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1.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污染严重。加大煤炭的深加工,发展煤的转化利用技术,提高煤炭的燃烧率,是解决大气污染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污泥焚烧残渣中重金属总量、形态分布及浸出毒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厌氧消化污泥与未消化污泥焚烧残渣中Cd、Pb、Cr、Zn的浸出稳定行为,结果表明:厌氧消化污泥焚烧残渣中重金属Cd、Pb、Cr、Zn的含量明显低于未消化污泥;污泥经焚烧处理后,重金属的存在形态总体上都是从不稳定态向稳定态转移,这一趋势厌氧消化污泥更为明显;在重金属浸出方面,只有未消化污泥在600℃焚烧5 min1、5 min的残渣中Cd的浸出浓度高于标准允许值1 mg/L,其余均低于标准值。  相似文献   
93.
为解决粉煤灰提取有价成分后固体残渣中由于含氟硅酸盐而难以利用的问题,利用氟硅酸盐在微晶玻璃制备中可作成核剂的特性,提出了将两条工艺路线相结合的新方法,即以该类固体残渣为原料制备微晶玻璃,实现此类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等温晶化制度对产品进行晶化处理。研究表明,晶化产物中生成了大量以镁橄榄石为主晶相的微晶体,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
95.
对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底泥中的18个样品进行研究,分别用冷原子荧光仪和总有机碳测定仪测定,对底泥中的汞的总量和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汞在底泥中的含量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可交换态很少,占总合量的0.04%~1.839%,总有机碳的含量与汞的总量分布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
介绍一种先进的废水回用工艺.在煤制油CTL废水回用中采用了BACF和超滤、反渗透双膜的新工艺进行了成功回用.氧气由安全廉价的工业氧气瓶提供,采用新式增氧法替代了传统臭氧.  相似文献   
97.
从煤矸石中提取氧化铝,废气和废液作封闭循环,并用残渣直接煅烧硅酸盐水泥熟料,是煤矸石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综合利用新工艺。本文通过对其工艺过程和产品性能的描述,确定了氧化铝提取率与其单位成本和残渣组成的关系,揭示了残渣中几种主要组成对煅烧工艺的影响,并对废气循环和溶液碳化分解的pH值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8.
较系统地研究了氯化残渣、矿渣、熟料、激发剂等掺量对低熟料水泥强度的影响;找出了利用氯化残渣生产低熟料水泥的最佳条件;并对低熟料水泥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表明,利用氯化残渣可生产425^*低熟料水泥,工业废渣的利用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99.
采用欧共体标准局提出的BCR三步提取法和Rauret等提出的改进BCR连续提取法并联用ICP-AES光谱分析,对湖北金瓶山某矿业有限公司矽卡岩型白钨矿伴生的铅、锌、砷三种有毒有害元素在尾矿库中不同放置时间的尾砂,即新鲜尾砂、沉浸尾砂、陈放尾砂中的赋存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得出尾砂污染防治及其综合利用启示。结果表明:尾砂中三种有毒有害元素铅、锌、砷的含量都随着尾砂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体现尾矿库对有毒有害元素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尾砂中三种有毒有害元素都以新鲜尾砂中的可交换态居高,陈放尾砂中的可交换态最少;尾砂中三种有毒有害元素主要以稳定形态存在,正常的综合利用条件对于环境较为安全,其中最稳定的是砷元素,稳定性较差的是铅元素;可考虑通过对选矿废水净化处理、尾砂置放时间延长等方式尽可能使尾砂中的非稳定态元素释放,增大其残渣态的比例,从而确保尾砂的安全存放。  相似文献   
100.
华东理工大学颜涌捷教授的团队,承担了国家863重大课题“纤维素废弃物制取燃料乙醇技术”,经过近20年的潜心努力研究,在生物质制取燃料乙醇的工艺上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生化和热转化方法,以生物质水解和水解残渣综合利用的方法。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以生产液体燃料和副产化工产品的方法,提高其经济性,在国内首先建成以纤维素废弃物制取燃料乙醇的示范工程,达到年产600t的规模,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工艺,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多项,已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中国石油短缺,生物质丰富,每年产生的秸秆就达7.2亿t,加上其他生物质,数量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