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208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411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抗生素抗性菌的富集和扩散对受纳水体及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本研究从上海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四环素抗性菌株TC-1,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结果鉴定,菌株TC-1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对节杆菌属菌株的全基因组分析表明,菌株TC-1含有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包括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抗性基因.对比节杆菌属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基因簇分析表明,这些抗性基因在节杆菌属中具有普遍存在性,表明其来源于相关菌株的遗传而非单个菌株的偶然获得.鉴于节杆菌属是潜在的病原性微生物,该结论可为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致病微生物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2.
分析了影响污泥板框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以及基于"骨架构建体"的污泥调理改性机理,并结合宝山污水处理厂板框压滤脱水单元的现场实践,从运行角度对其展开节耗分析.论文认为:(1)今后应加强其他类型"骨架构建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期为污泥脱水单元的节能降耗奠定基础;(2)该厂现状水质条件下,调整石灰投量、挤压脱水时间分别为0.24 kg/kgDS、35 min时可得到良好污泥脱水效果,同时节约污泥处理成本约21.4%.  相似文献   
913.
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讲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问题的解决最终取决于经济和环境两者关系的有效互动。供给侧改革作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对新时期的环境保护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环境保护应该紧紧依托供给侧改革的窗口机遇期,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和治理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14.
何腾霞  倪九派  李振轮  孙权  冶青  徐义 《环境科学》2016,37(3):1082-1088
分别采用高浓度的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有机氮模拟废水和铵态氮与硝态氮、铵态氮与亚硝态氮混合模拟废水,研究耐冷反硝化细菌Arthrobacter arilaitensis Y-10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以及同时硝化和反硝化能力,通过测定Y-10菌株在整个脱氮过程中的D600值,分析细菌生长与生物脱氮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耐冷菌株Arthrobacter arilaitensis Y-10具有很强的硝化和反硝化能力,15℃条件下,4 d内分别可将铵态氮由208.43 mg·L~(-1)降至72.92 mg·L~(-1),去除率65.0%;硝态氮由201.16mg·L~(-1)降至0 mg·L~(-1),去除率为100%;亚硝态氮由194.33 mg·L~(-1)降至75.43 mg·L~(-1),去除率为61.2%.该菌只在含硝态氮的模拟废水中才会产生亚硝态氮积累;此外,在混合模拟废水中,以去除铵态氮为主.总之,Arthrobacter arilaitensis Y-10能在15℃条件下有效进行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作用,在不同无机氮混合模拟废水中对铵态氮的去除率高达80.0%以上.  相似文献   
915.
以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Z5菌株(CCTCC M2012445)为菌种资源,探讨了其在外源电子供体条件下以纳米颗粒形式回收溶液中钯的可能性,研究了工业废液(IW)、废旧电路板(PCBS)和废汽车催化剂(SAC)3种模拟废水中钯的回收率,分析了废水中其它离子对钯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粪肠球菌Z5菌株可以从3种模拟废水中回收钯纳米颗粒.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回收产物为10 nm左右粒径的钯纳米颗粒,主要分布于细胞周质.3种废水中钯的回收率依次为IWSACPCBS,其中吸附率依次为99.8%(6 h)、99.7%(8 h)、90.3%(12 h),还原率依次为99.9%(4 h)、99.9%(6 h)、80.4%(36 h).模拟废水中Pt(Ⅳ)、Ag(Ⅰ)、Cu(Ⅱ)、Au(Ⅲ)和Fe(Ⅱ)对钯的还原和吸附过程都存在影响.具体地,钯的还原效率受影响程度依次为Au(Ⅲ)Pt(Ⅳ)Cu(Ⅱ)Ag(Ⅰ)Fe(Ⅱ).进一步将回收所得的纳米钯掺杂四氧化三铁,可应用于非均相芬顿反应中染料亚甲基蓝降解,80 min内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为96.7%,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16.
