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377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2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91.
雷晓玲  袁廷  刘兰  杨程 《环境工程》2016,34(1):36-40
考察平板式微滤膜装置(MF)直接过滤和投加粉末活性炭(PAC)2种工艺对重庆山地农村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并对其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重庆山地农村安全供水工程不能单独采用MF装置直接过滤工艺;PAC-MF组合工艺能有效提高产水水质,PAC的最佳投加量为3 mg/L;在工作周期的前20 min内,膜通量下降迅速,下降幅度高于跨膜压差的上升幅度;MF装置经过反清洗后膜通量恢复迅速,可恢复至初始膜通量的97.5%;水力清洗对跨膜压差的影响大于其对膜通量的影响,PAC-MF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最优的反冲洗周期为50 min。  相似文献   
592.
以水生植物滤床为载体,研究了典型抗生素(四环素类TCs、磺胺类SMs和喹诺酮类QNs)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在不同水生蔬菜种植的水生植物滤床中的去除和累积情况,并考察了季节变化对此过程的作用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种植系统中抗生素的去除效率发现,在夏季水芹系统对抗生素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1.83%(TCs)、46.80%(SMs)和21.53%(QNs),明显高于空心菜系统(TCs 33.28%、SMs 19.73%、QNs 6.84%),但在冬季运行情况下两组水生植物滤床对抗生素的去除效率差异不显著.总体而言,这3类抗生素在植物中的累积规律是茎部叶子,其中,在夏季运行情况下,3类抗生素在空心菜茎部具有明显较高的累积含量(22.89~103.7μg·g-1,以干重计,下同),而在冬季3类抗生素在水芹叶片中具有明显较高的累积含量(3.52~7.33μg·g-1).同时,在不同季节,系统出水与底泥中抗性基因水平对植物种类变化的响应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593.
新型聚乙烯填料生物滴滤床净化硫化氢气体运行特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伍永钢  任洪强  丁丽丽 《环境科学》2010,31(7):1451-1456
研究高密度聚乙烯改良型拉西环填料按其不同规格分层填充后生物滴滤床去除硫化氢气体的运行特性.126d的长期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具有压降低、负荷沿塔高分布均匀的显著优点.在去除率90%时,气体停留时间最短为12s,入口负荷最大为110g/(m3·h),反应器最大去除负荷为84g/(m3·h).底层去除比率在37%~55%之间,负荷在2层填料间分布均匀.整个长期运行期间反应器压降一直低于280Pa/m,反冲周期大于2个月,长期运行底层未发生生物量积累,稳定运行时压降的变化可以作为反应器反冲的监控指标.故障恢复试验表明,反应器在停止供应气相基质6d后,去除率恢复到95%仅需1d,喷淋液pH的剧烈变化对于反应器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94.
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生态工程技术的低费用、低能耗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地下渗滤).分析了2003-2005年该系统氮、磷去除效果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NH4 -N的去除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7-9月去除效果最好,12月和1-3月去除效果最差;温度对磷的去除影响很小;COD、SS、TI、细菌总数、NH4 -N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2%±1.4%、86.8%±1.8%、88.2%±3.4%、98.3%±0.1%、62.8%±3.2%,出水水质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 251-89)和沈阳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标准,处理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595.
输液废水污染物质主要为葡萄糖等有机物及一些盐类物质,废水污染物浓度较高,废水可生化性强.河南某公司输液车间生产废水采用水解酸化-CASS-砂滤-活性炭吸附的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可满足GB 8978-1996<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96.
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净化甲苯废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陶粒为填料、恶臭假单胞菌为菌源进行实验,研究了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的挂膜启动情况、甲苯进口浓度、停留时间对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温度为17~23℃,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在10 d内完成挂膜启动,比传统生物滴滤床缩短了4 d.(2)甲苯净化效率随进口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甲苯进口质量浓度为1 100 mg/m~3时,净化效率为95%;当甲苯进口质量浓度维持在1 100~1 200 mg/m~3时,随停留时间的缩短,甲苯净化效率下降.(3)当停留时间分别为94、63、48 s时,甲苯净化效率分别为87%~92%、70%~74%、60%~62%.  相似文献   
597.
