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0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264篇
安全科学   694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154篇
综合类   953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141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51.
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性与碳质组分的表征已成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重要方法.利用微孔均匀沉积式碰撞采样器与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研究采集自不同区域的机动车源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及其碳组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级增大,发动机原排颗粒物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实验室排空大气颗粒物在0.32~0.56μm粒径级浓度较高;地下停车场大气颗粒物在1.0~1.8μm粒径级浓度较高.柴油机原排颗粒物OC1、OC2和OC3所占比例较多,EC2为元素碳的主要部分.机动车源扩散区域大气颗粒物OC3和OC4含量所占比例较多,地下停车场大气颗粒物EC1占元素碳绝大部分.柴油机原排颗粒物的OC/EC比值较小,在0.92~2.50之间.实验室排空与地下停车场大气颗粒物的OC/EC比值分别在1.40~2.53与2.36~4.82之间.此外,地下停车场大气颗粒物的OC/EC比值均大于2.0,最高可达4.82,可以判定地下停车场有较多的二次颗粒物生成.上述特性可为机动车源大气颗粒物的辨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2.
热等离子体熔融固化模拟医疗废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直流双阳极等离子体实验装置熔融固化处理不同组成的模拟医疗废物.研究了医疗废物熔融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特性、熔渣的重金属浸出特性以及实验系统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熔融处理得到的熔渣均呈典型的玻璃质结构,微观结构紧密、光滑且无空隙;所采用的等离子体对医疗废物中重金属有很好的固化效果,固化率在68.5%~89.4%之间;重金属Cd的浸出浓度低于仪器最低检测限,无法检出,Ni、Cr、Zn、Cu和Pb在熔渣中浸出浓度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毒性浸出标准.说明热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处理医疗废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53.
在序批式反应器中探究了热水解处理污泥对污泥减量及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实验通过探究热水解处理污泥后回流量对污泥总产量,悬浮固体(MLSS)浓度,污泥表观产率,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水解污泥回流量最佳比例为60%,此时,20 d内污泥总产量为79 g,MLSS的浓度为4 985 mg/L,污泥表观产率为0.103 mg/mg。  相似文献   
854.
冷轧时轧件塑性变形热和摩擦热是导致轧件温度升高的两个主要原因。采用包含滑动摩擦和粘着摩擦在内的预位移 滑动摩擦模型较准确地计算了轧制区摩擦热 ,并综合考虑轧件塑性变形热 ,推导了冷轧薄板温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55.
钟敏  李孟  卢芳  张倩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2):704-712
在冶金冷轧微乳浊液中,醚链较长、αH较多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导致体系稳定性极高而难于降解,利用热活化过硫酸盐(PS)进行破乳预处理,并联合混凝作用,以实现高效的油水分离.本文研究了PS浓度、体系温度、pH值对上述反应的影响,根据电子顺磁共振等分析技术确定了作用自由基类型及其贡献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反应前后微乳浊液成分,根据激光粒度法测定了反应过程油滴粒径,结果表明:增大PS浓度和温度、降低pH值均有利于提高COD去除率;降解过程包括SO4-.、OH.破乳及聚合硫酸铁促使强疏水性油滴脱稳,且SO4-.为破乳主导自由基(贡献率86.33%);基于联合工艺的COD去除率和运行成本均优于热活化PS单一工艺.  相似文献   
856.
羟基磷灰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詹艳慧  林建伟 《环境科学》2013,34(8):3143-3150
通过吸附实验考察了羟基磷灰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对水中的刚果红具备良好的吸附效果.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适合描述羟基磷灰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用于描述羟基磷灰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平衡数据.羟基磷灰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是自发和放热的过程.当pH超过8时,羟基磷灰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能力随pH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吸附了刚果红的羟基磷灰石经过热再生后可以循环使用,并且热再生后的羟基磷灰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良好.当pH低于羟基磷灰石的零电荷点时,磷灰石吸附水中刚果红的机制是静电吸引、氢键和路易斯酸碱反应;当pH高于羟基磷灰石的零电荷点时,羟基磷灰石吸附水中刚果红的机制是氢键和路易斯酸碱反应.上述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适合作为一种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刚果红.  相似文献   
857.
