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流化床焚烧炉污泥焚烧工艺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研究以德国Stuttgart M櫣hlhausen污水处理厂的鼓泡式流化床焚烧炉为主要研究对象 ,分析了污泥处理和焚烧工艺流程及其特点 ,探讨了鼓泡式流化床焚烧炉污泥焚烧的工艺特性。  相似文献   
82.
二段往复炉排焚烧炉炉拱的优化辅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二段往复炉排焚烧炉炉拱的优化设计 ,运用PHOENICS软件进行炉内流场的模拟 ,研究炉拱形状和尺寸对流场的影响。通过模拟发现 ,后拱后移可以避免压火现象 ,保证炉膛空间良好的火焰充满度 ,但存在最佳后移尺度 ,以同时保证喉口位置烟气湍流效果强烈 ,充分发挥炉膛后拱和前拱的辐射及对流传热的效果。根据炉内气流湍动情况以及风速的范围 ,确定在原设计基础上将后拱后移 0 5m为最佳炉膛尺寸  相似文献   
83.
二次风口的合理布设是实现炉膛内气体混合均匀、反应完全的有效措施之一,运用CFD技术进行二段往复炉排焚烧炉二次风口的辅助设计,借助PHOENICS软件模拟二次风口对炉内流场的影响.通过模拟发现,二次风口的布设可明显提高烟气的湍流程度,前后墙各设一排直径为0.04 m的二次风口可以实现最佳的炉膛流场工况.  相似文献   
84.
文中详述了焚烧炉中二恶英废气产生的原因,针对产生原因提出控制方法,并总结出治理二恶英废气的措施。提出了今后对二恶英的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85.
分析了国内高分子废弃物焚烧炉高端市场的概况,阐述了高分子废弃物完全燃烧的机理,提出高分子废弃物的资源化必须与热能转化/灭害减量相结合;高分子废弃物具有热能资源的价值法则,将会引发焚烧炉高端市场结构的深层次变革。  相似文献   
86.
潘庆 《环境工程》2007,25(2):62-66
采取AB型热解两次焚烧(3T控制)和烟气净化处理新技术进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工艺设计,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能有效地处理医疗废物,具有无二次污染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好等优点,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天然气开采过程使用三甘醇脱水装置吸收脱出天然气中的水分,其精馏柱尾气含有挥发性有机物(VOCs),目前主要采用分离吸附技术、焚烧炉焚烧和引射增压回收技术进行尾气处理。文章分析各类尾气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应用实例,对比了各类技术的优缺点、污染物排放和资源利用情况,推荐通过尾气治理实现VOCs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水引射增压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88.
二污染极其在垃圾焚烧中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二的毒性及其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并就在垃圾焚烧中如何控制二的产生及焚烧后残渣、飞灰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
90.
Chlorine source is indispensable for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 and furan (PCDD/F) formation during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incineration. Inorganic chlorine compounds we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ir effects on PCDD/F formation through heterogeneous synthesis on fly ash surfaces. A fly ash sample obtained from a fluidized bed incinerator was sieved to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which served as the PCDD/F formation sources. The capability of different metal chlorides which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PCDDs/Fs was found to follow the trends: Na < Mg < K < Al < Ca, when two particle fractions of >177 μm and 104-125 μm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However, the capability of NaCl, MgCl2 and KCl did not seem much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whereas CaCl2 and AlCl3 were much more active in PCDD/F formation. NaCl and MgCl2 were relatively effective to produce more PCDDs, while KCl, AlCl3 and CaCl2 generated more PCDFs during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ccurring on fly ash. 2,3,7,8-TCDF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the toxicity of the PCDDs/Fs formed from inorganic chlorine sources. Decreasing the sizes of fly ash particles led to more active formation of PCDDs/Fs when NaCl was used as inorganic chlorine in the experiment. The highest PCDDs/Fs produced from particles with size <37 μm, while the lowest PCDDs/Fs produced from particles with size >177 μm. The toxicity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size of the fly ash particles. The formation of PCDDs was mainly facilitated by the two size fractions, 104-125 μm and <37 μm, while formation of PCDFs was favored by the two other size fractions, >177 μm and 53-104 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