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497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0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采用上流式活化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AZBAF)对杭州市某微污染地表源水进行生物预处理.结果表明,活化沸石的高效吸附作用可使AZBAF通过自然挂膜实现快速启动.在水力负荷1.2m/h,气水比为(3~1):1条件下,AZBAF对TOC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40%~60%和10%~27%,尤其对小分子量(MW<1kDa)有机物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同时系统对NH3-N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滤池30cm以下部分,这与其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分布规律一致.暂时停运(5~10d和35d)对生物过滤影响较小,系统重启后可在6~8h和24h内基本恢复至原有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762.
PCR-DGGE技术分析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的变化与滤池体积大小、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染物负荷有关,微生物群落结构在不同滤池层中变化较大.12个样品泳道中的总细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0.25变化到1.27,一级滤池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从0.29变化到1.05,二级滤池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从0.75变化到0.97,三级滤池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先从0.87减少到0.25,后由于葡萄糖的加入增加到1.27.二级滤池出水中葡萄糖的加入,加强了系统内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三级滤池砂石和青石层细菌条带变亮变多.经过克隆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内的微生物多为单细胞菌属、假单细胞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属和不可培养杆菌属,不同细菌条带在不同级滤池内差异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63.
对生物活性炭滤池启动运行中微生物生物量、生物活性、代谢功能及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连续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滤池中异养微生物的平板计数生物量变化呈"S"形曲线,与微生物生长规律相符合,这反映滤池中微生物群落有明显的适应期、对数期和稳定期等生长阶段.脱氢酶活性随挂膜时间延长不断增加,第30天后达到稳定水平.滤池中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能力随挂膜时间的推进而增强,第40天时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达到相对稳定值.氨氮(NH4+-N)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去除率经过降低—缓慢上升—稳定的变化过程后,在第40天时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28%左右.滤池启动运行29 d后溶解氧(DO)消耗率基本稳定,其值为18%.因此,在生物活性炭滤池挂膜过程中,分析微生物生长代谢与水质的变化特征可判断挂膜启动过程是否完成.图6表1参22  相似文献   
764.
本文采用二段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处理某大学校区生活污水,实现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工程投资低等特点,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处理费用为0.690元/m^3。  相似文献   
765.
2种不同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经验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别装有火山岩和陶粒填料的2套平行运行的曝气生物滤池,在不同的进水负荷下进行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的溶解性COD(SCOD)去除效果要优于陶粒。同时,根据大量试验数据针对2个反应器进出水SCOD随反应器高度的变化关系,建立一套经验模型。推算出不同水力负荷下的经验模型常数n和K值,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是相吻合的,该模型可作为设计者和运行者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6.
城镇污水处理最佳实用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前我国城镇迫切需要经济、高效、节能、技术先进可靠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即所谓的“三低一少”技术。“三低一少”技术是指低建设费用,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需求,二次污染物排放少的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国内新研究开发的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和蚯蚓生态滤池就是其中成功的代表。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和蚯蚓生态滤池这两种新技术在污水处理效果、剩余污泥产率方面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工艺,并可节约20%-45%的工程造价,50%-65%的运行费用,操作管理简单方便,对处于目前发展阶段的我国中小城镇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67.
反硝化滤池的数值模拟与模型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反硝化滤池中试系统,在滤速8m/h,进水C/N分别为4和5两种工况条件下运行,考察其反硝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C/N=5条件下,出水TN浓度由14.52mg/L下降为7.14mg/L.应用BioWin软件,构建了反硝化滤池中试系统的模型,基于滤速8m/h,进水C/N=5条件下的运行数据,应用常规灵敏度分析法(Si,j)和均方根灵敏度分析法( ),对BioWin软件中的412个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对反硝化滤池中试系统模拟结果影响最为显著的两类参数为:与甲基营养菌有关的计量学参数及与生物膜有关的参数.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选取5个灵敏度最高的参数,通过调整参数值对所构建的反硝化滤池模型进行了校正,应用于滤速8m/h,进水C/N=5条件下的运行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应用校正模型对滤速8m/h,进水C/N=4条件下的运行结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同样能够较好地吻合.由此得出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反硝化滤池中试系统模型及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模型校正方法是有效的,可用于实际反硝化滤池工艺的模拟.  相似文献   
768.
曝气生物滤池生物预处理微污染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升流式BAF预处理微污染水,研究了接种挂膜和自然挂膜下挂膜时间、生物量及其形态特征,以及自然挂膜下不同水利负荷、气水比和进水温度等因素对各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挂膜可以加快系统启动,比自然挂膜减少1周左右,且生物量较多;成功挂膜后,两种挂膜方式下的微生物形态和特征基本相同;在水力负荷、气水比和进水温度分别为3 m3/(m2·h)左右、1∶1和10~14℃以上时,系统可取得对各种污染物较为理想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69.
以污水厂实际二级出水为处理目标,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陶粒滤料反硝化生物滤池、固定床反硝化砂滤池和连续过滤连续反冲砂滤池的特性。以甲醇作为外加碳源,3种滤池均可实现出水平均总氮小于5 mg/L。不足量投加外碳源会出现出水亚硝态氮的积累。当进水TN为15 mg/L左右时,为达到出水TN小于5 mg/L,生物滤池、固定床砂滤池和连续过滤砂滤池建议滤速分别为不大于8,5.2,6.2 m/h;滤池反硝化碳源投加比例分别为4.28,3.0,3.2 g甲醇/gTN;对应的反硝化容积负荷平均值分别为1.1,0.8,1.2 kg/(m3·d)。进水组分分析发现,有机氮不是出水总氮小于5 mg/L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770.
采用自行设计的生物滤池反应器去除地表水中的氮,考察了HRT、水力负荷和氨氮负荷对生物滤池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TN去除率随水力负荷的增加而下降,氨氮去除率无明显变化,水力负荷小于1.2 m3/(m2·d),TN去除率达到54%以上;在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14.52~17.44 mg/L条件下,HRT为10 h时,生物滤池对氮去除效果较好;当HRT为6 h,进水氨氮负荷增加到0.048 kg/(m3·d)以上,氨氮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和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