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5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安全科学   1550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378篇
综合类   2002篇
基础理论   217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125篇
社会与环境   231篇
灾害及防治   1967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城市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扰动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韧性已成为全球共识。因此,该文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和经济韧性四个层面建立城市韧性评价体系,基于熵权法确定权重,利用TOPSIS模型对长春市2016—2020年的城市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长春市城市韧性水平在2016—2020年间随时间呈增长趋势;(2)长春市城市韧性水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南高北低”;(3)在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的韧性对城市韧性的影响不同。最后,基于上述所选取的四个层面提出提高城市韧性的策略,为长春市城市韧性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不仅可以反映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而且有助于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决策。国内外学者主要以“流量-存量”来区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也有学者认为采用“高阶效应”的概念界定间接经济损失较为合理。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可以分为统计学、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三类。统计学评估方法包括经验系数法、GDP或GNP对比法、事后经济调查法。经济学评估法主要包括投入产出法和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经济学评估方法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评估方法研究相对较少。“韧性”概念的纳入、信息融合技术和社交媒体数据的应用是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3.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持续的积累和增加,自然灾害现象和影响也变得越发复杂,学术界对灾害经济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不断加深。针对国外灾害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进行了梳理,首先从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出发,给出总体评价、长期与短期影响及区域差异;进而从灾害风险评估、企业、家庭和社区作用及灾害保险角度论述灾害风险识别与灾前风险防御;最后,重点论述了灾害损失评估及灾后经济恢复。总结了国外灾害经济研究的前沿成果及特点,这对我国现阶段灾害经济理论发展及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基于1961—2017年黑龙江省63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利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变异系数分析、方差分析及相关系数分析,对黑龙江省大-暴雪天气形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黑龙江大-暴雪降雪量和降雪日数平均值分别以8.95 mm/10 a和0.90 d/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二者在1987年气温突变年前后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空间变化上也均呈现出一致性,表现为东北部和西南部呈显著增加趋势,南部和北部增加趋势不明显;在年代际空间变化上均呈现出一致性,20世纪60年代,黑龙江大-暴雪降雪量和降雪日数主要集中在东南部,70年代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局部地区,80年代以后范围逐渐向西部、西北部扩大。影响黑龙江大-暴雪天气的地面环流系统主要分为9个类型,按其频率出现的大小分别为:蒙古气旋型、日本海低压型、贝加尔湖低压型、低压发展型、倒槽型、低槽型、江淮气旋型、黄河气旋型和其他类型,其中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日本海低压型和贝加尔湖低压型发生次数显著增加;各天气类型间的降雪日数和降雪区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每种类型降雪日数的空间分布与其降雪区基本一致,其中蒙古气旋...  相似文献   
995.
2022 年 9 月 5 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了 6.8 级地震,对泸定、石棉、汉源等地区的农村建筑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分析农村建筑的震害,对评估烈度为Ⅵ~Ⅸ度区域 12 个乡镇 35 个地点的农村建筑进行了现场调查,总结了砖砌体结构、木结构、石结构和生土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并对 4 种结构的震害等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砖砌体结构房屋的严重破坏及倒塌占比为 4.2% 和 3.3%,且与构造措施有很大关系,未经正规设计且缺乏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出现屋面破坏、局部甚至整体倒塌,但设有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房屋保存较好;木结构建筑整体受损较轻,但由于本次泸定地震的竖向作用强烈,木屋盖破坏较为严重;石砌体结构和生土结构房屋,发生严重破坏和倒塌的比例较高,严重破坏占比分别为 7.2% 和 5.1%,倒塌占比分别为 10% 和 7%,破坏最为严重。山体滑坡、落石等次生灾害对建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是此次泸定地震的特征之一。针对此次泸定地震的破坏特征,建议农村建筑落实抗震措施,引入适用的新工艺;灾后恢复过程中,以房屋震损程度评估为基础,重建与加固相结合;同时,建议注重农村规划、选址的研究,降低地震次生灾害破坏;应当进行抗震科普宣传,加强农村工匠培训。  相似文献   
996.
根据灾害系统理论,以连片特困区-武陵山片区干旱灾害为例,分别从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和承载体的脆弱性3个方面,选取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类型、水资源、降雨量、人口密度及耕地面积等指标为旱灾风险评估指标因子,利用熵权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建立武陵山片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风险区划,为武陵山片区区域防灾、减灾和区域扶贫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区域整体处于中、高风险区,空间分布呈东南-西北向条带状分布;东南区域处在干旱灾害高风险区,西北区域处在干旱灾害中等风险区,而东北区域处在相对较低的风险区。  相似文献   
997.
清朝,闽台已经成为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常见的灾害有洪水、干旱、台风、地震与瘟疫等.对福建危害最大的是水灾,对台湾危害最大的则是风灾.两岸人民为抗击自然灾害而共同努力,清地方政府采取多项救灾措施如蠲免、赈粮、捐赀及赋予台湾官员独断财权以应付突发灾情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98.
李大秋  王东海 《灾害学》1997,12(3):93-96
环境污染事故灾害现已成为环境灾害中不可忽视的灾种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并制约着环境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根据山东省近几年环境污染事故灾害的状况,系统分析了其特点与环境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解决Arrhenius模型无法估计湿度应力敏感产品和Peck模型试验时间较长的问题。方法 考虑温度应力和湿度应力对产品贮存寿命的综合影响,在产品激活能不变的假设下,将Arrhenius模型对产品激活能的估计和Peck模型对湿度应力参数的估计相结合,建立Arrhenius&Peck分段非线性加速寿命估计模型。基于此模型,在双应力恒加试验条件下,得到产品的寿命估计方程。结果 以弹上电子产品的恒定应力加速贮存试验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产品寿命的估计,并对比产品实际寿命。Arrhenius&Peck模型的寿命误差和失效率误差均控制在5%以内,准确度高于Arrhenius模型和Peck模型。结论 构建的Arrhenius&Peck分段非线性加速寿命模型可以充分利用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对温湿敏感产品的寿命估计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导弹产品的寿命估计提供一种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针对MEMS陀螺仪在步进应力加速试验条件下获取的性能退化数据,提出基于维纳过程的贮存寿命评估方法及其模型准确度检验方法。方法 首先,确定温度为影响MEMS陀螺仪性能退化的主要环境因素,采用步进温度应力加速试验的方式获取其性能退化数据。其次,分析各项性能参数的演变规律,确定标度因数为表征产品性能退化的特征性能参数。最后,采用漂移维纳过程对标度因数退化轨迹进行建模,并外推得到常温条件下的贮存寿命。结果 采用留一法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模型准确度最低为86.44%。可靠度水平为0.95时,常温贮存(25 ℃)条件下的寿命评估结果为50.02 a。结论 基于维纳过程建立的性能退化模型的准确度在85%以上,该模型可应用于指定贮存条件下MEMS陀螺仪的性能退化预测及贮存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