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16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613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8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计算静态应力降与动态应力降之比Y值,根据Y值的大小初步判定地震类型,是震后趋势判定的一种新方法,对震后趋势快速判定有一定意义。通过计算我省历年有影响地震的Y值,发现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中强地震静态应力降与动态应力降之比(Y值)在0.3~0.6之间,总体来说Y值较大,其地震类型以孤立型地震为主,吉林省前郭县地震Y值为0.37,与我省其他中强地震相比,Y值相对较低,初步判定为震群型地震。  相似文献   
102.
延安市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延安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统计分析,总结出区内不稳定斜坡发育类型及特征为:结构类型包括黄土不稳定斜坡、基岩不稳定斜坡和黄土-基岩不稳定斜坡,其中以黄土不稳定斜坡为主;变形破坏模式主要分为滑移(蠕滑)-拉裂模式、滑移-压致拉裂模式和弯曲-拉裂模式三类,其中以滑移(蠕滑)-拉裂模式最为普遍;斜坡发展失稳趋势为滑坡和崩塌,其中受斜坡岩土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坡度、坡高及坡型等多因素控制,区内不稳定斜坡发展失稳趋势主要表现为崩塌。  相似文献   
103.
为深入了解保定市空气质量状况,揭示PM2.5与臭氧(O3)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利用小波分析法对保定市2013—2020年每年4—9月AQI、PM2.5、O3-8 h (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和NO2浓度的逐日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①2013—2018年保定市O3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最大日浓度达到347 μg/m3;随着治理措施的颁布与实施,PM2.5超标天数由2013年的97 d减至2020年的1 d,PM2.5超标情况逐年改善. ②O3超标天数由2013年的3 d增至2018年的95 d,2020年减至61 d;O3超标天数占PM2.5和O3超标总天数的比例从2013年的3%增至2020年的98%,说明O3逐渐成为影响保定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③2013年保定市O3-8 h浓度低于“2+26”城市均值,2014—2020年O3-8 h浓度高于或接近“2+26”城市均值,说明近年来保定市O3-8 h浓度的升幅已超过“2+26”城市的平均水平. ④小波分析发现,2013—2020年(除2015年和2018年外)AQI与PM2.5污染序列的第1主周期相近,从2017年开始,AQI与O3-8 h污染序列的第1主周期和第2主周期均一致,说明近年来保定市空气污染逐渐由PM2.5污染转为PM2.5与O3复合污染. ⑤在同一时间尺度范围内,PM2.5与O3-8 h污染序列的震荡频率基本一致,说明二者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015—2019年,NO2与O3-8 h污染序列的震荡频率趋于一致,说明保定市O3-8 h浓度受前体物NO2影响较大,2020年震荡频率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复工后生产规模尚未完全恢复,致使NO2、PM2.5等污染物排放强度同比降低有关. 因此,减少NO2排放,协同控制多污染物是实现保定市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4.
环境影响评价自引入我国以来,经过40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套具有我国国情特点的成熟制度框架体系. 为探究过去40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与演变特征,以1980—2020年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Space文献分析工具,绘制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力量、时空演变特征等信息,重点分析得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研究热点;结合聚类分析实证结果,从研究方向、指导理念、制度完善、技术体系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演变特征和重点领域发展趋势,并提出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的展望与设想.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国际学术界对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热度持续上升,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关注度正在下降,学术影响力不够、学科交叉研究不足,一定程度制约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纠错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切实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能力,一方面需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与公共管理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完善经济、技术政策环境评价顶层设计,加强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融合研究;另一方面,应推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经验走向国际学术界,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国际学术话语权,不断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5.
为了减少小样本时间序列资料中个别异常值对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破坏性影响,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之一的三组耐抗线对西藏近30年气温、云量资料进行线性趋势分析,研究了西藏地区气温和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区域分布,并讨论了二者的相关特征。通过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相比,表明三组耐抗线用于西藏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具有明显优势,而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西藏气候变暖估计偏高。分析认为,西藏气候变暖主要由最低气温增高显著所致,最低气温变暖趋势在春、夏季较明显,冬季相对不明显;西藏各地增温幅度在空间分布上不一致,中、西部地区呈较强的增温趋势,东部相对较弱;西藏高原总云量和低云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总云量和低云量变少分别与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升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6.
新闻节目一直以来都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重点。但如今部分新闻节目单一的形式,基本不变的西装制服,播音风格略显古板严肃,多少会使观众产生一种视觉以及听觉上的疲劳。面对现当代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迅速流行,电视新闻着实受到了严重冲击。因此,电视新闻也不得不开始面对"创新"的问题。在创新中求发展,不管是节目的形式,还是风格,亦或是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7.
系统阐述了长治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及主要环境污染指标的变化趋势,利用库兹涅茨曲线对二者相互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8.
对于利用网格布点所测得数据的处理,可采用积分法、趋势面法、多项式法和平均值法,各种处理方法各有其特点。平均值法计算简单,各个网格权重相同,意义明了,但精度不高;积分法和趋势面法考虑到了位于中心的网格对整个区域的贡献率大,组成的三角形多,统计时利用次数就多,边缘的网格数据利用次数少,物理意义明确。积分法还可计算总量,趋势面法可以在图上表示区域分布及变化趋势;多项式法除了计算其平均值外,还可模拟测定值,可计算测得数值序列趋势值和偏差值,分析污染物分布及变化情况。使用时要根据分析对象的物理意义及研究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学模型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9.
李欣悦  张凯山 《环境工程》2019,37(6):111-116
以成都市为例,研究气态污染物NO_2、SO_2与大气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以2014—2016年成都市8个监测站3种污染物(PM_(2. 5)、NO_2、SO_2)的监测数据做统计数据分析,包括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PM_(2. 5)与SO_2和NO_2的关系密切,3种污染物之间总体呈现一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即春、冬高,夏、秋低,且呈现不同的空间变化规律;在重度雾霾条件下,PM_(2. 5)与SO_2的关系较其他污染物密切,但在空气质量条件较好的情况下,PM_(2. 5)与NO_2的关系较其他污染物密切。这说明SO_2对雾霾的形成有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SO_2突然变化的情况下更为明显。因此,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SO_2的来源及其清单的准确估算,这对于雾霾的控制异常关键。  相似文献   
110.
梳理我国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分析生活垃圾处理及分类现状,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宜我国国情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技术发展趋势:城市应建设静脉产业基地,区域布局可再生回收体系,重视有害垃圾的收集处理,发展高效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提升厨余垃圾设施处理能力;农村应推行多样化有机废弃物处理方式,建立因地制宜的可回收物收集模式,区域统筹其他垃圾的处理,部门协同管理有害垃圾的回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