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4篇
  免费   861篇
  国内免费   509篇
安全科学   1364篇
废物处理   136篇
环保管理   1060篇
综合类   2865篇
基础理论   274篇
污染及防治   328篇
评价与监测   112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363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5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为了解重金属污染对海洋鱼类热休克蛋白(HSPs)基因表达的影响,将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分别暴露于1.6、8、40、200、500μg·L~(-1)Cd、Pb溶液中,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 P)定量检测褐菖鲉肝脏HSP60、HSP70、HSP90、HSC70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Pb仅在40μg·L-1时显著抑制HSP60、HSP90、HSC70 mRNA表达量,8μg·L~(-1)时即可显著抑制HSP70 m RNA表达量,并在40μg·L~(-1)时达到最小值;Cd对HSP60、HSP90、HSC70的诱导不明显,但能显著诱导HSP70,并在500μg·L~(-1)时达到最大值。相比之下,褐菖鲉肝HSP70基因对重金属Cd、Pb污染较为敏感,有潜力成为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的预警分子。  相似文献   
912.
中国地区人为热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全国各省份的非再生能源消费资料和2.5min×2.5min分辨率的人口格点数据,对中国地区人为热排放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讨论了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地区人为热通量随时间持续增长,特别是在2000年后增长加速,1985年到2000年从0.09W/m2增长到0.16W/m2,而到2013年已经增长到0.38W/m2.中国地区的人为热排放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在华北、华东和华南,由于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人为热的污染很严重;在华中地区,人为热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圈;在东北地区,以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为中心的城市区域人为热污染也较为严重;而在西北和西南的大部分地区,人为热排放量很小,仅在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区域较大.历年来全国年均人为热的最大值都出现在上海,其中2010年最大,为113.5W/m2,上海人为热排放的年均值增长明显,可达到0.6W/m2/a.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为热的排放愈来愈强,热污染对城市和区域的气候以及空气污染的影响也会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13.
虞洋  杨玉兰 《环境工程》2015,33(5):153-156
建筑使用者热环境改善行为对建筑能耗具有重要影响。对杭州市某办公建筑开展夏季空调使用行为测试。较高的空调使用率以及空调设备对室内热环境的显著改善说明空调使用是该地区夏季采用的主要降温措施。采用逻辑回归构建出夏季空调开启率预测模型。根据所构建的夏季空调开启率预测模型,得出测试房间空调开启室外耐受温度为32.0℃。根据测试期间空调开启时刻温度,得出空调开启室内耐受温度为28.7℃。  相似文献   
914.
热水解预处理强化了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但同时增加了微生物受游离氨抑制的风险.对比传统工艺,在有机容积负荷率1.74~4.27gVS/(L·d)条件下,研究了游离氨(FA)对热水解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工艺甲烷产量较传统反应器提高89%~121%,有机去除率提高1.21~1.46倍.但同时导致系统中游离氨浓度达89~382mgN/L,显著高于传统工艺中37~84mgN/L的范围.游离氨毒性测试显示,传统工艺中FA浓度从43mgN/L升至84mgN/L,没有抑制解乙酸产甲烷途径,而组合工艺中FA升至264mgN/L时,表现出抑制作用,尽管厌氧菌对高浓度FA表现更强的驯化趋势.结合氮负荷试验, FA浓度与基质利用能力,解乙酸产甲烷途径抑制程度和挥发性有机酸积累的关系表明,高有机负荷条件下组合工艺效率可通过控制氮负荷优化.  相似文献   
915.
湿热水解预处理对餐厨废弃物液相物质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湿热水解预处理温度(80、120、150和200 ℃)、时间(40、50、60和70 min)、加水量(40%、60%、80%和100%)的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湿热水解预处理对餐厨废弃物液相可浮油脱出量、ρ(CODCr)、糖类、ρ(VFA)(VFA为挥发性脂肪酸)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餐厨废弃物经湿热水解预处理后可浮油脱出量明显提高. 在150 ℃、加水量40%、处理60 min的湿热水解条件下,可浮油脱出量(67.7 mL/kg)最高,比未经预处理的对照组提高了2.65倍;同时,ρ(还原糖)和ρ(总糖)也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6.29%和38.92%.随着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ρ(CODCr)不断升高,在200 ℃、加水量40%、处理70 min的湿热水解条件下,ρ(CODCr)最高为109.729 g/L,比对照组提高了1.39倍. 经湿热水解预处理后,ρ(VFA)也呈显著增加,在200 ℃、加水量100%、处理40 min的湿热水解条件下,ρ(VFA)达到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66.26%.预处理后,ρ(乙酸)、ρ(丁酸)升高,ρ(乙醇)降低. 方差、极差综合分析表明,在湿热水解过程中,温度是影响餐厨废弃物液相物质转化的主控因子,其次是加水量和时间.   相似文献   
916.
以液氨作为还原剂,在日产500 t的浮法玻璃熔窑上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工艺的试验研究。该烟气氮氧化物的原始质量浓度为1 930 mg/m3,通过SCR试验装置,在实际烟气工况下,考查了反应温度、空速、氨氮摩尔比等因素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综合考虑经济因素,确定了该工艺最佳工况温度为382℃,空速为5 000 h-1,氨氮摩尔比为0.9。试验结果显示,在最佳工况条件下,脱硝效率可达到82.81%,出口处NOX质量浓度为332 mg/m3,NH3质量浓度小于1.0 mg/m3,远低于排放标准中限定的NH3质量浓度(2.5mg/m3)。  相似文献   
917.
采用模型试验,基于3×3预制群桩,模拟了预制桩的施工过程,研究了周围土体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沉桩过程中,桩区内外地表土体水平变形和隆起变形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孔隙水压力是不断增大的,桩底孔压大于桩身中部孔压,在桩区外,孔隙水压力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减小。就影响范围而言,预制桩施工的影响范围达到1倍桩长左右。试验结果对软土地区预制桩施工具有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18.
丁树庆  胡鹏  靳慧  胡静波 《安全》2014,35(9):8-11
本文针对带有未焊透缺陷的焊缝试件,进行了疲劳寿命试验,对相应的疲劳数据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为起重机焊缝疲劳性能研究积累数据,可为今后相关规范规程的编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19.
贾琳瑜  周勇  胡洋  程旭东 《火灾科学》2014,23(3):155-161
在开敞空间条件下利用油池火模拟不同的火灾场景,对火源燃烧阶段和燃烧结束后钢管混凝土柱的温度变化进行研究。测量了燃料质量变化和钢管混凝土柱的温度分布等参数,分析不同火灾场景下钢管混凝土柱轴向、横截面的温度变化,并以实验工况HS3为例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分析了火源的燃烧时间、热释放速率对钢管混凝土柱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柱纵向温度分布与横向温度分布一样都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其表面钢管温度变化受火场热释放速率影响较大,而内部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则主要受火场持续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