戴晓虎  于春晓  李宁  董滨  戴翎翎 《环境科学》2017,38(3):1144-1150
本研究通过醋糟的中温产甲烷潜力测试实验,考察了有机负荷对醋糟厌氧消化反应器启动的影响.并通过对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的甲烷产量、液相组分的对比分析,结合热重、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学方法进行差异表征,结果发现:1较低的有机负荷有利于缓解醋糟中有机物水解酸化过程中VFAs的积累和pH的下降,保证产甲烷过程的稳定进行.当接种物与基质VS比为1∶1[即有机负荷(以VS计)为1.78 g·(L·d)~(-1),pH=7.60]时的累积甲烷产量最高,达2 249.7 m L.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VFAs的累积浓度随之升高,使产甲烷过程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相继终止,且在接种物与基质VS比为1∶4时[即有机负荷为7.12 g·(L·d)~(-1),pH=5.52]实现了乙酸和乳酸的同步发酵(分别可达到8 000 mg·L~(-1)和2 650 mg·L~(-1)).2醋糟中木质纤维素类物质为短程有序的微晶结构或非晶结构,与富含纤维素类晶体结构物质的玉米秸秆等相比,其VS的降解率更高.醋糟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率随着有机负荷的降低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58.
广西右江东笋断面溶解氧(DO)呈现5—11月浓度较低,12月及1—4月浓度较高的变化规律。从水温、藻类呼吸、沉积物耗氧、有机物耗氧、上游来水等方面分析了东笋断面低DO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5—11月东笋断面DO浓度较低,主要是受夏季高温和水利工程运行等非污染型因素的影响。右江流域夏秋季水温较高,限制了水体DO浓度的上限。热分层现象导致百色水库中层水体DO浓度较低,而水利枢纽发电时的下泄水正是中层水体,因此,下泄水DO浓度低是导致5—11月东笋断面DO浓度低的主要原因。东笋河段沉积物和有机物耗氧对DO浓度的影响很小,藻类呼吸作用对DO浓度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859.
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区域的地表覆盖类型发生转变,大量自然景观被人造景观所替代,环境温度随之上升.研究城市空间格局与热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合肥市区2020年的Landsat 8系列遥感影像数据及ENVI和ARCGIS等分析平台,采用皮尔逊相关性与剖面线反映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再选取关联性最大的3个空间格局组成要素构建多元回归函数,以探究城市空间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 2013~2020年间,随着时间推进,合肥市高温区明显增加.对于不同的季节,热岛效应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2)中心城区内,建筑占比、建筑高度、不透水占比和人口密度明显高于郊区,而植被覆盖度呈现出郊区高于城区,且在城区主要呈现出点状分布,水体呈不规则分布.(3)城市高温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各类开发区内,而城区内其他地方则以中高温及以上温度分区为主,郊区以中低温为主.(4)各要素的空间格局与热环境之间的皮尔逊系数为正相关的有建筑占比(0.395)、不透水面占比(0.333)、人口密度(0.481)和建筑高度(0.188),负...  相似文献   
860.
利用超声速矩形湍流导管和等离子电弧加热器模拟了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壁面外流热环境,进行了平板表面冷壁热流测量和燃烧室内壁材料考核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辐射换热的影响,在选取的两个典型来流条件下,发动机燃烧室内流热环境下的冷壁热流比外流热环境下的高出21%和40%,但是冷壁热流的增量基本相当,约为0.70~0.80MW/m2。随着冷壁热流的增加,辐射换热产生的热流增量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小。材料考核时,相同配方的C/SiC复合材料在内流热环境下的表面温度高出约400℃,背面温度高出约90℃,这种差异对于发动机燃烧室内壁面材料考核至关重要,必须在材料考核试验中加以考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