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438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化工环保》2012,(1):15+20+34+43+56+60+69+74+80+84+89+97
固定化白腐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用于染料废水连续处理方法及装置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化白腐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用于染料废水连续处理的方法及装置,染料废水连续处理装置包括两个白腐菌反应器和一个恶臭假单胞菌反应器,三者串联在一起。在下述条件下处理染料废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控制处理装置水浴温度在28~32℃,对应每个反应器中染料废水与所述的固定化菌的体积比为1∶(0.08~0.12),控制废水进水流量为3~7 mL/min,溶解氧质量浓度为4~8 mg/L,每隔24 h测定染料废水的色度和COD  相似文献   
642.
典型城市河流中嗅味物质和微生物菌落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某城市河流沿程水质、典型嗅味物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河水中2种嗅味物质〔二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eosmin)〕的质量浓度均受到ρ(DO)的显著影响. 绝对厌氧条件〔ρ(DO)<0.2 mg/L〕水体中,ρ(二甲基异莰醇)和ρ(土臭素)的平均值分别为794.8和269.8 ng/L;好氧条件〔ρ(DO)>2.0 mg/L〕水体中,二者的平均值分别为91.6 和104.7 ng/L;而且ρ(DO)较低时,水体中的可疑致病菌含量升高,微生物安全性降低. 控制该河流水体ρ(DO)在2.0 mg/L以上,有利于抑制水体中嗅味物质的产生,可提高河流水体的微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643.
滇池流域受污染河流原位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膜技术对滇池流域受污染入湖河流进行原位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受污染河流黑臭问题,能够较好的改善河流水质,降低河流中污染物的量。实验直接布设于天然河道中,系统运行效果受到降雨、上游水质变化、反应区溶解氧浓度、生物量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实验中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改进,使系统可达到稳定的去除效果,处理后的出水透明度达到1 m以上,COD去除率达42.2%,BOD5去除率达41.4%,总氮去除率达17%,氨氮去除率达14%。生物膜技术应用于受污染河流的原位治理,是一种适合滇池流域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44.
通过设定不同的进水方式、曝气量、悬浮填料投加比,对比研究了MBBR工艺中三种曝气方式——均匀曝气、渐进曝气、单侧曝气的充氧效率,并且运用Matlab软件,采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测试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Cs和氧总传质系数KLα。得出:投加悬浮填料能明显提升原有曝气方式的充氧效率,但首先须保证填料在水中有一定活动强度,否则反会降低充氧效率;均匀曝气本身的充氧效率最佳,不过由于需要更大的气容比来带动填料运动,运行成本高于另外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645.
基于溶解氧微电极的动态膜特性的在线研究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将粗网材料制成的组件置于反应器中进行泥水分离的生物处理工艺.粗网材料表面形成的动态膜不仅能有效去除浊度,还具有生物活性,可以降解污染物.通过微电极技术,可以研究动态膜的生物活性.为便于微电极在线测量,构建微型反应器模拟动态膜的实际过滤过程,结合微动平台,采用溶解氧微电极测量动态膜内的溶解氧分布.结果表明,动态膜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气泡.动态膜内溶解氧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2.0~2.5mm深度处降至0.动态膜表层微生物的比耗氧速率在反应器运行第1、5和8天分别为34.3、10.6和12.4mg/(g·h).  相似文献   
646.
河流底泥中DO和有机质对三氮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大型静态土柱模拟实验,研究氮在上覆水和孔隙水中的分布特性和释放特性,在控制氧气和底泥w(有机质)的条件下,连续观测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简称三氮,三者之和为总无机氮)质量浓度变化,并对其垂向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发现水体底泥释放氨态氮与反硝化作用达到平衡的时间受通氧条件影响明显;总无机氮质量浓度(ρ(TIN))在各柱的孔隙水、水土界面处和上覆水中的变化各异;在w(有机质)高的底泥中,有机质是影响总无机氮释放的最大因子,而在w(有机质)低的条件下,DO是影响总无机氮释放的最大因子.   相似文献   
647.
不同DO下MBR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运行效果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A/O-MBR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溶解氧(DO)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处理效果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DO浓度在0.2~4.0mg/L对COD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COD平均去除率均在90%以上.DO浓度变化对NH4+-N去除影响较大,DO浓度下降到0.2mg/L时,NH4+-N平均去除率由99%下降到65%.通过PCR-DGGE分析,较高DO条件下(4.0,2.0mg/L)的总细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较低DO条件(0.5,0.2mg/L),但其群落结构变化与与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对应关系不明显;氨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较明显,且在不同的DO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氨氧化菌的菌属不同,其群落变化与反应器的NH4+-N去除效果相对应,DO为2.0,0.5mg/L时氨氧化菌群落结构比较相似,此时反应系统的脱氮效果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648.
白洋淀芦苇型水陆交错带水化学动态及其净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7年3月-11月对富营养化湖泊一白洋淀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了温度、溶解氧(DO)、叶绿素、总磷(TP)及其他水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白洋淀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var.baiyangdiansis)型水陆交错带对营养物质具有强烈的截留作用,可以达到净化白洋淀水体的效果。从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看,污染较重的府河河口区域其水体TP、化学需氧量(CODc,)含量明显高于污染较轻的湖泊中心区域,空间梯度上呈逐步递减趋势。根据水体盐度、总溶解性固体、TP及DO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采样点分为3类:Ⅰ区、污染较重河口区域;Ⅱ区、中间过渡缓冲区域;Ⅲ区、污染较轻中心区域。Ⅰ区其水体DO含量明显低于Ⅲ区,而水体盐度则明显高于Ⅲ区。通过调查发现:在8月份,白洋淀水体DO含量突然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与DO(P=0.046)及温度(P〈0.0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叶绿素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8月份左右可能是白洋淀藻类爆发的危险时期。  相似文献   
649.
通过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构建表流湿地与潜流湿地相结合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该复合人工湿地对总氮(TN)、总磷(TP)及水体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好于对TN的去除效果,经过人工湿地处理的富营养化水体,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复合人工湿地对TP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42%、55%、60%,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30%、34%,对水体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43%、55%、75%。复合人工湿地对TP、TN以及浊度的去除效果受水体温度和溶解氧(DO)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TP、TN和浊度的去除量与水体中的DO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水体温度有正相关性,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0.767、-0.765和0.674、0.757、0.774。复合人工湿地对TP、TN及浊度的去除率高于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表明复合人工湿地具有优于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的整体性功能,能有效提高人工湿地对TN、TP以及浊度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650.
本文对“Ⅱ型差压式直读BOD测定仪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适用性和等效性的一系列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差压式直读BOD测定仪”是一种较为理想的BOD测定仪器,从而为该仪器法定为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