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掌握湛江港临近海域养殖区贝类毒素的特征情况,近几年来,作者在多个采样点进行了样品采集,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表明:(1)多种贝类体中检测出PSP,而DSP则更为普遍。(2)所检测的12种PSP成分在该海域均存在。不同的贝类,其毒素成分情况有所不同。PSP各成分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消化腺中各毒性成分含量值相对较高。(3)PSP毒素值较低,未超标,仅在春秋季节检出。DSP毒素在各季节均存在,并有超标现象,从阳性率和超标率来看,秋季春季冬季。春秋季节应特别注意水产品的食用安全。(4)多处地区毒素含量值较高。  相似文献   
82.
快速检测海产品中的微生物对预防食物中毒及疾病传染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海产贝类软体组织中沙门氏菌、粪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检测,以菲律宾蛤仔为实验生物进行了传统方法与快速检测方法的实验比对,并建立了沙门氏菌试剂盒检测法和粪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测试片检测法。结果表明,测试片检测法的结果要明显好于传统的分离方法,试剂盒检测法则比传统分离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满足了新鲜水产品快速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83.
胶州湾养殖区贝类生物体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胶州湾养殖区贝类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采集的菲律宾蛤仔、长牡蛎和栉孔扇贝生物样品中9种PBDEs(BDE-15、BDE-28、BDE-47、BDE-75、BDE-99、BDE-100、BDE-138、BDE-153、BDE-154)的含量分别为(422.2~512.6)×10-12(干重)、(957.0~1102.7)×10-12(干重)和979.5×10-12(干重),其中位于海泊河口处的贝类生物体中的含量最高。所有样品中,BDE-47相对含量最高,其相对于∑9PBDEs的贡献率为38.8%~41.8%。贝类样品的9种PBDEs含量及组成的差别可能与它们对PBDEs的吸收和代谢能力的差异有关。胶州湾养殖区贝类生物体中BDE-47和BDE-99的含量远小于香港、美洲和欧洲等工业发达地区,和亚洲发达国家韩国等处于同一数量级,但相比于2002年青岛近岸紫贻贝中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表明近年来青岛沿海地区PBDEs污染加重,这一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4.
黄渤海沿海贝类体内多氯联苯(PCBs)残留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渤海沿海20个采样区域,9个品种贝类体内多氯联苯(PCBs)残留量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显示: (1)2006年6月有14个区域的贝类体内检测出PCBs残留,检出率为70%,PCBs残留量分布范围为未检出~0.0151×10-6(湿重),评价指数最高为0.0755; 2007年6月有13个区域的贝类体内检测出PCBs残留,检出率为65%, PCBs残留量分布范围为未检出~0.0090×10-6 (湿重),评价指数最高为0.0450.(2)所有被检出体内含有PCBs的贝类体内残留量均远低于评价标准,PCBs在黄渤海沿海本底值非常低,贝类安全性没有受到多PCBs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上海市售海产贝类食用安全质量评价及分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无公害食用安全标准,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和综合质量指数法,对15种上海市售海产贝类中的4项重金属指标进行了质量评价及食用分级.结果表明,市售海产贝类食用安全质量总体良好,所测样品的总Hg、多数样品的As、Pb和Cd含量均符合食用安全标准;15种市售海产贝类中,2种处于危险食用水平,1种处于谨慎食用水平,处于基本安全食用和放心食用安全水平的分别有4种和8种.  相似文献   
86.
滩涂上的耀眼明珠——曹妃甸国际生态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岁月的沉淀、400年的沧海桑田,在曹妃甸这片滩涂上,一个"零能耗"的城市将崛地而起,这座生态城颠覆了传统城市的概念。智慧的唐山人正在将看似缥缈的海市蜃楼,变成触手可及的城市图景。  相似文献   
87.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in two aquaculture areas in Dapeng Cove of Daya Bay, South China Sea, between April 2005 and June 2006.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ranged between 5.0 and 8877.5 cells/mL, with an average of 751.8 cells/mL. The seasonal cycle of phytoplankton were demonstrated by frequent oscillations, with recurrent high abundances from late spring to autumn and a peak stage in late winter. Diatoms were the predominant phytoplankton group, accounting for 93.21% of the total abundance. The next most abundant group was the dinoflagellates, which made up only 1.24% of total abundanc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lexandrium tamarense (Lebour) Balech with a maximum of 603.0 cells/mL were firstly recorded in this area known for high rates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 contamination. Temperatures and salinities were within the suitable values for the growth of phytoplankton, and were important in phytoplankton seasonal fluctuations. The operation of the Daya Bay Nuclear Power Station (DNPS) exerts influences o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resulted in the high abundances of toxic dinoflagellate species during the winter months.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 and dissolved silicate (DSi) were su cient, and rarely limited for the growth of phytoplankton.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DIP) was the most necessary element for phytoplankton growth. The enriched environments accelerated the growth of small diatoms, and made for the shift in predominant species from large diatom Rhizosolenia spp. to chain-forming diatoms such as Skeletonema costatum, Pseudo-nitzschia spp. and Thalassiosira subtilis.  相似文献   
88.
本期话题:记者近日在山东、河北、天津等地调研时发现,沿海地区正在兴起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潮。资料显示,海洋和涉海经济已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80%左右,而我国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约3.2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创造3200多万个就业岗位,而"十二五"规划也明确建议发展海洋经济。但伴随着"蓝色"机遇而来的,也有不注重规划、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的"黑色"隐忧。据环保部数据显示,一些地方围填海速度过快,导致海岸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其中1996年至2 007年间,渤海填海造地面积551平方公里,沿海滩涂湿地面积减少了718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以上,相当于整个渤海沿海地区减少2%至10%的污染消减能力。——新华社2010年12月  相似文献   
89.
宁波地区滩涂贝类养殖区环境及贝体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8~2009年宁波地区滩涂贝类养殖区养殖环境和贝类生物质量趋势性监测的资料,对象山港和三门湾几个主要贝类养殖区的表层沉积物、水质和三种养殖贝类(僧帽牡蛎、缢蛏、泥蚶)的五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海水重金属检测结果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但Pb含量超过《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一类标准。沉积物中Cu平均含量超过海样沉积物一类标准,其他重金属均低于海样沉积物一类标准,但基本上均高于背景值。通过对照水产品质量标准,宁波地区滩涂养殖贝类泥蚶Cd严重超标,僧帽牡蛎中Cu和Cd也超标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0.
根据近几年的海洋常规监测数据,确定渤海及黄海北部沿岸底柄贝类体内典型微污染物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36%以上的站点中,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1类标准(15μg/g,湿重,下同),尤其是大连湾和河北新村附近海域贝类体内含量甚至高出第Ⅲ类标准(80μg/g,以湿重计),并且,近年来大部分海域贻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