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497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0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何涛  邱俊 《环境科技》2009,22(1):13-16
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气水比、水力负荷、pH值对CODo,SS,氨氮去除率的影响,以及COD负荷、氨氮负荷对COD、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气水比、水力负荷、pH值3个因素对CODQ,SS,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水力负荷〉气水比〉pH值,且在水力负荷为0.5m/h、V(气):V(水)=3:1,pH值为6~8时COD0,SS,氨氮去除达到最佳水平。COD容积负荷小于15kg/(m3.d)时,COD负荷的变化对COD去除率影响较小,去除率随着进水COD负荷的提高缓慢下降;相比之下,随着COD容积负荷的增加,氨氮去除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实验得出:在设定实验条件下,BAF的动力学模型可表示为:lnC/C0=-60.9A/QC0^0.183.  相似文献   
792.
人工快渗生物滤池深度处理有机农药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快渗生物滤池(CRI)深度处理某农药厂生产废水。实验采用逐步提高负荷法进行污泥驯化,基本稳定后,用稀释的生产废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水CODcr,约100mg·L^-1,CODcr的去除率达到了40%左右,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并经硝化作用去除。  相似文献   
793.
为了考察曝气生物滤池中穿孔管曝气性能及风量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同一风机供给不同实际生物滤池单元、不同风机供给同一滤池单元,进行曝气充氧试验,分析充氧能力、氧转移效率、动力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滤池单元,大风量风机的充氧能力比小风量风机高,动力效率和氧转移效率比小风量风机低;同一风机对于大体积滤池单元的氧转移效率、动力效率比小体积滤池单元的高。  相似文献   
794.
结合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特点,将设计所需(包括结构设计和工程绘图)参数分为关键参数和种子参数,通过几个关键参数的设定后,由计算机自动进行计算和绘图。参数化设计的实现平台是结合VB编程语言、数据库技术和AutoCAD绘图软件。以无阀滤池为例,实现了其参数化设计。结果说明,参数化设计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实现计算过程和绘图过程自动化,同时设计结果被保存在数据库中,可方便设计者调用已设计的项目,进行查看、编辑和再设计,从而使设计过程人性化、科学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795.
臭氧预氧化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臭氧预氧化强化后续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净化效率为目的,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臭氧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4min时,臭氧氧化对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5.7%和16.5%;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的生物可降解有机碳(BDOC)值提高为原来的2.45倍;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分子有机物比例减少,小分子有机物比例增加,使分子量小于1kDalton的有机物的比例由原来的52.9%提高到72.6%;通过UV254值变化可知,臭氧氧化能将大多数含有C=C、C=O双键等活性基团破坏;臭氧氧化后,GC/MS检测到的有机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氧化前后烷烃种类明显增多,而环状结构、羧酸和醇类化合物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96.
通过对有机底物降解动力学的分析和建模,得出有机物降解模型为:Se=So×e-0.007 9H/q0.1447.该数学降解模型表达了曝气生物滤池出水与进水水质和填料厚度等参数的关系.并以此可预测反应器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结果.推导得出的动力学模型预测出水溶解性COD浓度值与实测值能够较好的吻合.基本反映出生物滤池的实际运行状况.说明所建立的底物降解动力学模型能在一定误差范围之内对出水有机物浓度进行近似估计.  相似文献   
797.
以某石化公司为例,综合废水水质参数:CODcr≤80mg/L,BOD5≤15mg/L,电导率=800~1550μS/cm,浊度≤6NTU,水温25~35℃,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超滤—反渗透工艺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CODcr≤50mg/L,BOD5≤10mg/L,电导率≤50μS/cm,浊度≤5NTU,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补水标准。  相似文献   
798.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物质废水及降解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污水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糖类、有机酸、蛋白质,COD值很高,严重污染环境,并造成生物质资源浪费.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 处理生物质污水,通过分析污水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的去除率表征该系统对高COD生物质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 h,进水运行10 h后,出水平均COD为74.90 mg/L,总氮(TN)为1.21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5.7%与94.5%,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一级标准.系统运行稳定后,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载体的表面微生物的挂膜情况,并结合微生物分离、单菌处理效果评价、16S rDNA鉴定技术对系统内去除COD的优势菌群进行了分析,优势菌群为假单孢菌属、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红球菌属、微杆菌属.  相似文献   
799.
贫营养条件下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生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将反冲洗排水回流至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的方式补给滤层细菌数量、回流可利用营养物质.试验从滤池整体除铁除锰效果、微生态特性及优势细菌数量分布3方面考察滤池的生态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高滤速(10~13.9 m/h)、高锰浓度(3.5~4.5 mg/L)条件下生物滤池对铁锰的去除率达98.9%以上,滤池具有较强的抗负荷冲击能力.铁、锰氧化细菌为滤层的优势菌群,数量达106数量级,它们既附着在滤料表面上(4.3×106个/mL)形成致密的生物膜,又存在于滤料间(6.5×106个/mL)形成以细菌为主体的悬浮絮体,此絮体对铁锰的彻底去除至关重要.经过近5年的连续运行,在不投加营养盐的前提下生物滤池实现了稳定运行,保持了高除铁除锰效率.  相似文献   
800.
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工艺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上流式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ZBAF)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沸石的高效吸附作用可使系统获得快速启动,异养菌和硝化菌生物膜的成熟分别只需7d和25d;系统在水力负荷0.25m/h及气水比20∶1工艺条件下运行效能最佳,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5%和70%左右.通过对ZBAF滤柱沿程水质、微生物等指标分析,异养菌和硝化菌主要聚居区分别在滤料层下端和上端,DO值的低谷位置可作为其聚居区分界线;生物量(磷脂-P)和生物活性(好氧速率)沿高程的分布大体一致,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滤柱底部,分别为114.12 nmol/g和0.67 mg/(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