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73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章为探讨成都平原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分布情况及其环境风险,利用SPE-GC-MS法分析了成都平原19个饮用水源地中7种PAEs的赋存状态,并利用风险熵值法对其健康风险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7种PAEs在2个水期中均有检出,检出率为86.4%~100%,浓度范围为nd~5.12 ng/L。健康风险结果表明,7种PAEs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说明其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4个点位致癌风险对成人及儿童超过了10-6,但均远小于10-4,表明可能会对人体有潜在致癌风险。鱼类生态风险结果表明,5个点位风险熵大于1,说明其对鱼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1、“蓝天工程”,提高大气环境质量。通过调整能源使用结构,鼓励使用燃气、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分步淘汰燃煤炉窑,确保烟控区覆盖率保持100%。2、“碧水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县境内流域水质量控制,沿岸企业强化监控治理,否则一律关停;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确保全县群众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73.
宁夏冰雹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1961~2004年宁夏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宁夏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宁夏冰雹产生的主要源地和移动路径。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为宁夏冰雹频发期,90年代有减少的趋势;近10年来冰雹大为减少,年际变化比较大,有一定的周期性。冰雹多发生于春末至盛夏,6月为频发期;87%出现在中午至傍晚前后;71.84%的降雹持续时间在1~10min之间。初雹最早发生在3月中旬,终雹最晚结束在10E下旬。有2个频发中心,即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区和北部的贺兰山区,有“山地多、平川少、南北多、中部少”的地域分布特征。降雹线大部分呈NW—SE走向,移动路径多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主要发源于六盘山系和贺兰山沿山。  相似文献   
74.
在2016年对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46个水样中12种金属元素(包括重金属As、Cd、Cr、Cu、Fe、Hg、Mn、Mo、Ni、Pb、Zn和轻金属Al)进行测定,探讨了水体中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借助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水体中金属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水体中Al最大浓度(200.27μg·L~(-1))和Mo所有浓度(151.42~170.69μg·L~(-1))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标准限值,超标率依次为4.35%和100%.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水体中金属浓度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高值区域集中在库区西南部(上游)、东北部(下游).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儿童暴露剂量明显高于成人暴露剂量,金属元素经饮用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均高于皮肤接触途径.金属致癌风险中,Cr和As致癌风险超过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超标率分别为100%和3.80%,Cr对总致癌风险的贡献率平均达到85%;非致癌性金属元素健康风险(10~(-12)~10~(-7)a~(-1))呈现出AlMoCuPbNiHgFeZnMn,比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低2~7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75.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城市饮用水重要供给区的地表水源地,其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行。水源地的风险规划,就要从发现水污染事件、组织人员设备、现场处置、信息发布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全部有明确规定,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体系,本文以靖江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风险管理为例,探讨如何将水源地保护工作规范化,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污染事故时,能指导监测人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6.
源地生态系统在水分调节、水质净化等服务功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水源地生态保护问题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根据福建省县级水源地分布情况及环境现状,选择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敖江流域内山仔水库周边植被缓冲带进行研究,分析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泥沙、氮、磷的截留和消减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植被缓冲带的建设管理和保护措施。本研究对于保护水源地水质,保障饮水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建设项目做环评审批时,判断建设项目是否在饮用水源地边界内是项目能否获得审批的必要条件,通常的判断方法通过在模板上作图来直观判断,比较费时费力,且存在一定误差.通过采用一次函数简单计算,可在勘察建设项目现场时,用一支笔、一张纸、手持GPS直接判断出建设项目选址是否涉及饮用水源地范围,有效提高审批时间和工作效率.求解一次函数是一种极为简单有效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78.
廊道与源地协调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宗伟  焦胜  胡亮  杨宇民  蔡青  黎贝  周敏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244-2256
构建生态联系紧密且生态干扰更小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土空间中,为形成廊道与源地的协调与保护兼顾的生态安全格局,以环洞庭湖区域33个县(区)为例,针对核心生态源地与自然廊道、经济社会源地与人工廊道分别形成的生态格局、城镇格局,揭示两者之间生态关键点及生态干扰点的分布特征,并差异化应对。结果表明:(1)为促进生态要素的空间联系,1537条生态廊道应纳入生态安全格局中,908处生态关键点需要保护,而0.48%的经济社会源地面积应退让给自然廊道。(2)受干扰的核心生态源地面积占比和自然廊道长度占比分别为1.36%、12.95%,8800处生态干扰点可采取缓冲、预警等主要应对策略,以协同发展自然—人工系统。(3)为满足生态保护用地应持续增加的需求,非核心生态源地内,面积分别为203.22 km2、125.67 km2、35.59 km2的一、二、三级自然廊道可分批作为生态安全格局未来发展的储备用地。研究结果可为协调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根据2002~2008年合水水库及宁江兴南桥站位的实测资料,分析兴宁饮水源保护区及宁江的水质变化特点,并讨论影响富营养现象及锰等微量元素个别时间超标的原因;根据水质变化特点,提出保洁治理的方法,为梅州"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80.
十一五期间,有些事件令人难忘,催人反省。前史不忘,后世可鉴,在这里小编特梳理出八大痛心事件,警钟常鸣,铭记,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