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7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1982年,由美国红十字会支助成立的Quake Kare,Inc国际公司,在美国的灾难紧急救生装备的研发、生产、供应以及灾难救生培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防灾减灾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242.
自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以来,亿万中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与感动之中。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对灾难造成的损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了将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需要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一下诸如地震、洪水、台风等造成的损失以及灾后的恢复重建,希望能为当前和今后的减灾救灾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43.
杭东 《民防苑》2009,(5):32-33
二战之后,西方少数国家为了达到军事目的,正在加紧研制各种人为制造灾难的秘密武器,为此,我们的地球再次笼罩在巨大的灾难阴影之中。  相似文献   
244.
地球日之思     
正4月22日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忏悔日。让我们想一想,人类过度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已经给地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让我们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在这样的灾难中负有怎样不可推卸的责任。当脆弱的生态难以维系,人类的消费将如何持续;当地球患了绝症,人类又能生存多久?地球日,也是人类自身的拯救日。人类既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  相似文献   
245.
《安全与健康》2005,(6S):20-20
为了提高驻区单位和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火灾的能力,增强社会整体应对灾难及突发事件的能力,北京市海淀拨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在海淀公园地下展厅筹建一个集消防、交通、社会治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人民防空、水安全、卫生健康等八大类内容为一体的健康安全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246.
金磊 《安全》2005,26(1):15-17
1 次生灾害不容忽视 次生灾害也称二次灾害,指的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原生灾害)发生后,与其伴生或衍生(引发)的灾害.它往往会形成一条灾害链,持续地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有时,次生灾害带来的危害会远远超过主灾.  相似文献   
247.
“10·20”大平矿难犹如导火索,让我们又看到了一幕幕令人心悸的灾难。无论是包头空难,还是沙河矿难,直至发生在2004年11月28日的陈家山矿难,几百条无辜的生命,就这样令人痛心地去了;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难道我们真的就只能被动承受?不绝于耳的警笛声、撕心裂肺的哭喊  相似文献   
248.
我们的生日     
《劳动保护》2003,(9):34-35
8月1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持召开庆祝《劳动保护》杂志创刊5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由国家局政法司司长吴晓煜主持.国家局王德学副局长,全总书记处纪明波书记,杂志编委会主任闪淳昌,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艾立民,安全科研中心主任刘铁民出席了座谈会并分别发表了讲话。  相似文献   
249.
2008,本应是个幸福的年份,新一届中国领导集体诞生,中国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年又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又迎来了热盼多年的奥运会。然而,08年发生了太多的天灾人祸,一场灾难的眼泪未干,又一场灾难来临。这一年,我们的祖国真的多灾多难吗?这一年,难道我们要泪水常流吗?  相似文献   
250.
“白杨树花絮满天飞,小区很多人都因为这些飞絮咳嗽、打喷嚏、气喘,白杨树不适合作为绿化树木,对百姓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合肥市民丁晓红通过“局长信箱”向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发送电子邮件:强烈要求清除小区内白杨树!“杨柳吐絮”曾被誉为春天一景,但如今是“絮”满为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