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25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Aluminum salt coagulants were used prevalently in various water works.In this article,the effects of filtration on residual aluminum concentration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 were researched by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diiferent aluminum species before and after single layer filter,double layer filter,and membrane filtration units.In the research,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was used to separate colloidal and soluble aluminum,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was used to separate organic and inorganic aluminum, and inductivit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luminum concentr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pid filtration process had the ability of removing residual aluminum from coagulant effluent water,and that double layer filtration was more effective in residual aluminum removal than single layer filtration,while nano filtration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micro filtration.It was found that when the residual aluminum concentration was below 1mg/L in sediment effluent,the residual aluminum concentration in treated water was above 0.2 mg/L.The direct rapid filtration process mainly removed the suspended aluminum.The removal of soluble and colloidal aluminum was always less than 10% and the natural small particles that adsorbed the amount of soluble or small particles aluminum on their surface were difficult to be removed in this process.Micro filtration and nano filtration were good technologies for removing aluminum;the residual aluminum concentration in the effluent was less than 0.05 mg/L.  相似文献   
222.
不同组分的有机物对膜过滤通量下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周贤娇  董秉直 《环境科学》2009,30(2):432-438
采用DAX-8、XAD-4、IRA-958型树脂将自来水中有机物分离成强疏水性、弱疏水性、极性亲水性、中性亲水性有机物,以聚偏氟乙烯、聚醚砜、醋酸纤维3种材质的膜对各组分水样进行膜过滤试验,研究不同组分的有机物对膜过滤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滤原水时,PES膜、PVDF膜和CA膜的通量分别比初始通量下降了67%、 59%和19%,表明疏水性越强的膜,越容易造成污染.就各种组分对通量的影响而言,过滤中性亲水性组分的通量下降为初始通量的41%~75%,而弱疏水性组分为6%~33%,表明中性亲水性组分对膜过滤通量的影响最大.3种膜中,CA膜对中性亲水性组分的截留率最高,达14.69%,但通量下降程度却最小,说明膜通量下降的程度并不与有机物截留总量正相关.对膜污染机制进行探讨后发现,对于截留分子量较大的超滤或微滤膜,相对分子质量>3×104的中性亲水性组分通过堵塞膜孔内部,从而造成严重的膜污染;而对于截留分子量较小的超滤膜,中性亲水性组分由于无法进入膜孔,主要在膜表面形成滤饼层,从而对膜通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23.
纳滤膜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可同化有机碳和致突变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以太湖水和淮河水为水源的两地水厂出厂水为研究对象,研究纳滤膜组合工艺对饮用水中可同化有机碳和致突变物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纳滤膜对可同化有机碳的去除率为80%,能确保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对致突变物的去除率大于90%。使Ames实验结果由阳性转为阴性。对两地不同原水均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224.
核分离-滤膜洗脱技术同时检测植物DNASSB与DS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分离 -滤膜洗脱技术 ,将分离的细胞核在微孔滤膜上裂解后相继用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洗脱 ,研究了60Co- γ辐射引发的大麦种胚细胞 DNA断裂 .结果显示 ,50 Gy的 60Co- γ辐射主要引发 DNA单链断裂 (DNA SSB) ;50~100Gy的辐射引发的DNA断裂包括单链断裂 (SSB)与双链断裂 (DSB) ;当辐射剂量大于 100Gy时 ,DNA断裂的增加部分则以 DSB为主 .所用的实验方法适用于质地致密的植物材料并可在一次实验中同时检测 DNA的 SSB与 DSB,为植物细胞的 DNA链断裂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于环境诱变因子监测提供了基础 .  相似文献   
225.
应用extended Derjaguin-Laudau-Verwey-Overbeek(XDLVO)理论定量解析海藻酸钠微滤膜污染中界面微距作用力,探讨不同离子条件对膜污染影响的主控机制.结果表明,对于亲水性膜表面,范德华力促进膜污染,极性作用力阻碍膜污染;而对于疏水性膜表面,范德华力减缓膜污染,极性作用力加速膜污染.海藻酸钠与微滤膜接触时双电层作用力对膜污染贡献相对微弱.离子强度及钙离子对海藻酸钠微滤膜污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极性作用力来实现的.较高的离子强度会降低极性作用力的排斥性或升高极性作用力的吸引性,从而加重海藻酸钠微滤膜污染.虽然钙离子使出水通量急速下降,但钙离子的存在使得物理清洗效率提高.不同离子条件下初始阶段及后期阶段污染趋势K分别与膜-海藻酸钠粘附自由能及海藻酸钠-海藻酸钠粘聚自由能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XDLVO理论适用于描述不同离子条件下海藻酸钠微滤膜污染行为.  相似文献   
226.
本文介绍了粉尘捕集用滤膜的性能、捕集原理、选择方法和滤膜的捕集效率、阻力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27.
以陶瓷膜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MnO2-CeO2-La2O3臭氧催化过滤膜,使用SEM、EDS和XRD等分析方法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以电镀园区预处理混合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所制备的催化过滤膜在同步臭氧催化氧化和膜过滤作用下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浸渍液中Ce3+、La3+、Mn2+的质量比为2:2:1、焙烧时间为3 h和焙烧温度为800 ℃下制备出的催化过滤膜对电镀园区废水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在臭氧投加量为5 mg·L−1,跨膜压差为0.15 MPa,回流比为90%的条件下,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到51.2%,与未负载催化剂的陶瓷膜相比,COD去除率提高了23.8%,稳定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以上制备的催化过滤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以上研究结果可实现膜分离技术与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耦合,提高出水水质,增强催化过滤膜的抗污染能力。  相似文献   
228.
用LVJ-NF102聚酰胺纳滤膜在LJ-2540ST卷式膜中试设备中进行纳滤截留水体中磺胺二甲基嘧啶实验,考察操作时间、操作压力、磺胺二甲基嘧啶浓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纳滤膜截留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结果表明,LVJ纳滤膜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截留率100 min后基本稳定;随操作压力的增加,LVJ纳滤膜通量和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截留率都增大;随着溶液中磺胺二甲基嘧啶浓度的增加,LVJ纳滤膜通量下降,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截留率先增大后维持不变;随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LVJ纳滤膜通量和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截留率都减小。在磺胺二甲基嘧啶浓度为28.2 mg/L、操作压力为0.4 MPa条件下,LVJ纳滤膜5 min可使溶液中磺胺二甲基嘧啶截留8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