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53篇 |
免费 | 449篇 |
国内免费 | 117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40篇 |
废物处理 | 43篇 |
环保管理 | 478篇 |
综合类 | 3623篇 |
基础理论 | 492篇 |
污染及防治 | 275篇 |
评价与监测 | 280篇 |
社会与环境 | 249篇 |
灾害及防治 | 1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313篇 |
2022年 | 375篇 |
2021年 | 411篇 |
2020年 | 347篇 |
2019年 | 313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198篇 |
2016年 | 226篇 |
2015年 | 262篇 |
2014年 | 442篇 |
2013年 | 280篇 |
2012年 | 313篇 |
2011年 | 307篇 |
2010年 | 245篇 |
2009年 | 239篇 |
2008年 | 243篇 |
2007年 | 237篇 |
2006年 | 156篇 |
2005年 | 184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992.
993.
在对我国排污许可制度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发展特点和监管缺失的根本原因。1990年美国《清洁空气法》修正案颁布后,为了巩固许可制度的实施和运行,在1991年发布了固定源守法监测战略(CAA CMS)。在分析CAA CMS的发展、主要内容、组织保障体系、监管制度及环境效益等的基础上,借鉴其先进的监管思想,提出了保障我国许可制度实施的执法监测体系。该体系由中央政府(环境保护部)、省/地方的环境保护厅/局、企业组成。其中,环境保护部相关业务部门面向全国,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的阶段任务,负责制定执法监测规章制度和相关指南;省/地方环境保护厅/局根据辖区内执法资源的配置,负责制定执法监测计划并负责落实,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公众的监督、监察;在为企业提供守法援助的基础上,对企业落实排污许可各项制度进行全面监管,并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除对企业处罚外,还需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进行追责。 相似文献
994.
细菌在环境胁迫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不再分裂但具有代谢活性,且能够在适宜条件下复苏.VBNC状态限制了功能菌群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作用,开展关于VBNC状态的形成及复苏机制研究可为激发VBNC状态功能菌在生物修复中发挥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对环境中VBNC... 相似文献
995.
油气生产过程是甲烷重点排放源,对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采用便携式火焰离子检测器 (FID) 和Hi-Flow大流量仪等设备,对我国某油田3座油气处理场站甲烷泄漏排放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组件泄漏率,量化了重点源项甲烷排放速率,构建了设备设施甲烷排放因子,开展了甲烷排放量核算并提出了管控建议。结果表明,该油田油气处理场站设备组件与管线的甲烷泄漏率为0.7%~1.2%,压力表、阀门和储罐等在泄漏源项中占比较高。不同类型泄漏组件甲烷排放速率具有显著差异,处理场站的甲烷排放速率为111.66~274.63 L·min−1。单个储罐和场站的甲烷排放因子分别为989.9 L·h−1和0.19 L·m−3。3座场站年度甲烷排放量为303 783.40 m3,储罐是首要排放源,对总排放量贡献占比为94.1%。组件泄漏导致的甲烷排放主要源于高强度排放源,15%的泄漏点贡献了排放量的88.4%。该研究结果可为油田油气处理场站泄漏防控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PLA、PPC或PBAT与2次改性小麦秸秆全降解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作复合材料是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小麦秸秆的改性处理对制成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且不同的基体材料与小麦秸秆制成的复合材料性能也有所不同。以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聚己二酸(PBAT)为基体材料,分别以改性前或碱处理及偶联剂方法2次改性后的小麦秸秆纤维为增强材料,采用压缩成型工艺制备了6种全降解复合材料,并对制成的6种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与比对;分析了3种改性后小麦秸秆制成的全降解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并通过种子发芽实验研究了它们的浸提液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次改性小麦秸秆与基体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较原始秸秆与基体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有明显的增强,其拉伸、弯曲、冲击强度均有20%~50%的提升。3种可降解材料降解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LA全降解复合材料 > PBAT全降解复合材料 > PPC全降解复合材料。质量分数1%的3种全降解复合材料浸提液对种子发芽过程基本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城市群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活性氮的释放对区域氮素循环格局有着重要影响。采用物质流分析模型,定量分析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农田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人类消费子系统的氮素流动格局,评估各子系统氮素损失的结构,阐明氮素损失的空间分布,并探究氮素损失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系统总体氮输入为3 472.56 Gg/a,最大氮素输入项为化肥输入;系统总体氮输出为3 061.29 Gg/a,主要表现为氮素损失,占90.9%。农田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子系统的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42.6%、30.8%和40.1%。农田种植子系统对系统氮素损失的贡献最大,为1 325.53 Gg/a,占比为47.6%;其后依次为人类消费子系统、畜禽养殖子系统和水产养殖子系统。长三角各城市氮素损失强度空间异质性较大,上海、扬州、盐城较高,分别为26.43、23.20和22.26 kg/hm2;杭州、宣城、池州较低,分别为6.14、5.83和4.55 kg/hm2。氮素损失强度空间异质性与经济、人口、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998.
999.
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作为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中间产物,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关键前体物。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有着复杂的来源,既能通过多种自然或人为源直接排放,也可由诸多挥发性有机物二次氧化生成。由于排放及其前体物浓度与组成存在差异,乙二醛及甲基乙二醛的浓度与来源特征在时间与空间分布上均有所不同,从而使其环境效应也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围绕乙二醛与甲基乙二醛的污染特征及环境效应,综述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的浓度水平、时空分布、来源特征,并总结分析其在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讨论和分析未来关于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的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