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7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巷道放顶煤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可靠性和人 -机工程学理论 ,建立了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人 -机 -环境系统可靠性模型 ,给出了系统可用度和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结合开滦马家沟矿 972 3工作面人 -机-环境系统分析 ,探讨了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理论分析及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模型能简便地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 ,准确预测系统可用度和生产能力 ,从而为指导矿井设计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倾角和循环流量对平板型光催化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平板倾角和循环流量对平板反应器流动特性和性能的影响 ,并讨论了以太阳光为辐射光源时平板型反应器的最佳倾角问题 .研究表明 ,平板上液体体积 (V)和水膜厚度 (b)与倾角 (β)、循环流量 (Q)分别存在定量关系 .入射辐射条件相同时 ,在悬浮催化剂体系中 ,平板倾角越小 ,循环流量越大 ,反应器性能越高 ;在固定催化剂体系中 ,平板反应器 (长 1m,宽 0.48m)的性能最佳时的循环流量为 500L/h、倾角为 10°,相应雷诺数为 286.无论在悬浮催化剂还是固定催化剂体系中 ,周期性地辐射能提高反应速率 .  相似文献   
73.
结构面对隧道围岩变形及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运用三维离散元方法(3DEC)研究结构面分布特征,重点是结构面线密度1/λ、强度和倾角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总结了结构面分布与围岩变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结构面强度较低的情况下,结构面线密度对隧道变形的影响较大,其影响可分为两种情况:①λ≤0.2时,围岩的弯曲变形大于沿结构面的剪切变形,属于应力型大变形;②0.2<λ≤0.4时,沿结构面的剪切变形大于围岩的弯曲变形,属于结构型大变形。结构面倾角主要影响围岩大变形发生的位置。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国内工程实例实测变形资料相对比,发现一致性较好。本研究结果对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以及施工设计具有借鉴意义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4.
为深入研究极近距离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两带”的动态发育规律,采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袁店一矿824工作面覆岩“两带”的裂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从岩层层向拉伸率角度,研究上覆岩层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垮落程度,考虑角度影响推导出岩层弯曲下沉边缘段变形前后的长度计算公式,根据覆岩的碎胀特征计算各岩层的最大下沉量,预测垮落带和裂隙带的范围分别为30.2~41.2 m和70.7~78.2 m;采用3DEC数值模拟分析该矿824工作面开挖后上覆岩层垮落的基本形态和裂隙分布规律,结合其应力、位移云图和监测线位移曲线的分布特征,得出垮落带和裂隙带的高度分别为32.50 m和77.25 m;采用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系统,监测工作面前方80 m处上部顶板的受力情况,得出受采动影响的光纤应变呈起伏变化,且应变分布与地层岩性存在对应关系,得出垮落带高度约30.4 m,裂隙带高度约74.8 m,验证采用层向拉伸率和覆岩碎胀性2个方面来预测工作面覆岩“两带”高度的合理性,可为类似方面的研究与施工提供相应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5.
针对定量确定合理钻孔间距困难问题,基于损伤力学和多场耦合理论,建立了水力压裂和瓦斯抽采的煤层流固耦合模型,包括和水运移场、应力场以及孔隙度、渗透率演化方程,并采用Comsol联合Matlab求解,研究了不同钻孔间距时压裂和抽采过程中煤层弹模、损伤值、渗透率、瓦斯压力、抽采量和压裂贯通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耦合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煤层水力压裂和瓦斯抽采过程;压裂贯通时间与钻孔间距呈指数增长关系;在马堡煤矿,当钻孔间距为4~8 m时,压裂损伤区在抽采孔贯通,渗透率呈“n”型曲线,瓦斯抽采后,瓦斯压力迅速下降,抽采有效区随间距的增加而增大;当钻孔间距为9~12 m时,压裂损伤区未贯通,煤层渗透率呈“m”型曲线,抽采有效区随间距的增加而减小,与间距4~8 m相比,瓦斯抽采量较小。  相似文献   
76.
<正>煤炭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料,但在煤炭的开采、加工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染和废弃物,如矸石、井下废气、粉尘、污水等,严重污染环境,而控制污染的措施之一就是清洁开采。采煤过程中排放的矸石,主要来源于井下岩石巷道掘进、半煤岩巷掘进、煤仓和溜煤眼的掘进以及采煤工作面的矸石(掺入煤炭中的顶、底板岩石或煤层夹矸中的岩石)。它与矿井开拓系统和采区巷道布置紧密相关。随着  相似文献   
77.
“三软”煤层综放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典型工作面为例研究了煤体注水、自动喷雾、磁化水喷雾、化学防尘等综合防尘技术在“三软”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实施方法,并对应用中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8.
鄂尔多斯地区的煤层埋藏浅,表土层厚度对地表漏风影响明显,继而导致采空区的自燃危险区域发生变化。为此以某煤矿42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先通过二维离散单元程序UDEC模拟确定地表与采空区连通时的表土层厚度范围,再根据该模拟结果建立不同表土层厚度条件下的采空区漏风模型,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采空区上覆基岩厚度一定、表土厚度小于74 m时,煤层开采后地表裂隙会与采空区连通,从而导致地表漏风;表土层厚度越小,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范围和地表漏风量就越大,两者近似呈对数函数关系;地表漏风不但使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范围明显增大,而且使回风侧宽度大于进风侧宽度。  相似文献   
79.
数值模拟结合SF_6示踪法确定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有效半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确定煤层钻孔的瓦斯抽采有效半径,实现最优钻孔设计及最佳抽采效果,根据煤层瓦斯流动理论与煤岩体变形理论,建立钻孔抽采煤层瓦斯的气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利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模拟SF6气体在瓦斯渗流场内的运移过程。利用SF6气体示踪法进行现场测试。依据相似定律,结合模拟与实测结果确定钻孔抽采有效半径的范围。以黄陵集团一号煤矿306工作面为例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在钻孔直径为94 mm,抽采负压为15 kPa的条件下,预抽30天后,试验工作面抽采有效半径为5.88 m。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究采动条件下采场上覆岩层的变形-开裂-运动过程,利用自主开发的适于准静力计算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针对常村煤矿S6-7工作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随工作面推进距离增加,首先,直接顶出现裂缝;然后,采场上覆岩层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下沉和离层;之后,直接顶垮落,其上岩层破断,并发生明显的弯曲变形、下沉和离层,采空区局部闭合.此后,上述过程循环往复.2)将工作面煤壁前方和开切眼后方上覆岩层最大主应力大于0的最大范围定义为采动影响范围,通过分析悬露岩层长度和弯矩的变化解释了上述两部分采动影响范围的演化规律.3)通过分析工作面煤壁前方煤层支承压力峰值的变化解释了该部分煤层破碎区尺寸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