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70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1.
磷酸根对水稻土中重金属镉汞铅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肥市郊的大兴镇和义城镇地区水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批量平衡法初步研究了重金属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热力学,据此分析研究水稻土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机理.在施磷情况下两种水稻土对三种重金属Cd,Hg,Pb吸附自由能均为负值,是常温常压下可以自发进行的过程,是物理和化学吸附并存的过程.两种水稻土对三种重金属Cd,Hg,Pb吸附过程均是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52.
利用天然凹凸棒石对难降解的十八胺进行吸附研究,并对天然凹凸棒石粘土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表征,重点研究了固液比、时间、p H值和温度对十八胺在凹凸棒石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八胺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受p H和温度的影响明显,并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293 K)得出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43.92 mg·g-1.凹凸棒石作为天然粘土有望成为处理十八胺的理想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以榕树树叶为吸附剂,考察了在投加量、p H、温度、吸附时间不同因素下对亚甲基蓝去除率的影响。建立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榕树树叶粉末吸附亚甲基蓝的最佳条件是当初始浓度为100mg/L,投加量为0.5g、p H为8、温度为35℃、吸附时间为75min时,去除率最高,达到99.05%。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描述,等温吸附过程可由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来描述,榕树树叶粉末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实验证明榕树叶是一种具有潜力的亚甲基蓝吸附剂。  相似文献   
54.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对粘土进行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技术对改性粘土进行表征,分析作用机理;并将改性粘土用于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处理,对处理过程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粘土经过改性后,改性粘土的层间间距增大了0.754 nm;在303.15 K,313.15 K,333.15 K不同温度下,粘土吸附渗滤液中氨氮的平衡的时间为50 min左右,改性后的粘土吸附效果比原土提高了大约2~3倍;改性粘土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G~θ在-0.127 kJ/mol^-0.080 kJ/mol范围内,标准摩尔焓变△H~θ<0,吸附反应过程均属自发的放热过程;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粒子内扩散方程。  相似文献   
55.
混合电极中各组分的质量比是影响膜电容去离子(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MCDI)系统脱盐性能的重要因素.重点研究了混合电极中活性材料(活性炭)、导电剂(炭黑)和粘结剂(聚四氟乙烯)3种组分的质量比对MCDI系统脱盐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氯化钠质量浓度为...  相似文献   
56.
以壳聚糖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制备了复合改性膨润土,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该改性膨润土对活性红X-3B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插入CTAB改性膨润土层间;当复合改性膨润土投加量为5 g·L~(-1),pH为3时,其对活性红X-3B的去除率可达99.15%;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行为适于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描述.由吸附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吸附焓变ΔH0,吸附自由能变ΔG0,吸附熵变ΔS0,表明吸附为放热和熵减少的自发过程.复合改性膨润土稳定性受搅拌时间和温度的影响不明显,pH较低(pH3)时稳定性会降低.通过Zeta电位分析认为,静电作用为吸附的主要机理.经过6次吸附/再生后,改性膨润土对活性红X-3B的去除率仍在60%以上,表明复合改性膨润土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研究表明,该复合改性膨润土是一种对水体中活性红X-3B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57.
黑碳吸附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研究了黑碳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探讨了温度、初始浓度、溶液pH值及转速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吸附方程,颗粒内扩散过程是影响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用Freundlich方程能够更好地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H>0,说明吸附为吸热过程;△G<0,说明吸附质倾向于从溶液中吸附到吸附剂表面,反应过程是自发进行的;△S>0,说明固/液相界面上分子运动更为混乱。  相似文献   
58.
好氧颗粒污泥对酸性红B的生物吸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灭活好氧颗粒污泥吸附酸性红B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Langmuir和Redlich-Peterson比Freudlich吸附等温线更符合试验数据,20 ℃时Langmuir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123.46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灭活AGS内部扩散过程用Webber-Morris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颗粒内部扩散过程是限速步骤,但边界层扩散和动力学阻力亦不能忽略.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且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59.
为探明洱海入湖河口湿地沉积物对磷的截留效应,采集干、湿季罗时江湿地沉积物,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试验并结合吸附模型拟合,分析沉积物对磷吸附快慢和强弱的时空特征,结合沉积物基本理化指标讨论主导吸附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罗时江湿地表层沉积物对磷快吸附阶段的速率常数较慢吸附阶段高1个数量级,最大吸附速率[85.1 mg/(kg·h)]在30 min内达到,吸附速率及磷在颗粒物内部的扩散速率均表现为干季高于湿季;低磷起始浓度下测得沉积物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为(0.037±0.010)mg/L,相比其他湖泊而言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高磷起始浓度沉积物对磷的最大缓冲容量(MBC)呈干季高于湿季、底层高于表层、湿地内部采样点高于入口和出口的趋势;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计算得到吸附能范围为8.65~12.79 kJ/mol,吸附作用性质为离子交换;沉积物矿物元素Fe、Al的相对含量与吸附特征参数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罗时江湿地沉积物矿物元素Fe、Al的相对含量是该区域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时空差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0.
选择苯甲腈为目标污染物,研究添加不同热解温度制备小麦秸秆生物碳对黄土吸附苯甲腈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加生物炭黄土对苯甲腈的吸附约8h达到平衡,而加入生物炭后,黄土对苯甲腈的吸附时间缩短,并随着加入生物炭热解温度的升高,吸附平衡时间缩短越明显,同时,黄土对苯甲腈的饱和吸附量也显著增加;添加生物炭黄土对苯甲腈的动力学吸附数据显示较好的符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无论是否添加生物炭,苯甲腈在黄土上的吸附都符合Freundlich吸附的等温模型,随系统温度升高,添加生物炭黄土对苯甲腈的饱和吸附量也显著增加,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苯甲腈在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C-型吸附等温模式. 计算结果显示,平均吸附自由能E介于1.865~3.171kJ/mol,表明苯甲腈在黄土上的吸附,无论是否添加生物炭,都以物理吸附为主;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添加生物炭,黄土对苯甲腈的吸附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ΔGθ均小于0、熵变ΔSθ和焓变ΔHθ均大于0,表明土壤对苯甲腈的吸附为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 研究结果说明,添加生物炭黄土对苯甲腈的吸附过程包含表面吸附和颗粒内部扩散、外部液膜扩散等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