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7篇 |
免费 | 285篇 |
国内免费 | 31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28篇 |
废物处理 | 98篇 |
环保管理 | 325篇 |
综合类 | 1371篇 |
基础理论 | 118篇 |
污染及防治 | 216篇 |
评价与监测 | 38篇 |
社会与环境 | 31篇 |
灾害及防治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38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148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13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30篇 |
2015年 | 122篇 |
2014年 | 243篇 |
2013年 | 152篇 |
2012年 | 189篇 |
2011年 | 165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58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23篇 |
2006年 | 92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热脱附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存在能耗高的问题,采用添加Ca(OH)2实现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强化热脱附重质石油污染土壤,以降低能耗。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热脱附温度、停留时间和Ca(OH)2添加量对重质石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 TPH)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脱附温度为400 ℃、停留时间为30 min、加入1% Ca(OH)2时,石油污染土壤中TPH的去除率相比无Ca(OH)2热脱附的土壤提高了23.6%;土壤中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和沥青质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7.3%、29.3%、18.1%和46.7%,对沥青质的去除效果最佳。Ca(OH)2能够降低热反应活化能且增加活性位点是其显著促进土壤中重质石油烃的热脱附去除的主要原因。Ca(OH)2强化热脱附后土壤粘性降低,分散性增强,粒径变小,且在表面生成一层类焦炭的物质。该研究结果可为热脱附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建筑使用者热环境改善行为对建筑能耗具有重要影响。对杭州市某办公建筑开展夏季空调使用行为测试。较高的空调使用率以及空调设备对室内热环境的显著改善说明空调使用是该地区夏季采用的主要降温措施。采用逻辑回归构建出夏季空调开启率预测模型。根据所构建的夏季空调开启率预测模型,得出测试房间空调开启室外耐受温度为32.0℃。根据测试期间空调开启时刻温度,得出空调开启室内耐受温度为28.7℃。 相似文献
93.
目的:为满足人体在极寒环境下工作的适温需要,以项目组自行研发的温度记忆半导体发热材料为基础,设计制造一款智能发热器沿人体经脉走行配置的经络适温马甲。方法:采用钛酸钡基化合物、稀土化合物以及铬、镍、锰金属、石墨及聚合物等,通过创新工艺制成“具备温度记忆的”半导体发热材料。集合智能加热、特殊导热、保温材料、疏通经络等设计,研发出一综合平台,制成智能适温服装(马甲)。结果:依据相关标准对本实验发热材料的温度智能变化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新型智能发热、适温材料能在低电压(5/7.4V)下实现快速均匀适温,贴近人体侧温度可升至40℃左右,且由热点向三维空间均衡散热。人体侧热刺激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络走行上的相关穴位,模拟中医艾灸或热刺激穴位的效果,达到在寒冷环境下阳脉疏通、血管扩张的效果。在向人体提供外源性热量的同时,通过热辐射刺激穴位,提升人体应激活动能力,取得1+1>2的效果。使人体在寒冷条件下上肢或腰背部能自主地舒适活动。结论:经络适温马甲采用温度记忆半导体发热材料,以及特种导热、散热材质,结合热点依人体长轴顺行排布贴敷于人体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内外支的相关穴位的创新设计,使人体... 相似文献
94.
沼液回流对秸秆与污泥混合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秸秆与市政污泥混合厌氧消化的消化产率,以秸秆污泥混合物作为底物,在批次实验中研究不同沼液回流对中温(35 ℃)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实验采用0% 、20%、30%、40%、50%和60%等6种不同的沼液回流量,分析不同沼液回流量下产气量、甲烷含量、发酵过程氨氮含量、sCOD、总挥发酸(VFAs)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0%的沼液回流产气量和甲烷产量均最大,分别是1 645 mL和797.5 mL,TS和VS去除率达到17.5%和47.8%,单位VS甲烷产量为613.45 mL·g-1,较未加沼液的发酵瓶提高了37.7%,且无VFAs积累。过高的沼液回流量提升了厌氧反应的氨氮浓度,对厌氧产气过程产生了抑制。50%沼液回流量可以作为秸秆污泥混合厌氧消化最佳回流量。 相似文献
95.
