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39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本世纪初,原国家环保总局曾经在淮河、滇池和太湖进行过“零点行动”。当时,参加这一行动的有些记者蹲在一些污染企业的排污口,等着工厂的夜间偷排,然后“抓个正着”……其实,严控江河的污染只靠媒体的曝光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322.
滇池及入湖河道富营养化治理的人工辅助增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及其入湖河道深层水体严重缺氧,水生生态系统近于彻底崩溃,进一步加剧了富营养化。人工辅助增氧因不会引入新污染物、新物种等优点,环境友好,是治理富营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滇池面积巨大,入湖河道、管道复杂,富营养化严重,需要大规模的人工辅助增氧才可能获得良好的治理效果,而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大型污染湖泊大规模人工辅助增氧的经验可资借鉴。结合昆明旅游城市及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为尽量减少或分散增氧投资,发挥综合效益,提出了一系列城市排水管道增氧、排放口增氧、穿城河道增氧及滇池增氧的具体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323.
滇池污染的综合治理与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滇池污染综合治理的情况,提出了滇池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对策。即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围绕水污染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恢复三大问题,进行环境工程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措施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滇池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建立机制、制定政策、强化各项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治湖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24.
滇池流域属水资源贫乏地区,城市雨水综合利用不失为缓解缺水、减免内涝的一个好途径。城市雨水利用条件已经成熟,通过尽快制定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必将推动滇池流域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快速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325.
为探究滇池主要入湖河道的氮素来源及输移特征,研究于雨季对宝象河水系径流氮营养盐进行了系统监测,分析了宝象河径流过程中氮的浓度、赋存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等环境过程,并对不同区位的氮来源进行了示踪.结果表明,干流总氮浓度从上至下呈现增长趋势,河源至中游地区以硝酸盐氮(NO_3~--N)为主,而下游则以氨氮(NH_4~+-N)为主.流域主要氮源总氮浓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雨水、村镇排污口、农田沟渠径流、城市排污口,其中农田沟渠径流以NO_3~--N为主,而其他三类则以NH_4~+-N为主.雨季宝象河流域各主要氮源的汇入是导致宝象河径流氮浓度及其赋存形态的变化的重要原因,不同氮源的氮赋存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应受纳区河道径流氮赋存形态.干流水体δ~(15)N-NO_3~--N从河源至入湖口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变化范围是6.576‰—9.708‰.流域雨水、农田沟渠径流、村镇排污口和城市排污口等氮源δ~(15)N-NO_3~--N分别为3.389‰—5.619‰、6.681‰—19.623‰、5.031‰—9.278‰和5.497‰—7.02‰.降雨和土壤径流是河源氮素主要贡献源;农业源和村镇源是上游、中游地区氮素主要贡献源;宝象河下游除了农业源、村镇源外,城市源也是其主要贡献源.研究结果能为滇池流域氮素面源污染精确治理和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6.
滇池草海综合整治对草海水生生态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滇池草海经综合整治特别是经过底泥疏浚后 ,草海水体及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 ,水生生物物种的演变趋势正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27.
滇池面源污染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滇池面源污染物主要是N、P、COD和BOD5,来源于水土流失、湖面直接进入、地表径流、农田不合理施肥以及农村生活废弃物及乡镇企业污染。应通过小流域治理、发展生态农业和修沿湖污工程进一步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328.
抓住机遇 扎实工作 大力推进滇池污染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崇勇 《环境保护》2007,(11A):71-73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治理的重大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发动全市人民参与,以更大的力度、更加扎实的作风抓好滇池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推进滇池污染治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29.
滇池外海氮,磷含量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82年以来,滇池外海氮含量增加了126%,磷含量增加了465%,水质由Ⅲ类恶化为V,营养程度则由中富营养上升为重富营养,发展趋势以近年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30.
滇池氮与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滇池外海多年来的监测结果,从宏观上的污染物总量和微观上的数理统计分析提出,进入滇池湖体的氮磷总量中,氮对滇池的贡献要远大于磷;夏季主要以COD、BOD有机污染为主,冬季以氮、磷污染为主。因此,解决滇池富营养化的根本途径是点源、面源综合治理,彻底减少TN、TP、COD和BOD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