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李卉  李光明 《环境科技》2006,19(Z2):130-132
纳滤与传统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独特的分离性能,处理效果好,能耗低,同时能回收有用物质,是水处理的有效方法。在饮用水净化处理、污废水排放和回用处理等领域有广泛的研究应用。文章简要介绍了纳滤膜技术的特点,综述了纳滤在饮用水净化、生活污水及垃圾渗滤液处理、工业水和农业水处理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对纳滤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2.
无机微滤膜过滤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孔径为 0 .8μm、0 .2 μm和 5 0nm的无机微滤膜 ,考察了不同情况下膜的过滤阻力分布情况。对于造纸黑液 ,当浓度较低时 ,过滤阻力由膜阻力、吸附阻力、堵孔阻力和浓差极化阻力共同控制 ;当浓度较高时 ,吸附阻力起主要作用。过滤 1g/L聚乙二醇溶液的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孔径膜的过滤阻力构成是不同的 ,孔径越小则吸附阻力越小 ,但浓差极化阻力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3.
将适量铜纳米线(Cu-NWs)添加到常规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通过相转化法制备Cu-NWs导电微滤膜,表征其过滤及导电性能,并将其置于膜生物反应器(MBR)中长期运行,研究其污染物去除效果及膜污染行为,可为污水处理MBR系统的低成本稳定运行提供新途径.结果表明,添加适量基于铸膜液质量的Cu-NWs,所得微滤膜的膜通量为721.9L/(m2·h),膜面接触角为57.9°,同时,其起始电势、欧姆内阻及活化内阻分别为315.0mV、2.4Ω和6.9 Ω,均优于商用PVDF微滤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Cu-NWs在膜面活性层交织形成了良好的导电网络.将其制作成膜组件安装于MBR系统中,兼用作阴极,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1.5%、99.3%、76.3%和76.2%,高于对照MBR系统.连续运行146d,TMP始终低于25kPa,无需清洗膜组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表明,膜面污染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多糖,膜面EPS含量远低于商用PVDF膜.所制备新型Cu-NWs导电微滤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耐用性和抗污染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4.
利用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去除水中的PFOS,在0.6MPa操作压力条件下过滤12h,研究PFOS浓度、离子种类、总离子强度以及海藻酸对PFOS截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FOS浓度增大其截留率也随之升高;溶液总离子强度越大,PFOS截留率越高,当过滤进行到12h时,溶液总离子强度为150mmol/L时,PFOS的截留率比溶液总离子强度为10mmol/L时仍高2.1%;溶液中加入1mmol/L Ca2+时PFOS的截留效果优于加入1mmol/L Na+时的效果;并且随着二价离子浓度的增加,截留率上升,过滤结束时,Ca2+浓度为3mmol/L的条件下PFOS的截留率约为97.5%,高于1mmol/L Ca2+存在时PFOS的截留率(95%);海藻酸存在时PFOS的截留率显著增高,尤其在1mmol/L钙离子存在条件下,过滤12h后PFOS的截留率仍可达到95%以上,但海藻酸会导致膜污染的发生从而引起膜通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外加电压、初始浓度对电化学耦合膜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卡马西平(CBZ)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BZ初始浓度为100μg/L的条件下,随着电压的升高,电化学耦合膜工艺对CBZ的去除率逐渐增加,在外加电压为2V,电化学耦合膜工艺对CBZ的去除率达到88.0%;外加电压为2.0V的条件下,CBZ初始浓度为50~500μg/L时,电化学耦合膜对CBZ的去除率均达到85%以上.而与粉末活性炭/微滤膜(PAC/MF)工艺的比较可知,电化学耦合膜工艺的去除效果更为稳定,运行成本也更低.考察了水中的离子强度和腐殖酸对电化学耦合膜工艺去除CBZ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对系统中·OH的竞争作用,离子强度的增大及腐殖酸浓度的提高将抑制CBZ去除.  相似文献   
106.
纳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滤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近年来成为水处理研究的热点.论文介绍了纳滤膜的特点及分离机理,详细阐述了纳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净化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如降低饮用水的硬度,去除饮用水中的重金属物质、有机污染物、藻类、细菌病毒等成分.同时探讨了纳滤的膜污染问题以及引起膜污染的因素.列举了比利时、日本、美国以及中国山东长岛等地纳滤膜技术的工程实例,说明了纳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7.
本试验是在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布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MF)过滤微污染地表水,考察微滤膜对天然水中有机物的影响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黄浦江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3~5 k Da和0.2 k Da附近,且疏水性有机物和亲水性有机物所占的比例相当.有机物季节性分布特征明显,冬季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值偏高,而UV254和比紫外吸光度值(SUVA)则在夏季偏高.黄浦江原水经微滤膜过滤后,有机物构成发生明显变化,膜出水中的亲水性有机物的比例增加,而疏水性有机物的比例降低,D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7.73%和15.75%.黄浦江原水及经0.45μm滤膜过滤以去除悬浮物的黄浦江原水分别进行微滤膜过滤,膜比通量的对比发现,在较短时间内两者的膜比通量下降都很明显,而后膜比通量都趋于平缓,变化趋势及结果基本一致,可见,黄浦江水中造成膜通量下降的物质并不是悬浮物,而是溶解性的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108.
为准确分析大气PM_(2.5)中的铂族元素及微量元素,得到更低的检出限,对3种石英滤膜(Whatman石英滤膜(WH)、Pall石英滤膜(PA)、国产石英滤膜(CC))的空白值进行检测,并用王水处理WH,以检验其空白值的降低效果。结果表明:PA中铂族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最低。王水处理WH(WH’)中铂族及微量元素的空白值得到有效降低。WH’和PA可用于PM_(2.5)中铂族元素及微量元素的采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9.
在5年内,欧洲4座大型电厂将进行中型规模试验,采用由挪威科技大学开发的能效二氧化碳过滤膜。挪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的膜研究团队表示,这种膜将首次低成本地应用于从烟气中脱除二氧化碳。这种膜可以很容易地使回收纯度为90%的二氧化碳达到85%。  相似文献   
110.
PVDF微滤膜清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污染前后及清洗后的微滤膜进行了扫描电镜的实验,观察膜清洗后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微滤膜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化学清洗对微滤膜通量的恢复不是很明显,与水力清洗的效果相当.在确定较佳的工艺参数的情况下对污染后的微滤膜进行了气水抖动清洗,可使膜通量恢复9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