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520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38篇
基础理论   1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31.
张郁晖 《环境》2006,(1):42-44
污染后出现的问题 那种在中国屡见不鲜的“不出事不治理,越治理越出事”的怪圈,经过近几年来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似乎可以看到突破的希望。更重要的是,人们看到了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和减少日益频密的环境灾难的可能。因为情况已经不能再坏了。2005年发生的各种天灾人祸,像是在考验人们的生命忍耐极限一般,逼迫人们努力面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32.
《中国ISO14000认证》2007,(B12):51-57
当前我们面对两个基本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生态和道德问题。如何使加快发展和人类发展协调起来呢?如何阻止毁灭环境和威胁所有生物生存的大灾难呢?又如何能逆转现在已经发生的负面影响呢? --John Paul Ⅱ教皇,欧洲环境署的演讲 L’Osservatore Romano,2606 1996[编者按]  相似文献   
833.
张泽 《环境》2005,(12):18-19
电镀污染到底如何演变成环境灾难?揭阳市电镀工业区的废水处理工艺究竟处于何种水平?如何对其被污染的土壤等进行治理?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崔光琦.  相似文献   
834.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我国现行环境教育大致可分为:学校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可  相似文献   
835.
现在,一些员工相遇,脱口一句话就是:“今天真郁闷!”“别理我,烦着呢!”随着人才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企业员工容易出现心理紧张、挫折感、痛苦、自责、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心理教育疏导十分必要。良好的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能够增强员工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还能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贡献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836.
李刚军  吴越  刘建林 《生态环境》2007,16(4):1324-1327
博弈分析得出个体理性会引起集体非理性,使得个体陷入"囚徒困境",无法达到水资源利用的最佳状态。任何规章制度都不可能完全克服这一"囚徒困境",最终解决途径只能是采取自律模式——C模式,也就是用水者自我约束、自觉节水。城市用户群是由人类个体组成的人类集合体,正是这一群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心理特点极大程度地支配着他们的用水行为,特别是自律行为的产生。所以,城市用户群的节水问题首先是心理问题。文章从人类心理的不同方面挖掘城市用户群及其所含个体的用水行为特点,提出釆用从个体心理根源出发,提高城市用户群对节水的认识与情感认同;从群体心理根源入手,建立城市用户群用水行为的良好导向,形成较强的群体凝聚力;应用社会互动现象,有意识调整城市用户群的用水心理与行为;矫正城市用户群不良的消费动机与消费需要,提倡绿色消费等措施,以促使用户形成自律行为,达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37.
有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遇到情绪不佳、内心冲突、忧虑不安、精神抑郁或生闷气发怒等时,都会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实际上这也是种疲劳,医学上将这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疲劳称作心理疲劳。心理疲劳如同体力疲劳一样,本身是种阻、遏性机制,迫使机体进入休息状态.从而避免受到继续伤害,对机体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此时人们未能正视这点,而任其一再发展下去,过度的心理疲劳便会威胁到机体健康,成为心脏病、高血压、肠胃病乃至癌症等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对心理疲劳不可忽视,_旦由于心理压力大而自我感到疲劳不堪时,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治…  相似文献   
838.
839.
8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