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115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4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51.
五峰集镇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复杂,特别在汛期降雨影响下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因此开展五峰集镇滑坡空间预测评价和降雨阈值研究,不仅对研究区滑坡的防灾减灾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对基于降雨阈值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也具备较好的参考价值。本文以降雨型滑坡多发的五峰集镇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法准确选取研究区评价因子,综合层次分析模型与 BP 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全区易发性指数,得到基于斜坡单元的滑坡易发性分区;同时,统计每个滑坡点的降雨历时及有效降雨强度,分析研究区滑坡的致灾雨型,绘制诱发鄂西山区滑坡灾害发生的临界降雨 I‐D 阈值曲线,得到设计工况下的时间概率;综合易发性分区和时间概率得到基于有效降雨阈值的鄂西山区五峰集镇滑坡危险性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五峰集镇滑坡高和极高易发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27.1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大型河流两岸;五峰集镇滑坡发生 10%、50%、75%概率的阈值曲线分别为 I = 31.42 × D-0.786 94I = 68.11 × D-0.786 94I = 84.74 × D-0.786 94 ;五峰集镇滑坡高和极高危险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19.33%,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及东南部河流两岸。本文所构建的五峰集镇滑坡危险性评价体系,以及适用于鄂西山区的基于降雨阈值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能够为山区地质灾害防控以及危险性评价研究的不断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52.
选取川东华蓥市东部山区林地作为浅表层滑坡研究区域,采用综合评价法和权重分析方法,构建林地浅表层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内林地浅表层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浅表层滑坡易发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工程地质岩组、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土层厚度是浅表层滑坡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除此之外,在林地中平均树龄、林分类型等植被因子也是重要的影响因子;通过历史滑坡点的验证得出评价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2.37%,考虑植被因子的综合评价模型适用于林地浅表层滑坡易发性评价;在考虑植被因子的条件下,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高易发性及以上的区域的易发性指数大于6,面积为38.7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00%,其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侧与平原交界的山脉一带,与软弱岩组的空间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753.
2022年1月3日19时23分,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一在建工地发生垮塌,造成人员被困。按照应急管理部黄明部长、宋元明副部长批示要求,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立即指令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支援现场救援。2022年1月4日9时,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调运部署在贵州的两台边坡雷达赶往现场,并安排专人远程协助前方开展应急监测工作。边坡雷达于2022年1月4日11时开始监测,为科学安全搜救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目前,被困者均已被找到。  相似文献   
754.
为研究高土堤加筋土工格栅受力状态与滑坡的关系,建立Midas GTX NX三维模型和数据监测站,通过数据监测验证模型静力分析的准确性,理论分析高土堤加筋土工格栅受力状态以及滑坡的方向。基于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土工格栅强度、土堤高度、填土厚度,提出判断滑坡方向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设计中每个台阶的坡脚处最容易破坏,所以设计时每个台阶坡脚处土工格栅强度建议加强;土工格栅的受力状态决定土堤的滑坡方向和滑坡的趋势以及滑坡的破坏形态;传统的土堤设计为从上到下土工格栅的强度增大,但是通过受力云图和监测曲线,发现土堤边侧土工格栅的拉力也较大,所以在设计时土堤两侧的土工格栅强度也应适当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高土堤加强部分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