷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765.
水色是水体水文学特征的基本要素之一。水色测定主要是采用福莱尔比色表(Forel-Ule Scale)将自然水体按颜色从深蓝到红棕共分为21个级别,用以观测、记录海洋和内陆水体的颜色。基于2020—2021年大辽河口、黄河口西南及秦皇岛近岸海域的现场实测数据和同步Sentinel-3 OLCI影像,验证了FUI水色指数遥感提取结果的准确性,发现当现场测量时间与卫星过境时间接近时,FUI水色指数遥感提取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利用2021年1—12月Sentinel-3 OLCI影像,提取了渤海月均FUI水色指数遥感产品,发现渤海FUI水色指数的主要变化区间为5~17,整体呈现辽东湾、渤海湾及莱州湾沿岸海域高,秦皇岛海域及其他离岸海域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存在秋冬季高、春夏季低的时间变化规律。此外,FUI水色指数对诸多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显著的指示功能。尝试将其应用于海洋水色异常和海水水质类别观测,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由此可见,FUI水色指数遥感提取将在今后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6.
通过试验,就矸石电厂粉煤灰提取铁、铝并将二者有效分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后续制备微晶玻璃的工艺,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要求,以保证整个研究的经济性和完整性.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沉淀法有效地实现了铁、铝分离,为微晶玻璃的制备创造了条件,且工艺简单,控制点少,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67.
星载雷达遥感是目前洪涝灾害水情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而欧空局ENVISAT卫星上搭载的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是目前功能最为强大的星载雷达系统。依据微波遥感影像中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相对较低的特征,将图像分割中的常用算法——阈值法应用到ENVISAT ASAR数据水体提取中。进行了洞庭湖地区2007年枯水期和洪水期两景ENVISAT/ASAR APP-1P影像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类间和类内方差两个因素的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法较之双峰法和最大类间方差法,其确定的最优阈值水体提取精度最高。另外,该方法相对简单、容易实现,可极大地提高当前ASAR数据计算机水体识别的自动化水平,进而推动ASAR数据于阴雨或多云天气条件下在洪涝灾害水情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68.
土壤溶解性有机氮(DON)的推算是通过测试土壤全氮、氨氮和硝态氮的数量,利用全氮减去氨氮和硝态氮获得。不同区域或不同学者对DON的定义不同,在测试过程中选取多种浸提方法测定土壤氨氮,结果导致测试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受到何种因素控制,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研究应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统计分析了振荡时间、浸提剂、温度以及土水比对土壤氨氮浸提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氨氮浸提数量的影响程度为土水比>浸提剂>振荡时间>温度;对氨氮浸提数量分别表现为随土水比与浸提剂浓度增大而升高;在浸提温度低于50℃时,土壤氨氮的浸提数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振荡时间在60 min内,土壤氨氮的提取数量随着振荡时间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769.
酸析法提取木素中膜法回收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组合的膜分离技术回收黑液中残碱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黑液先经膜装置回收碱后再酸化析出木素,达到同时回收碱和木素的目的。组合膜装置的碱回收率达80%,回收每吨碱耗电1000kWh,且不需其他能耗,回收液中有机物浓度低于黑液的5%。  相似文献   
770.
宋晓聪  杜帅  谢明辉  邓陈宁  郭静  沈鹏  赵慈  陈忱 《环境科学》2024,45(6):3459-3467
公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实现交通运输领域“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未来面临大批动力电池报废情况,为量化评估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产生的碳减排效益,从生命周期角度构建废旧三元锂电池回收利用碳足迹核算模型,通过优化电力结构和运输结构,对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的碳减排潜力作预测评估,此外,使用误差传播方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保证碳足迹结果的可靠有效.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企业使用湿法技术回收1 kg废旧三元锂电池的碳足迹为-2760.90 g(定向循环工艺)和-3752.78 g(循环再造工艺),碳足迹的不确定性分别为16 %(定向循环工艺)和15 %(循环再造工艺).从碳排放贡献率分析,再生产品阶段是废旧三元锂电池湿法回收利用减碳首要贡献来源,电池获取、拆解和末端处置阶段是增碳主要来源.相比于优化运输结构,通过优化电力结构,可有效实现更大的碳减排潜力,协同优化情景下,相比于优化前可实现14 %~19 %的碳减排,与原生产品相比定向循环工艺和循环再造工艺分别可实现9 %和11 %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