温度对热水解预处理高含固污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固率为10%的污泥为对象,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热水解过程中有机物转化规律对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水解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污泥中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水解率逐渐升高。在热水解时间为20 min时,温度由150℃升高到180℃,VSS水解率由22.9%增至38.4%,污泥中VSS由46.28 g/L降低到40.63 g/L。水解液组分分析表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主要组成为蛋白质(50%)、碳水化合物(15%~20%)、可挥发性脂肪酸(15%~20%)。水解液中氮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在热水解条件达到165℃、50 min时,氨氮浓度为1.16 g/L,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氨氮浓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6.
污泥预处理强化厌氧水解与产甲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传统厌氧消化因水解瓶颈而导致有机物转化甲烷产率低下。选择适当工况对污泥实施预处理可同时实现对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破稳和污泥微生物细胞破壁,从而释放出较多溶解性COD(SCOD),使有机物水解变得容易进行,最终导致甲烷产率大幅提高。本研究通过热水解(T=150℃,t=30 min)、超声波(P=500 W,t=2 h)、碱解(pH=13,t=2 h)和酸解(pH=2,t=2 h)等4种预处理方式对原污泥实施最优工况预处理,分别获得了50.9%、39.1%、31.0%和22.4%的COD溶出率。对预处理后污泥进行传统条件下(SRT=20 d)厌氧消化,分别获得了53.6%、40%、26.8%和24%的甲烷产率(mL/g VSS)增量。同时,预处理后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类物质降解率亦大大增加。缩短SRT(10 d)会导致传统厌氧消化甲烷产率急剧减少,但是,污泥预处理却非常有利于甲烷产率的提高,因此可通过外在预处理方式来逾越内在厌氧水解的瓶颈。 相似文献
97.
98.
周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2,(S2):81-87
为提高二次再热煤电机组运行灵活性和安全稳定性,结合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和多模型方法,设计一种新型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基于灰箱建模思想,建立能准确体现二次再热煤电机组机炉协调系统动态特性的非线性机理模型;利用Gap度量理论非线性分析机炉协调系统机理模型,定量计算局部线性模型间动态特性差异,构建模型集和制定加权规则;基于预先制定的加权规则,针对每个局部线性模型设计对应的模型预测控制(MPC)局部控制器,并整合为全局控制作用;为定量表征煤电机组运行安全性水平,建立机侧主蒸气压力和汽水分离器出口蒸气温度的小时均值指标。应用结果表明:机炉协调系统多模型预测控制可提升协调控制系统性能,能在保证机组负荷快速响应电网需求的同时,维持主要参数稳定,拓宽机组安全运行边界。 相似文献
99.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垃圾处理方法的全面对比以及对国内外垃圾处理现状和趋势分析,垃圾焚烧发电必将成为中国特别是人多地少的发达地区未来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为最大程度地防止二次污染、避免环境纠纷,从完善相关法规、强化环评管理和日常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垃圾焚烧及发电项目控制污染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
采用"自上而下"的能源清单法,研究了长株潭城市群2017年人为热排放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及其耦合的UCM对夏冬两季分别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定量分析了不同类型建成区人为热排放增温效应的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1)长株潭2017年人为热排放总量为3.49x1017J/a,平均人为热排放强度为14.22 W/m2,工业、建筑、交通和人体新城代谢对人为热的贡献率分别为48.15%、40%、11.3%和0.55%.(2)人为热的引入使得城市群主城区夏季和冬季的平均温度分别升高了约0.7℃和1.5℃;冬季增温效果是夏季的2倍.(3)不同密度分区人为热排放导致的增温效果不同,总的来说,工业/商业区>高密度住宅区>低密度住宅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