李燕  朱琳  刘硕 《环境科学》2009,30(1):248-253
为进一步了解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水生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机制,以单细胞藻类生长及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为指标,对铅和汞单一及联合胁迫对四尾栅藻的毒性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铅[Pb(NO3)2]和汞(HgCl2)单一胁迫对四尾栅藻生长抑制的96h EC50分别为0.678 9 mg/L和0.140 1 mg/L,二者的联合作用相加指数AI为0.009,表现为典型的相加作用.经铅、汞单一及联合染毒12 h后,栅藻体内GSH含量降低到对照组的70%左右,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保持水平上的稳定;GST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先上升后下降,联合染毒高浓度组中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活性抑制,抑制率为13.04%;GPx活性整体受到明显抑制并随浓度增加而持续下降,最低值仅为对照组的38.77%.铅、汞联合胁迫对四尾栅藻体内GSH含量、GST及GPx活性的影响也验证了二者之间的联合作用关系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917.
根据我国北方地区铁路洗浴用热水采用蒸汽锅炉作为热源的特点及面临被淘汰的情况,介绍了CO_2空气源热泵的技术特点和节能环保特性,对利用CO_2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源的热水系统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对储热容积、热源配置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18.
以实验室培养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oginos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2,2′,4,4′-四溴联苯醚(BDE-47)污染沉积物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7-乙氧基-3-异吩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的影响,以揭示BDE-47与这些酶活性之间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水平BDE-47污染沉积物暴露后,铜锈环棱螺肝胰脏SOD和CAT活性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剂量或时间依赖性效应,BDE-47可引起铜锈环棱螺肝胰脏的氧化应激,高剂量(≥160ng.g-1)BDE-47的长时间暴露可导致SOD和CAT活性显著下降,提示细胞出现氧化损伤.SOD对BDE-47胁迫的敏感性高于CAT.铜锈环棱螺肝胰脏中SOD和CAT可以作为指示低水平BDE-47污染沉积物胁迫的生物标志物.BDE-47不能诱导铜锈环棱螺肝胰脏EROD活性,但高剂量(≥160ng.g-1)或长时间BDE-47暴露则导致EROD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19.
四溴双酚-A和五溴酚对红鲫甲状腺激素和脱碘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红鲫(Carassius auratus)分别暴露于0.5mg·L-1四滇双酚-A(TBBPA)和0.1 mg·L-1五澳酚(PBP)中28 d,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红鲫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脏脱碘酶活性.结果显示,TBBPA能使红鲫血清TT4和TT3水平降低,rT3水平、肝脏脱碘酶ID2和ID3活性升高.PBP对红鲫甲状腺系统的干扰要小于TBBPA,它对红鲫血清TT3水平和ID2活性几乎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TBBPA和PBP能够干扰红鲫体内甲状腺激素的稳态,加速甲状腺激素在肝脏内的转化和代谢;这可能是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与运载蛋白的结合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20.
为评估多环芳烃与重金属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海洋底栖多毛类早期发育的影响,本文选取苯并(a)芘(BaP)和镉(Cd)作为目标污染物,进行了二者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口和海湾的双齿围沙蚕(Pernereis aibuhitensis)3刚节疣足幼体发育影响的72 h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1)单一污染胁迫下,BaP对沙蚕幼体的毒性作用显著(P<0.05),致畸效应明显,而Cd对沙蚕幼体的毒性作用不显著(P>0.05),当Cd浓度最高为2000μg/L时幼体正常发育的比例仍高达82.3%;沙蚕3刚节疣足幼体非正常发育的BaP和Cd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25.03μg/L和13.3 g/L。(2)复合污染胁迫下,幼体发育受BaP+Cd低浓度配比组合(0.5+5,0.5+50,5+5,5+50μg/L)的影响较小,复合毒性以拮抗作用为主;但受BaP+Cd高浓度配比组合(50+500,50+2000,500+500,500+2000μg/L)的影响显著增大(P<0.05),复合毒性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