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60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41.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复杂,水情变化对水质输移有重要影响。降雨可以增加河网稀释容量,提高水体复氧能力,加速对污染物的输移降解过程;同时在平原区闸站的联合调度下,降雨也改变了区域水动力特征,使得水流和污染物的流通变得复杂。基于太湖水量水质模型,采用丰、平、枯3个典型年的雨情资料,模拟计算了苏州吴中区水质过程,对比分析不同雨型下河网水质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越多,水环境质量越好,在干旱年份河网水量也能够维持稳定,污染物浓度水平与平水年大致相当;2)不同营养盐对雨情变化的敏感性各有不同,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总磷(TP)、氨氮(NH_4~+-N)、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3)与枯水年相比,丰水年水质改善较为显著的河道主要分布在临湖地区,与太湖无水量交汇的河道水质改善的程度稍弱。闸门的调度对水量和水质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闸门关闭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局部河网流通性,形成污染物聚集,恶化局部水质。  相似文献   
142.
平原河网结构改造与水体有机物自净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模拟实验开展了平原河流的水动力条件、河道宽深比、建筑物遮光效应和水温等因素对水体有机物长期降解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改善模拟河道的水动力条件,控制流速在1.5 m/h以上,可有效地减轻模拟河道有机物的污染现象及其在底泥中的积累速率;同时,控制模拟河道的宽深比在3.0左右,并最大限度地增加模拟河道的总体光照时间与光照强度,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十分有利.在相同的来水量下,不同的季节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是不同的,模拟河道底部水温在10~15℃时,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最高,这也是河流最易发生黑臭的季节,此时可以配合城市内河置水工程,加大换水量及来水水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3.
深圳市1980-2005年河网变化对水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近30年来的快速城市化使河流水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对城市水灾致灾一成灾机制产生影响,水灾发生频次增加。在地形图、河道普查数据、航空相片和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支持下,探讨了深圳市1980—2005年河网水系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近30年来河网水系结构简单化、主干化趋势明显,总长度减少355.4km,总条数减少378条,河网密度从0.84km/km。降低到0.65km/km^2,河网支流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流域所处位置和是否为直接人海,导致各流域河网变化特征出现较大差异。(2)河网水系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或“缩小”了水灾致灾的可能性,因此在目前城市化带来的暴雨产水量增加的情况下,城市发展中应充分尊重自然河网的时空分布规律,合理规划河网,保障其生态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快速城市化地区降低水灾风险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为不同区域恢复河网水系及定量表达其变化特征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和实证案例,亦可为城市化过程中合理规划河网水系,最大限度规避水灾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4.
嘉兴市作为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为解决河网型水源地水质微污染问题,探索建设石臼漾水厂水源人工生态湿地工程,成功改善了水源水质,保障了嘉兴市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为平原河网地区采用人工湿地处理饮用水源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5.
张瑞斌  黄伟丽  钱新 《环境化学》2011,30(10):1816-1817
太湖流域的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入湖河流,开展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和湖体富营养化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流生态修复成为国际上的热点.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河流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开展得较多,修复技术已相对比较成熟.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进入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阶段  相似文献   
146.
李娜  卢培歌  袁雯 《灾害学》2011,26(3):46-51
采用SOBEK软件平台构建平原河网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河网结构变化对河网削减洪峰能力的影响,尝试找到能够有效调控洪峰的河面率范围和河网结构参数。研究表明,在不改变河面率的情境下,支流的交汇角度小,交汇点在干流上游时河网削减洪峰能力相对较大;在提高河面率的情境下:随河流弯曲度增大调蓄能力增大,当弯曲度为2.8时河流单位面积削减洪峰的能力达到峰值;随河面率增大河网削减洪峰能力增强,但单位河面积削峰效率存在峰值,模拟得出河面率为3%~5%时,单位河面积增量的削峰效率最强;增加支流面积比增大干流面积能更有效地改善河网的调蓄功能。  相似文献   
147.
为了探究SO42-沉降对潮汐淡水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在闽江河口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潮汐淡水湿地模拟SO42-沉降,采用静态箱法测定样地环境因子与3种温室气体(CH4、CO2、N2O)通量随SO42-添加量和不同月份的变化,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温室气体通量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①各环境因子和3种温室气体通量均具有显著的月际变化. ②添加SO42-显著增加了短叶茳芏种群密度和间隙水ρ(SO42-)、ρ(NH4+-N),但对其他环境因子无显著影响. ③添加SO42-显著抑制了CH4排放,当SO42-添加量(以SO42--S计,下同)为40和120 kg/(hm2·a)时,CH4通量分别减少了33.8%、69.9%;CO2和N2O通量随SO42-添加量的变化不显著,但分别趋于减小和增加,其中,SO42-添加量为40和120 kg/(hm2·a)时,CO2通量分别减少了5.2%、11.8%,N2O通量则分别增加了98.0%、103.0%. ④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温度及间隙水ρ(SO42-)、ρ(NH4+-N)、ρ(NOx--N)(NOx--N主要包括NO3--N和NO2--N)是影响样地3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关键因子. ⑤当SO42-添加量为40和120 kg/(hm2·a)时,3种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综合温室效应呈减小趋势,分别降低了5.5%和13.5%.研究推断,SO42-沉降速率的升高有助于缓解潮汐淡水湿地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8.
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潮汐沼泽湿地设置有植物与无植物2种中宇宙,每种中宇宙设置对照(CK)、CK-20cm、CK-40cm 3种高程处理,以此模拟研究淹水增强对有无植物2 种中宇宙的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增强未显著改变植物的总生物量和植物株高,但增加植物地下生物量,减少植物地上生物量.在有植物中宇宙中,土壤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随着淹水增强而增加.在无植物中宇宙中,DOC浓度也随着淹水增强而增加,但土壤ORP随淹水增强变化不显著.与CK相比,在CK-20cm和CK-40cm 2种高程处理中,有植物中宇宙中CO2排放通量分别增加43%和61%,而CH4排放通量则分别增加66%和84%.在无植物中宇宙中,CO2和CH4的排放通量随着淹水增强无显著变化.未来海平面上升50~100a内,有植被的潮汐沼泽湿地综合增温潜势会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会显著下降;无植被的潮汐沼泽湿地综合增温潜势将下降,土壤有机碳储量不会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49.
河网水质数学模型的参数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0.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研究--以无锡城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环境已经成为整个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对水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至关重要。在对无锡城北地区水污染物负荷、水环境现状及水环境功能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域的水文特征和排水规划,统计分析出区域内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根据污水集中处理方案,计算出区域水污染物的削减量,然后运用河网水质模型,预测水污染物削减后河流水质改善状况,以改善后水环境质量为本底值,以下游水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功能为控制要求,反推该区域在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后所能接纳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通过科学计算得知区域水环境纳污能力为19.8 t/d,由此确定的经济规模有限,必将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扩大水环境纳污能力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建设无锡地区污水入江通道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