利用自制的滴液电极,运用循环伏安和方波伏安法,对Pb~(2+)在水/甲基异丁基酮(MIBK)界面上通过双硫腙(HDz)促迁移的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迁移过程为不可逆过程,Pb~(2+)的迁移峰电位为0.122 V,且当Pb~(2+)摩尔浓度为5.0×10~(-7)~4.0×10~(-5)mol/L时,峰电流和Pb~(2+)浓度呈线性相关关系;水相中常见的Na~+等金属离子浓度比Pb~(2+)浓度大百倍时,或水相中常见的Mg~(2+)、Ni~(2+)浓度与Pb~(2+)浓度相同时,对峰电流测定结果产生的干扰都较小(相对误差小于10.0%),但当水相中有Zn~(2+)、Cu~(2+)、Fe~(3+)存在时,即使其浓度都与Pb~(2+)浓度相同,也会对峰电流测定结果产生明显干扰(相对误差分别为-12.2%、-28.7%、-60.3%);以方波伏安法取代循环伏安法进行峰电流测定,以新型绿色溶剂室温离子液体(RTILs)取代四苯硼四丁基铵作为有机相电解质,能极大提高Pb~(2+)浓度测定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598.
丁绍兰  王景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2072-2076
在已确定污泥驯化最佳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滤材、液固分离条件,添加营养物质继续降低pH等方法,进行提高生物沥滤法分离制革污泥中铬的分离效率的研究。同时考察化学沥滤法(1∶1硫酸)在相同条件下的分离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用相应pH值酸液(1∶1硫酸配制)淋洗,淋洗+闷洗和抽真空+酸液淋洗等过滤方式可提高铬的分离效率。生物沥滤中当pH值下降至1.8时,分离效率即可达到94.65%,与直接用蒸馏水淋洗相比要高得多。化学沥滤中当pH值下降到1时,分离效果可达96.7%,沥滤污泥中剩余铬含量可达到制革污泥农用标准。  相似文献   
599.
生物沥滤-焚烧法处理制革污泥中铬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沥滤-焚烧方法,先将制革污泥中大部分难溶的有毒重金属——铬从固相溶出转移至液相,之后将沥滤后制革污泥进行有效的固液两相分离,并对分离后的固相污泥进行焚烧处理实验,研究生物沥滤-焚烧处理法对制革污泥中的总Cr在不同介质中的浓度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沥滤法处理制革污泥后,以金属离子交换形态存在的总Cr含量增加,其中68.56%的总Cr6+和87.70%的总Cr得以去除,去除效果十分明显;将沥滤脱水后的污泥进行焚烧处理,以残渣态形式存在的总Cr相对含量变大,迁移能力减弱;铬在高温下与其他重金属元素形成复杂的金属化合物及络合物:Cr1.3Fe0.7O0.5、Na4(CrO4)(SO4)、Ca5(CrO4)3O0.5,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对整个生物沥滤-焚烧处理过程进行反应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600.
逆流式和错流式生物滴滤装置脱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逆流式生物滴滤塔(DBTF)和错流式生物滴滤装置(CBTF)处理含氨和三甲胺的恶臭气体,研究生物脱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逆流式和错流式生物滴滤装置都能有效地去除含氮混合恶臭气体,对氨和三甲胺的净化效率可达99.4%以上。逆流式和错流式生物脱臭装置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运行稳定。DBTF和CBTF的适宜工艺操作条件为:氨进气负荷分别为26 g/(m3.h)和24.6 g/(m3.h),三甲胺进气负荷都为113 g/(m3.h);停留时间分别为29.1 s和32 s,喷淋量分别为37 mL/min和51.5 mL/min,循环液pH值范围都是6.3~7.0。这为生物脱臭技术工程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