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3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886篇
安全科学   475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211篇
综合类   2511篇
基础理论   387篇
污染及防治   261篇
评价与监测   251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南充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连续1年又5个月同步采样的基础上,测得南充市市辖三城区5个采样监测点环境空气中PM10的浓度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的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20~1.030mg/m^3,超标率达38.0%;周日均浓度在0.040~0.520mg/m^3之间,超标率达到了37.8%。空气污染最重为嘉陵城区,其次为高坪城区,再次为石油学院、炼油厂和市府二院。浓度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再次为春季,最轻为夏季。  相似文献   
162.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流能有效降低渗滤液中污染物的浓度,提高填埋场稳定化程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该技术的研究情况,包括技术特点及相关机理、渗滤液特性研究及回流效果的影响因素,指出了该技术现存的不足之处和尚待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3.
介绍了应用差示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高浓度皮革废水中Cr的方法,通过与原实验方法分析结果的对比,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能基本满足环境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4.
《化工环保》2005,25(2):113-113
2004年,Solucorp工业公司公布了一种可使含重金属(如汞、铅、镉、铬)的消耗品安全处置的技术。该技术被称作综合固定系统(IFS),是Solucorp公司的分子键接系统(MBS)向子弹、电池、脱漆剂甚至垃圾掩埋场衬里等消费品传送的载体。MBS可将消耗品中的可滤出重金属转化成不溶物形态。  相似文献   
165.
研究了用不同质量比的硫代硫酸钠对铬污染土壤的治理效果及治理过程中铬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对铬污染土壤在短期内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投加比为3%的基础上,继续增加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虽然六价铬浸出浓度在降低,但幅度不明显。六价铬含量随养护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投加比例越高其效果越明显;在形态分析中,生物可利用的水溶态和弱酸提取态中的铬均在减少;在硫代硫酸钠修复过程中pH值无明显变化。因此,用硫代硫酸钠处置铬污染土壤能明显降低六价铬浸出浓度和六价铬含量,且满足修复目标要求。结合经济效益和治理效果,硫代硫酸钠投加比为3%处置含铬污染土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6.
杨春丽 《安全》2020,(2):48-54
N2和CO2是常用的惰性抑爆气体,为研究两种气体的抑爆特性,采用20L球形爆炸试验装置,分析了不同浓度配比条件下N2/CH4/空气以及CO2/CH4/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压力,同时采集爆炸后的气体样品,对比分析爆炸后残留气体的主要成分。结果显示:随CH4浓度从5%增加至12.5%时,完全抑制CH4爆炸需要的惰性气体最小量先增大后降低,CH4浓度在6.5%~7.5%之间时,抑爆需要的惰性气体的量最大;在同一CH4浓度条件下,抑爆需要N2的量大于CO2,并且CH4浓度在5%~6.5%时,抑爆需要两种惰性气体的量值差别最大;当CH4浓度一定时,随着加入惰性气体量的增大,爆炸最大超压逐渐降低,惰性气体浓度和爆炸超压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在同样条件下,相对于N2,CO2为抑爆气体时,爆炸后腔体内残留的CH4浓度较高。研究成果为惰性气体抑爆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揭示惰性气体抑爆机理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7.
溶气罐是溶气释放式微气泡发生系统的关键设备,其中内筒溢流型溶气罐具有结构简单、成泡粒径小等优点.提出了3种内筒溢流型溶气罐的结构改进设计方案,并对其在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溶气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克服通过测量释气量间接表征溶气量所带来的系统误差,建立了在线带压测量溶解氧的方法,并以空气在水中溶解量的变化率(即溶气效率)来直接表征溶气罐的溶气性能.结果表明:溶气效率随气液比和溶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加,随液位比的升高而减小;在相同气液比、液位比及溶气压力下,气液切向进口加螺旋导叶片型溶气罐的溶气效率最高.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溶气性能相对最佳的内筒溢流型溶气罐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预测最高溶气效率为72.43%时的最佳操作参数为:气液比为0.25,液位比为0.36,溶气压力为0.26 MPa.所得回归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87%,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分析和预测溶气罐的溶气性能.  相似文献   
168.
彭霞  佘倩楠  龙凌波  刘敏  徐茜  魏宁  周陶冶 《环境科学》2017,38(11):4454-4462
黑碳(BC)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移动样带手段开展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监测,分析其基本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探讨人口密度、经济产值和交通道路网密度等因素对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平均浓度为(9.86±8.68)μg·m~(-3),空间差异明显,郊区[(10.47±2.04)μg·m~(-3)]比市中心地区[(7.93±2.79)μg·m~(-3)]高32.03%(2.54μg·m~(-3)).气象要素(风速和相对湿度)和交通道路变量(路网长度、省道距离、高速距离等)显著影响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r为0.5~0.7,P0.01).基于气象和交通道路变量的LUR模型能较好模拟上海近地面BC浓度(调整后R2为0.62~0.75,交叉验证R2为0.54~0.69,RMSE为0.15~0.20μg·m~(-3)),其中100 m和5 km缓冲距离的LUR模型相对较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主要受气象要素和交通源的影响.本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上海市BC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客观认识,可为模拟和预测BC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9.
利用颗粒物粒径谱仪和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等,对南宁市2016年12月5~11日大气污染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化学组分及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宁市20 nm~10μm颗粒物数浓度粒径主要集中在23~395 nm之间,主峰值出现在100 nm左右.期间有3次新粒子生成现象,下午14:00~18:00有30 nm左右新粒子开始生成,晚20:00~次日06:00碰并长大到40~110 nm左右,3次新粒子生成过程受机动车尾气一次排放的污染影响.对污染期间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溯源分析发现,污染期间有大量的二次反应颗粒物生成,判定颗粒物来源主要有生物质燃烧源、扬尘源和燃煤源,其中,远距离传输对生物质燃烧源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0.
曹特特  王林  李咏梅 《环境科学》2018,39(1):219-226
利用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探讨了在好氧池低溶解氧(DO)浓度条件下的水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好氧池DO浓度从2.00 mg·L~(-1)降低到1.00 mg·L~(-1)和0.50 mg·L~(-1)时,系统仍然具有良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出水水质指标均满足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在此基础上,基于Bio Win 4.1软件建立了AAO工艺的活性污泥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并利用动态模拟对模型参数中的聚磷菌吸收乙酸或丙酸的聚羟基烷酸(PHA)产率系数(YP/PHA,seq)、聚磷菌好氧氧化PHA的储磷率(YP/PHA,aerobic)、氨氧化菌的最大单位生长速率(μmax,A)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最大单位生长速率(μmax,N)进行了校验.此外,对系统的曝气能耗进行了模拟评估,结果表明,与好氧池DO浓度为2.00 mg·L~(-1)时相比,好氧池DO浓度为1.00 mg·L~(-1)和0.50 mg·L~(-1)时的空气流量可分别节省23.8%和38.1%,氧转移效率可分别提高7.2%和1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