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82篇 |
免费 | 741篇 |
国内免费 | 108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42篇 |
废物处理 | 451篇 |
环保管理 | 736篇 |
综合类 | 4647篇 |
基础理论 | 571篇 |
污染及防治 | 722篇 |
评价与监测 | 275篇 |
社会与环境 | 202篇 |
灾害及防治 | 1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30篇 |
2023年 | 186篇 |
2022年 | 260篇 |
2021年 | 290篇 |
2020年 | 227篇 |
2019年 | 193篇 |
2018年 | 157篇 |
2017年 | 208篇 |
2016年 | 319篇 |
2015年 | 341篇 |
2014年 | 499篇 |
2013年 | 374篇 |
2012年 | 391篇 |
2011年 | 388篇 |
2010年 | 352篇 |
2009年 | 372篇 |
2008年 | 433篇 |
2007年 | 454篇 |
2006年 | 378篇 |
2005年 | 352篇 |
2004年 | 252篇 |
2003年 | 288篇 |
2002年 | 249篇 |
2001年 | 187篇 |
2000年 | 188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134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105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10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基于常熟河网原型调水实验和水功能区划,建立了感潮地区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对常熟河道水质降解系数及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并按照点源和面源对区域内污染源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常熟河网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值和现状削减量的计算,为该地区的水污染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2.
珠江三角洲河网的水环境问题和影响因素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三角洲河网的水体污染严重,水生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水环境容量形势严峻,治理任务艰巨。受人类经济活动、水资源时空分布、潮汐回荡、盐水入侵和人为浪费等因素的影响,河网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其中,人文因素是造成水质污染和水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此,需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来保护河网的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23.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不同浓度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毛细管膜在不同浓度的污泥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时膜污染情况的研究,考察了膜组件水通量随污泥浓度而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025MPa、膜面流速为0.8m/s和温度为30℃的条件下,污泥浓度增大,膜水通量随之下降,并与污泥浓度呈对数关系。同时,表明导致膜污染水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泥饼阻力。 相似文献
224.
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其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含量和成分会因水源地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了解是保证强化混凝效果的基本前提。不同混凝条件下,强化混凝的主导作用机理不同。铁盐混凝剂、较低pH值、较高混凝剂投量和阳离子有利于提高强化混凝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5.
焦化冷焦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延迟焦化装置冷焦水的污染问题,提出了由水--水混合器注水降温技术、重力沉降技术、旋流分离技术、空冷器技术集成的“冷焦水密闭循环处理技术”,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6.
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微絮凝-超滤工艺中,相同混凝剂投加量(相同金属摩尔浓度)下铁盐比铝盐的混凝效果好;微絮凝-超滤工艺的最佳絮凝时间为120s左右;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为2.2mg/L(以Fe计)。微絮凝-超滤工艺在改善出水水质和缓解膜污染方面均优于直接超滤工艺。微絮凝-超滤工艺的出水水质均符合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要求。 相似文献
227.
228.
229.
通过HNO3-KOH对活性炭进行改性,采用扫面电镜(SEM)、比表面积分析(BET)、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Boehm滴定法对改性前后的活性炭进行表征,研究了改性前后的活性炭在不同条件下对微污染水源水中Ni2+的吸附能力和动力学。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炭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数量增加,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均略有降低,孔径变化不明显。在Ni2+浓度为0.4 mg·L-1,改性活性炭投加量5.0 g·L-1,温度30 ℃时,反应1 h去除率可达95.55%,剩余Ni2+浓度为0.017 8 mg·L-1,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要求。相同条件下,改性前活性炭对Ni2+的去除率仅为74.45%,剩余Ni2+浓度达不到标准要求。活性炭对Ni2+的等温吸附更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30.
为了探讨黑臭河道沉积物可转化态氮(TF-N)的赋存对上覆水的影响,以典型黑臭水体——南淝河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将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分为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浸提态氮(WAEF-N)、强碱浸提态氮(SAEF-N)和强氧化剂浸提态氮(SOEF-N),研究南淝河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形态受排口类型和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及其与上覆水氮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淝河沉积物可转化态氮以TF-NO3--N为主,占TF-N的88.57%±6.13%,而TF-NH4+-N仅占TF-N的11.43%±6.13%;从赋存形态的角度看,南淝河沉积物中SOEF-N相对含量最高(57.48%±3.67%),WAEF-N次之(26.16%±3.10%),SAEF-N和IEF-N较少,其相对含量分别为10.30%±4.85%和6.05%±1.73%;沉积物中TF-NH4+-N含量受排口类型的影响较为敏感,且4种赋存形态氮含量受排口类型影响的规律各不相同。另外,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IEF-N影响较大,而CEC影响着WAEF-N含量。上覆水中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含量与沉积物IEF-N含量之间的显著相关(P4+-N赋存含量越多,释放到上覆水体的可能性越大。研究结果表明黑臭水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调控沉积物可转化态氮形态给黑臭水体内源污染控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