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4篇 |
环保管理 | 5篇 |
综合类 | 34篇 |
基础理论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针对煤层瓦斯含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该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小样本、非线性预测的问题,并发挥了主成分分析法消除输入变量间相关性的优点,减少了输入变量个数,提高了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通过实证分析,该模型的预测精度高,能够直接用于煤矿现场预测煤层瓦斯含量。 相似文献
182.
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探究深孔控制爆破技术在深埋低透高瓦斯煤层防突方面的适用性。考虑爆炸波、爆生气体、煤层原始瓦斯压力、煤层地应力对裂隙的作用。研究深埋低透高瓦斯煤层深孔控制爆破裂隙的扩展的过程、机理及防突效果。对比了理论分析结果和典型的现场试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煤层深孔控制爆破致裂,是在爆炸波的动态冲击震裂和爆生气体及煤层瓦斯压力的尖劈压裂作用下共同完成的;深埋高应力煤层深孔控制爆破机理与常规浅孔采掘爆破机理不同;控制孔在高应力煤层中的导裂作用并不显著,其主要起到卸压孔和抽放孔的作用。几个典型的高应力低透突出煤层的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深孔控制爆破技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增透效果,且均未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相似文献
183.
本文根据急倾斜不稳定煤层的赋存条件,运用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工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184.
185.
单一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的区域防突问题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本文以大平煤矿为例,通过实施水力压裂—水力冲孔—孔间压裂—二次冲孔多重水力卸压增透技术,并经过现场试验检验了该技术的区域防突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多重水力卸压增透技术使单一突出煤层的卸压效果更均衡,钻孔初始瓦斯抽采流量是采取单独水力冲孔措施的2.15倍,是不采取卸压措施的28倍;预抽消突达标时间缩短至6个月以内,并消除了单纯采用水力冲孔措施的卸压效果不均衡、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区域防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6.
188.
针对煤层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众多且各因素间呈复杂非线性的特点,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支持向量机(SVM)的理论基础,构建了PCA-SVM的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SPSS20.0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模块对影响煤层瓦斯涌出量的12个因素进行降维,提取其中3个最能反映原始数据本质特征的主成分因子,再将主成分因子的前25组数据作为训练集,后10组数据作为测试集,借助MATLAB中的LIBSVM工具箱进行支持向量机预测,最后将PCA-SVM、SVM及使用较为广泛的多元线性回归3种方法的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预测结果表明PCA-SVM模型在预测精度、稳定性方面都优于其他两种预测方法,更适合煤层瓦斯涌出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9.
以急倾斜开采防水隔离煤柱留设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作为主要手段,对急倾斜煤层上部覆岩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煤层开采过后上覆岩层运动与水平煤层有较大差异,呈现岩层运动不对称垮落,煤柱裂隙发育度应该为左高右低,急倾斜煤层隔水煤柱上部塑性区宽度大于下部塑性区宽度,呈非对称分布。通过数值模拟得出,35 m保护煤柱下,上工作面裂隙发育高度大于下工作面,两工作面断裂拱发育不对称;煤柱中间区域位移量较小,可以满足生产要求;煤柱在上下两工作面作用下,压力峰值较高,达到18 MPa,上工作面靠近煤柱侧压力也较高,整个支承压力曲线呈现多个波峰波谷。 相似文献
190.
为了解夹矸厚度对含矸煤层煤壁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推导出夹矸层剪切破坏力学模型,进而建立含矸煤层煤壁稳定性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夹矸厚度下的煤壁前方水平位移、垂直应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煤壁前方产生失稳影响区主要位于夹矸层周围,形成以夹矸层为中心的凸出区域;夹矸厚度较小时,夹矸层呈现出多块体联合破坏形态,而夹矸厚度较大时,夹矸层出现单块体逐个破断现象;力学分析得知:夹矸层破坏面发生剪切破坏的危险系数随着夹矸厚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