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7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793篇
安全科学   765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194篇
综合类   1991篇
基础理论   376篇
污染及防治   423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20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针对氧化沟弯道水流流态复杂的特点,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氧化沟弯道设置半宽导流墙前后沟内的水力特性进行了模拟,考察了弯道半宽导流墙的偏心距对氧化沟水力特性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不同工况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导流墙偏心距在0225 mm即约等于氧化沟半宽的1/8时,沟内的水力特性优于无导流墙的情况;偏心距离为225 mm时,过高和过低流速面积均最小,在0.3225 mm即约等于氧化沟半宽的1/8时,沟内的水力特性优于无导流墙的情况;偏心距离为225 mm时,过高和过低流速面积均最小,在0.30.5 m/s内的速度占总体面积的45%,氧化沟内水力特性最佳;导流墙偏心距过大,对氧化沟内水力特性的改善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形成较大的低流速区;氧化沟内设置同心半宽弯道导流墙后,同等条件下叶轮消耗的功率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42.
文章以航天器三层防护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对球形铝弹丸高速撞击三层铝板防护结构的损伤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并针对防护板间距与厚度对铝板损伤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第二层防护屏位于防护结构中间时,舱壁所受损伤最小,且增加第二层防护屏的厚度能有效减小舱壁受到的损伤。  相似文献   
43.
三峡库区几种林下苔藓的保水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三峡库区三种森林类型(松栎混交林、栓皮栎纯林、马尾松纯林)林下苔藓储量调查分析及其持水特性试验,得到不同森林类型林下苔藓储量、最大持水量、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苔藓储量最大(12.93t/hm^2),松栎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林下苔藓储量相同(9.47t/hm^2)。松栎混交林林下苔藓最大持水量为5.36mm,栓皮栎纯林为5.73mm,马尾松纯林为6.26mm。研究结果还表明,三峡库区林下苔藓持水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与森林类型无关。在只有苔藓覆盖情况下,不同森林类型林内不产生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时的最大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雨强分别为:松栎混交林林地5.36mm,5.820mm/h;马尾松纯林林地6.26mm,7.420mm/h;栓皮栎纯林林地5.73mm,6.060mm/h。  相似文献   
44.
太湖五里湖底泥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五里湖是太湖污染最严重的水域。为对其治理提供依据,在该湖区设置了4个采样点,对底泥的表层样、柱状样、间隙水样和上覆水体作了重金属和营养盐分布测试,并作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地积累指数评价,五里湖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轻度,总体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根据超出背景值的倍数分析,五里湖重金属含量顺序为Cu>Cd>Pb>Hg>As>Cr。重金属含量表层(0~5 cm)相对较低,第二层(5~10 cm)和第三层(10~20 cm)是主要的污染沉积层,这与底泥沉积特征是相对应的。表层底泥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较高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介于0.757 6~0.862 2之间,显示了污染物质的同源性。表层底泥和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明显高于湖水,相对于湖水呈可释放状态,是湖体内源污染之一。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济南市南部山区50年降雨资料的分析,得出南部山区年降雨量为648mm,降雨季节性明显,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的降雨特点;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拟合了降雨频率曲线,分析了降雨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出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频率是2%,年降雨量在640mm以上的频率是50%。最后采用一维坡地径流模型对南部山区内的典型丘陵的产流量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6.
放射性核素在近海底泥中的分布规律研究是探讨沿海核设施及核电站低放废液排入附近海域后对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实际海域条件的复杂性,如何估算放射性核素在底泥中的含量是一个至今没有搞清的课题,应用一种保守简单有效的估算方法,以一个简化实例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7.
SBR工艺污泥颗粒化对生物脱氮除磷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采用模拟配制的生活污水,研究循序间歇反应器(SBR)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和污泥沉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了状态调控阶段,反应器中形成了同时具有脱氮除磷能力的好氧颗粒化污泥,其中,反应器对COD和P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85%左右;NH3-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颗粒污泥的SVI值约为50,出水水质好,这些良好的运行性能比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前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48.
不同地域天然伊利石表面酸碱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电位滴定技术和恒定容量表面络合模式表征不同来源天然伊利石的表面酸碱性质。鉴于固体基质在酸量滴定过程中发生溶解,相应的滴定上清液被视为体系空白。考虑到水解铝、硅酸和伊利石表面活性位之间的表面络合或沉淀反应,提出两种表面质子反应模型。对其中的特例,还考虑了表面离子交换反应。模拟程序的拟合结果显示两种模型对水解伊利石体系的滴定行为均可获得满意的描述。相的的表面固有酸度常数表明样品的酸碱性质之间存在一些共性。  相似文献   
49.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有毒废水及其污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16.2L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处理以葡萄糖为共基质的含五氯酚钠(PCP-Na)有毒废水,进水COD为1100-1200mg/L,HRT为1d。结果表明,ABR 对有毒物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当进水PCP-Na小于8mg/L时,出水COD在80mg/L以下,PCP-Na在0.2mg/L以下,运行稳定。在有毒物低于抑制浓度 下反应器内参形成颗粒污泥,颗粒污泥表面为发酵产酸菌,内部为产甲烷菌,自身形成良好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固定床厌氧反应器(FBAR)在不同温度下的运行特性及微生物群落变化,比较了高温(50℃)、中温(35℃)、低温(4℃)3个温度阶段反应器产甲烷特性及古菌群落变化.结果表明;绝对产气量由大至小依次为高(50℃)、中(35℃)、低温(4℃),单位负荷产气量依次为中温(2.84L/OLR),低温(2.5L/OLR),高温(1.8L/OLR);甲烷含量依次为低温(74.5%)、中温(63.5%),高温(57.3%),不同温度阶段对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克隆文库分析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固定床厌氧反应器内部微生物群落的丰富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定量PCR分析表明:甲烷鬃毛菌是中温和高温反应器内的优势菌,低温4℃炭纤维载体和污泥中的优势菌都是甲烷微菌.从能耗、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低温条件更适合沼气发酵,而主要是以嗜氢产甲烷菌代谢途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