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407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74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81.
麻路  陈维  廖军帅  徐波 《四川环境》2012,31(3):37-41
以不同长链脂肪酸、四乙烯五胺为原料合成油田注水缓蚀剂,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了最优合成条件。采用静态挂片法评价了产品的缓蚀性能,并考察了用量、温度对其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此类缓释剂在用量800mg/L、相对低温的条件下缓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82.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水中四环素在天然和CaCl2改性沸石上的吸附行为及机制。实验表明,天然沸石对四环素具有吸附能力,CaCl2改性可以提高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实验所用2种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D-R等温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吸附过程包含离子交换作用。通过对天然和改性沸石吸附四环素前后溶液中主要阳离子浓度变化分析证实了该吸附过程包含离子交换作用。实验研究了pH值变化对沸石吸附四环素的影响,当pH=3~5时,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量均随pH值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而pH=5~10时,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量变化均不明显,推测可能是离子交换作用和化学沉淀吸附作用所致。另外,实验还初步探索了溶液离子强度对沸石吸附四环素的影响情况,随着溶液中Na+和Ca2+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量先急剧降低随后趋向平稳,进一步说明了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不是由单一机制控制的。  相似文献   
683.
简述了采用跌水曝气沸石床工艺预处理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跌水高度分别为0.3、0.45和0.60 m 3种情况下,原水经跌水曝气后,溶解氧的增加值平均为2.4、3.6和4.2 mg/L。水力停留时间平均为2 h情况下,进水COD、TN和TP分别在309-464、33~95和4.0~7.5 mg/L范围变化时,相应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47.25%、46.39%和40.75%。  相似文献   
684.
活性炭和沸石对氨氮的吸附特性及生物再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活性炭和沸石作为吸附材料,分别考察了这两种吸附材料对水体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及其生物再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和沸石对水体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其拟合度分别为0.9783和0.9303;静态吸附结果表明活性炭和沸石均具有较好的氨氮吸附性能,24 h内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为1.27 mg/g,高于活性炭的0.53 mg/g;动态吸附中沸石达到吸附饱和的时间为96 h,较活性炭达到吸附饱和的时间长,沸石显示出作为氨氮吸附剂的优越性;活性炭和沸石经过96 h的生物再生后吸附性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再生,出水中氨氮浓度比未进行生物再生前分别降低17.31 mg/L和8.32 mg/L,且都在表面形成了稳定的生物膜。  相似文献   
685.
改性沸石处理高铁锰地下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不同方法对天然沸石改性,并用改性后沸石进行了静态和动态除铁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aCl、HCl、微波方法对沸石改性,以NaCl改性效果最好。经浓度为25%的NaCl改性后的沸石铁去除率提高了13.81%,锰去除率提高了26.4%。沸石改性可以同步提高其除铁、除锰效果,且除锰效果提高更多。铁或锰的存在都能使对方单一被沸石吸附效果下降。用沸石滤柱处理高铁锰地下水,在停留时间1.0 h时,铁最高去除率为62.3%,锰最高去除率为58.3%。  相似文献   
686.
硅烷化改性沸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得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新型硅烷化改性沸石吸附剂,成本低、效果显著且稳定。通过对改性沸石表征,分析了改性对沸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一定程度降低了原沸石的晶体特征,但基本上保持了其结构组成;硅烷化改性成功地在沸石上接枝了氨基。对硅烷化沸石的特性研究,得出硅烷化沸石对Ni2+、Cu2+、Zn2+和Pb2+吸附最佳投加量为1、1、1.6和0.6 g/L,且此时对4种离子的去除率也较好;吸附动力学研究得出,其吸附过程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拟合;吸附达到平衡时,4种金属离子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1.23、17.41、15.45和59.42 mg/g;硅烷化沸石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模型,为化学吸附;在酸性条件下(pH=2~6),硅烷化沸石仍保持一定的吸附能力,具有一定的耐酸性。  相似文献   
687.
将淀粉负载到沸石表面得到新型重金属离子复合吸附剂ZLS。分别从沸石与淀粉质量比、吸附温度、吸附时间、pH与重金属初始浓度不同方面考察了复合吸附剂ZLS吸附 Pb2+、Cu2+、Ni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沸石与淀粉质量比为10:1,pH为6,吸附温度在30℃时,复合型吸附剂ZLS对Pb2+、Cu2+和Ni2+ 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ZLS对Pb2+、Cu2+和Ni2+的吸附行为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以及颗粒内部扩散模型;等温吸附数据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状态属于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688.
实验研究了酸改性沸石在剩余污泥调理中的应用。采用单因素法,以比阻作为主要参数,分别从酸浓度、酸浸时间和沸石粒度等方面来确定沸石酸改性的最佳条件。最佳的改性沸石在酸浓度为3 mol/L,酸浸时间为5 h,沸石粒径为150μm的条件下获得。利用改性沸石来调理污泥,考察改性沸石投加后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变化以及对污泥上清液中COD、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沸石可以有效的调理污泥,减小污泥的比阻,且改性后的沸石调理效果更好。当改性沸石投量为30%(污泥含固量计)时,污泥的比阻由原来的3.0×1013m/kg降到1.39×1013m/kg,滤饼的含水率由原来的92%降到64%。沸石改性前后颗粒的电镜扫描图说明其强化污泥调理的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作用。  相似文献   
689.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粉煤灰合成沸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了稀土铈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利用SEM-EDS、XRD、FTIR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以高压汞灯为灯源,对多环芳烃菲、荧蒽的降解进行了研究。实验考查了稀土铈掺杂质量分数、催化剂用量、溶液pH、目标物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研究了其光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当稀土铈含量为0.5%,催化剂用量为3 g/L,pH偏碱性时,催化效果最佳。光催化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 动力学规律,菲、荧蒽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126 min-1,0.0099 min-1。  相似文献   
690.
针对城市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问题,设计了以铜银负载沸石为基质的雨水滞留池模拟柱,用于去除合流制溢流水中的以大肠菌群为指示菌的病原微生物;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制备的载铜和载银沸石的铜、银的流失量和除菌效果,并用模拟柱进行了含不同大肠杆菌浓度的进水及合流制溢流水的除菌实验。结果表明:载铜沸石的Cu~(2+)流失量相对于载银沸石的Ag~+流失量更小;在10~5~10~7 CFU·L~(-1)的进水大肠杆菌浓度下,2种沸石柱的除菌率均在90%以上;在连续18 d的运行过程中,2种沸石实验柱对大肠杆菌浓度为10~6 CFU·L~(-1)的合流制溢流水的除菌率也保持在90%以上,且未受到水中的COD、TN、TP的影响。载铜和载银沸石基质滞留池可以有效地降低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