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16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598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8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趋势面方法在大气污染物观测与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大气污染物观测是与分析中的一种新的方法——趋势面方法。这种用多项式函数模拟的趋势面可以找出城市大气降尘的总的趋势变化,还可以找出受局部因素影响具有局部特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2.
白雪 《防灾博览》2010,(6):82-83
<正>我国是糖尿病第二大国,糖尿病人口已经高达4320万,仅次于印度。不知从何时开始,糖尿病不再被叫做富贵病;它开始变成一种世界流行病。不知从何时开始,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现代社会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让糖尿病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从2007年起将每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定为联合  相似文献   
203.
<正>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公共娱乐场所也逐年增多,电气引发的火灾成逐年上升趋势。为彻底消除电气所带来的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遏制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4.
温度分层环境下火灾烟气羽流上升高度公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尺度空间温度分层环境下柴油有焰火及棉绳阴燃火烟气运动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分层环境下,烟气与环境空气温度差造成的浮力在某一高度消失并转为负值,致使烟气停止上升而向横向扩展.Morton积分公式低估了烟气羽流上升的最大高度,且在相同出口条件及分层环境下,柴油烟雾比棉绳烟雾下降趋势快,上升高度小,其原因在于积分公式中自相似卷吸及烟气为空气假设.引入烟气密度修正系数和自相似修正系数,对Morton公式进行了修正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5.
科学预测中国未来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分布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耕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假设未来各省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占全国总面积比例不变,根据各省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实际面积、未来全国耕地及各省份高标准农田规划面积等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二次多项式拟合预测未来30 a全国及各省份耕地面积和高标准农田面积,进而预测未来各省份耕地面积保有率和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结果表明:(1)到2050年,我国耕地面积稳定在1.20×108 hm2,耕地面积保有率稳定在100%,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03×108 hm2,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从2020年的43.59%增长到2050年的85.89%,增长近一倍。(2)七大区域中,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的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较高,在2020年均已达到70%以上,东北区、西北区、青藏区、西南区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则处于40%~60%之间。到2050年,受耕地比例稳定中略有下降的趋势影响,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青藏区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均达90%以上,东...  相似文献   
206.
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因子的识别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很多,它们所起作用各异,为尽可能客观地找出其中的关键因子,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治理或准确地评价环境治理效果,设计了一套直接寻找关键因子的方法,称作增量趋势法。该法是利用环境监测数据Ci与标准值Cis,计算出各因子的相对超标量yil=[Ci(t)-Cis]/Cu及相对变化量yi2=[Ci(t)-Ci(t-1)]/Ci(t-1);根据相对超标量yi1和相对变化量Yi2的符合(>0或≤0)的不同组合方式,将各因子分成4种状态,再在各状态中,依yi1或yi2的数值大小进行了排序;最后,由各因子组合方式,由各因子所处的状态与位次进行总排序,找出关键因子。为说明该方法如何运用,以南京市内秦淮河水质为例,分析了各水污染因子所处的状态,并进行了排序,同时还 与传统方法做了简单的对比。结果表明增量趋势法具有如下特点:(1)物理意义明确,分析方法简明,适宜于用计算机和环境信息数据库进行自动化分析;(2)由于增量趋势法是利用原始监测数据,通过简单运算来寻找关键因子的,因此,能客观地判别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揭示污染治理的效果,找出污染加剧的原因,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减少治理的盲目性;(3)增量趋势法同时还考虑了污染因子的动态演变过程,可分析随时间推移各因子趋于好转或恶化的变化趋势,与许多静态方法相比,增量趋势法可对各因子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更准确的预断。  相似文献   
207.
深度脱碳旨在通过各经济部门碳强度急剧下降实现能源系统的深刻变革,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该研究首先明确了深度脱碳内涵特征,对深度脱碳领域学术文献以及国际组织、研究机构等发布的前沿报告进行深度阅读,梳理出深度脱碳研究主题。之后,使用文献计量法基于深度脱碳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的识别结果,分析了深度脱碳研究的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深度脱碳本质上是通过技术、社会和经济政策等路径推动部署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实现整个能源系统从高碳排放型过渡为与“净零排放”配套,相比脱碳,深度脱碳“涵盖范围”和“路径规划”特征决定了深度脱碳是一种更高级的脱碳过程。(2)目前深度脱碳研究主题主要分为深度脱碳面临的挑战、深度脱碳技术路径、面向深度脱碳的政策研究、深度脱碳成本和效益评估四类。(3)深度脱碳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2015—2018年)深度脱碳研究的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细分研究领域和研究前沿;快速发展阶段(2019—2021年)不断涌现细化的新兴研究主题,学者们的研究开始转向新的视角。最后,提出了深度脱碳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在研究视角上,应将宏中观层面的深度脱碳拓展至微观主体层...  相似文献   
208.
阮菊华 《青海环境》2005,15(2):66-68
祁连县默勒镇地下分布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加剧,严重威胁着默勒镇所在地居民和建筑设施的安全。为避免出现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建议尽快将默勒镇搬迁出开采区,在未搬迁前,不得对其下煤炭资源进行大规模开采。  相似文献   
209.
田建 《劳动保护》2021,(6):62-64
近年来,公路水路行业以深化“平安交通”建设为统领,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隐患治理,安全生产状况整体稳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等事故统计指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然而,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不但人员伤亡惨重,而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10.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区工业VOCs排放特征及管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雾、霾和臭氧前驱物日益受到关注,经济快速发展区VOCs污染情况尤为复杂.本文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12种典型工业行业及垃圾、废水处理厂与综合工业园区、居民区的VOCs排放特征与分布趋势进行系统分析.解析出制药、橡胶和油漆喷涂为12种典型工业行业中VOCs平均排放浓度最高的3个行业,得到平均浓度分别为541、499和450 mg·m-3,应给予高度关注.对比分析发现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平均排放浓度最高是制药行业,分别为112 mg·m-3和1.00×103 mg·m-3;而珠三角地区油漆喷涂行业排放最高,平均浓度为1.04×103 mg·m-3.进一步对12种典型工业行业VOCs种类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毒性大的芳香烃与卤代烃分别在油漆喷涂与制药行业中排放占比最高,达到55.99%和26.57%.三大经济区中长三角地区居民区与综合工业园区附近VOCs浓度最低,京津冀地区浓度最高,与各地区工业排放分布情况一致.分析2002~2018年的数据发现居民区VOCs浓度整体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尤其2016年后显著降低,反映出我国VOCs防治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技术对现阶段VOCs控制起到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