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中国流域内农业水费的分担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释了建立流域内农业水费分担模式的必要性及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几种典型的分担模式进行了经济学的对比分析,进而通过综合考虑农业用水供需双方的经济利益,建立起灌区供水单位与农民用水户的节水激励模型并对其进行数理分析,考察了基于节水激励的农业水费分担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流域内农业水费分担模式的运作流程。研究得出,财政直接补贴农户的方式增加了消费者福利的同时,可以避免间接补贴方式下"鼓励浪费"现象的发生,相比之下较为有效。然而,目前过低的农业水价大大限制了市场的调节功能,为此适当提高现行水价,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政府对农户的直接财政补贴,不仅能够减轻现阶段农民水费负担,而且可以对农业用水的供需双方产生节水激励,有助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短缺与发展节水农业。在具体操作流程中,应采取补贴农户与补贴灌区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2.
流域水权初始分配机制中的节水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永资源短缺的问题普遍存在,如何利用非工程手段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开始成为研究的焦点。水权翩度能够对人们的用水行为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而水权初始分配机制是水权制度运行的基础,该机制是否能够激励用水者不断地开发应用节水技术以及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减少浪费行为,对于有效地控制用水需求,缓解水资源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流域水权初始分配机制节水激励模型,考察在以指标法为基础的水权初始分配过程中,流域各地区可以控制并且能够影响水权分配结果的因素,分析其可能进行的行为选择以及对水资源节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决策者可以通过平衡选择现状用水量权重.延长水权初始分配份额的有效期,以及对节水工程投资和水利工程投资进行补贴等手段,使水权初始分配机制在长期内发挥节水激励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各地区的经济收益,并且能够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
《环境教育》2008,(2):83-83
3月12日是植树节,能否为世界多一片绿色贡献你的力量? 古往今来,有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至今仍广为流传,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24.
为探索情感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绩效的影响路径,在文献梳理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分别构建情感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绩效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和2种作用耦合情形下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多层次抽样调查,对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生产一线共517位对象就情感安全文化、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员工安全绩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情感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绩效存在显著直接正向作用关系;当情感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绩效直接作用和通过中介变量(关系型心理契约)的间接作用情形耦合时,情感安全文化通过关系型心理契约对员工安全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的效果更为显著;情感文化建设中融入关系型心理契约影响因素可有效提升员工安全绩效。  相似文献   
25.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新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农户是生态循环农业的经营主体和利益相关者,厘清农户参与生态循环农业的根本动机,对于制定有效的生态循环农业推广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湖北省391份农户调查数据,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市场收益、政策激励对农户生态循环农业从事意愿与行为影响路径的基本假设,并利用OLS方法分析市场收益和政策激励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其次,运用优势分析法评估市场收益类变量和政策激励类变量影响农户意愿与行为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最后,通过交互效应检验市场收益类变量和政策激励类变量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收入预期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意愿与行为均有直接的积极影响,是促进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最重要的因素;焚烧秸秆惩罚政策和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意愿有积极影响,沼气池建设补贴政策和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对农户生态循环农业行为有促进作用;收入预期与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在影响农户生态循环农业行为的过程中存在互补效应。本研究认为,市场收益是刺激农户采纳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首要因素,因此,要着力完善生态农业市场体系,增强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农户对生态循环农业的盈利信心;另外,政策激励对于农户采纳生态循环农业具有促进作用,应该做到约束与激励并行,同时注意加强农业政策的科学设计与落实执行。  相似文献   
26.
陈少峰 《绿叶》2012,(1):8-12
绿色转型有企业、政府、消费者和产业的四种动力,不能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完成绿色转型。企业转型过程中要注意要发挥地方积极性,增强国家的统筹力。改变过去以惩罚为主的政策,提高激励措施。引进第三方监督机构,加强行业自律,用外部环境建设来引导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27.
对工业污水排放的有效监管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分析了我国目前监管主体所处的困境,考虑中央监察与公众参与的监督约束作用,构建了水环境监管体系。并设计出具有激励约束惩罚效力的水环境监管契约,建立委托 代理模型,通过求解得出监管契约中污水排放标准、监管频率、补偿额度以及罚款数额的最优值。在此基础上,以太湖流域两个成本类型差异较大的印染企业为例,定量设计两级水环境监管契约,分析公众参与程度和地方政府庇护企业程度对契约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可以有效降低罚款额度,削减政企矛盾;当公众参与程度和惩罚额度一定时,通过环境问责等制度降低地方政府庇护企业的程度,能够减小监管频率,从而削减监管执行成本  相似文献   
28.
刘少艾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0):916-917,948
从对“周庄现象”的思考提出了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而激励旅游地居民参与的两种因素——物质激励因素及非物质激励因素,分析了两种激励因素的运用与作用机理,认为激励手段的使用要根据旅游地的发展阶段有重点地确定,这样才能激发旅游地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去。  相似文献   
29.
目的使用简谐激励替代随机平直谱激励进行振动疲劳试验。方法利用有限元仿真计算某典型铝合金试验件在简谐激励和随机平直谱激励下的疲劳寿命,分析2种工况下试验件寿命相等时激励的等效关系。进行一组定频激励试验和一组谱激励试验,对比试验结果,验证在某典型铝合金试验件上利用简谐激励替代随机平直谱激励进行振动疲劳试验的可行性。结果通过试验与仿真技术,对2024-T4铝合金试验件在一定频率非共振简谐激励和随机平直谱激励作用下的振动疲劳寿命规律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同激励作用下试验件寿命相同时载荷的等效关系。结论基于损伤等效,工程中可以使用简谐激励代替随机平直谱激励进行振动疲劳试验,从而解决了一类振动疲劳试验加载困难的问题,实现振动疲劳的试验加速。  相似文献   
30.
再生利用产业链运行不畅,关键在于社会契约优化与责任履行。分析主体行为特征、演变规律、驱动因素反馈关系,研究责任体系构建、分配机理与集成共担路径;构建主体效用函数,探讨行为博弈策略与动态演化机理,建立完整社会契约设计与集成优化途径;架构责任制度体系,研究环际、链际社会契约协同序参量选择、协同标准和有效性评价;构建符合国情的再生利用产业链完整社会契约集成理论体系,完善与丰富社会契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