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39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01.
在深入分析滇池水质现状、污染来源、水质演变、污染成因、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滇池水污染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治理模式,实现统筹兼顾、系统考虑、多管齐下、长期综合治理,并提出适应新形势需求的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对策.以官渡区为具体实践区,探寻通过“点、线、面”结合,全面开展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最终实现滇池水体保护,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302.
水质与水量是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子,开展以生态需水和功能区水质达标为核心的水生态承载力研究对改善流域生态用水不足和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流域水生态承载力优化方法将水量和水质作为独立系统处理,忽视了其耦合关系.基于河流水质模型和水资源模型,建立了流域水环境容量与环境流量的函数关系,并作为水生态承载力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构建了以人口与产业规模最大化为目标的水生态承载力的优化模型.最后,对水污染严重且水资源短缺的盘龙江流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水生态承载力模型能够反映水量与水质的耦合作用,从而提高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决策的科学性;盘龙江流域的水生态承载力为20.56万人和119.24亿元GDP,2014年的流域现状值超载了234%;流域水生态承载力与环境流量比例具有显著的补偿关系,呈现倒V型非线性变化过程;当外流域调水的水质高于或等于受水区水质时,受水区的水生态承载力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03.
滇池草海间隙水与上覆水氮磷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连续12个月监测了滇池草海柱状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不同形态氮磷浓度的垂向变化,揭示了不同季节间隙水与上覆水氮磷浓度差异及其形态组成贡献率,探讨了间隙水氮磷组成及氮/磷比值在湖泊富营养化及内负荷控制中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草海间隙水NH_4~+-N浓度显著高于上覆水,而上覆水中NO_3~--N浓度显著高于间隙水,春、夏和秋季(2~11月)间隙水SRP浓度显著高于上覆水,而冬季(12月和1月)则与之恰好相反;(2)草海间隙水以NH_4~+-N和SRP贡献为主,分别占DTN和DTP的61%和78%,而上覆水则以DON和DOP贡献为主,分别占DTN和DTP的44%和81%,与春季和冬季相比,夏、秋季间隙水NH_4~+-N和SRP贡献率显著增加,而NO_3~--N、DON和DOP贡献率明显下降;(3)草海间隙水DTN/DTP、(NH_4~+-N+NO_3~--N)/SRP和DON/DOP比值均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而上覆水氮/磷比值则以春季较高,夏、秋和冬季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04.
针对滇池北岸排水系统与污染源信息数据库的需求,以ArcSDE空间引擎作为中间插件,建立北岸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统一存储于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Oracle 11g)。在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北岸基础数据库的快速查询、分析、编辑等功能,提高数据存储和管理,为其他数据管理平台及用户提供访问接口。同时,文章通过实例展示了此数据库技术在应用系统开发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为流域管理和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并有助于提高相关工作者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305.
针对滇池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及特点整合流域信息资源,探讨利用GIS技术开发流域水环境管理可视化平台的可能性,根据流域地理水文等特点,结合ArcGIS系列开发软件和SQL数据库开发技术,以NET为中间件开发平台,完成系统设计与构建,主要实现流域信息数据管理维护、数据搜索查询和可视化决策功能,利用GIS可视化功能反映流域水环境的特点,为滇池流域水环境管理起到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306.
为了表征滇池流域20多年来的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和Muller地积累指数法对滇池湖体及其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重金属污染进行时空特征评价。就空间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滇池湖体,两种评价方法结果一致,即草海污染程度大于外海,并且滇池湖体中污染程度最高的重金属为Cd;(2)对于滇池主要入湖河流,两种方法得到一致的污染程度排序:运粮河>新河>船房河>盘龙江>大清河;(3)关于入湖河流中污染程度最高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为:船房河、大清河、盘龙江是重金属Hg风险最高,而运粮河和新河是重金属Cd的风险最高。而通过地累积指数评价法得到,5条河流均是重金属Cd的污染程度最高。评价结果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较之地累积指数法还另外考虑了污染因子的毒性特征而产生的。就时间变化分析,以1989年和2005年为例,除了重金属Cr有上升趋势,其余金属总体上呈现随时间下降的趋势,说明滇池流域20多年来的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07.
张泽 《环境》2006,(1):48-50
2006年元旦前后,云南大学地理研究所老研究员彭永岸一直在忙着写信。这封信将寄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国家多个部委、云南省一些核心部门。信的内容洋洋洒洒逾万宇,它是这样开头的:“这里向您报告一个特大喜讯,滇池污染难治,几十年污染得不到控制的世界性难题已经被攻克,不再难治了!”  相似文献   
308.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回顾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把握"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方向,需要对已完成的规划进行回顾性评估。滇池流域历经"九五"、"十五"、"十一五"阶段的投资与治理,共计投入222.3亿元,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滇池流域规划投入的资金用途进行了归类,其中58%用于污染治理。通过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拟,可见规划执行以及环保投资对滇池的BOD5,CODMn和Chla等水质指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此外,还分析了近年来滇池水质相对于昆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变化趋势。最后,对规划的污染控制、生态修复、资源调配、技术示范、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评估,并给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09.
滇池流域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流域点源污染已逐步得到控制,面源污染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随着流域内城市迅速发展,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将成为水环境改善的重要瓶颈。结合滇池流域城市发展规划,依据城市下垫面特征,降雨径流污染程度和距离入滇河道远近,将流域内城区划分为重点防控区、中等防控区和一般防控区,其面积百分比分别是17.9%、39.1%和43.0%;重点控制区为昆明市主城区,其次是呈贡新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区划,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10.
文章采用WPI水污染指数法评价滇池北岸各片区河道的水质,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旱季和雨季各片区河道WPI指数变化趋势的相关度。结果表明:1988-2001年滇池北岸河道水质污染主要为减轻的趋势;2001-2007年随着昆明市的大规模扩张,其加重趋势非常明显;2007-2009年,随着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大规模开展,又主要表现为减轻趋势,且旱季水质污染减轻的趋势比雨季明显,在纳入统计的5个片区河道中,旱季有4个片区河道水质好转,雨季有3个片区河道水质好转。这是由于2007-2009年间开展的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主要针对点源污染控制。此外,由于面源污染特征在5个片区中的4个片区都非常相似,雨季各片区河道WPI指数变化趋势的相关度比旱季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