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4篇
综合类   500篇
基础理论   297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基于兰州市大气VOCs排放清单,选取石化厂、乙烯厂、涂料厂3个典型企业采集VOCs样品,分析其无组织排放特征,并采用MIR(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和LOH(·OH反应速率)法综合评价其化学反应活性,识别各企业的VOCs活性优势物种,同时探究不同企业特征VOCs比值.结果表明:不同排放源φ(VOCs)差异较大,范围为20.8×10-9~6 520.3×10-9.从VOCs物种构成上来看,涂料厂芳香烃占比最高,而石化厂、乙烯厂均以烷烃物种最为丰富,石化厂不同工艺VOCs物种构成略有差异.从活性上看,涂料厂VOCs活性最高,其LOH和OFP(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2 676.9 s-1和72 519.0×10-9,约为其他行业的18~1 000倍,间/对-二甲苯、乙苯、邻二甲苯等物种活性较大;其次为石化厂,其LOH和OFP分别为273.2 s-1和4 039.1×10-9,正戊烷、异戊烷、乙烯、丙烯等物种活性贡献率高,其中柴油工艺对石化厂VOCs活性贡献率最大;乙烯厂的OFP最低,其LOH和OFP分别为4.6 s-1和69.7×10-9,其VOCs活性主要来自乙烯、丙烯、正丁烯等烯烃物种.各工业源BTEX(苯、甲苯、乙苯及3种二甲苯异构体的合称)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对于指示不同VOCs来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同源比值的重叠性也表明并非全部VOCs来源可以通过特征物种比值来区分.研究显示,控制工业源特别是涂料与石化工业VOCs的排放有助于控制兰州市O3的生成.   相似文献   
92.
马杰  佘泽蕾  王胜蓝  邓力  孙静  刘萍  徐敏 《环境科学》2023,44(9):5264-5274
以重庆市煤矸山周边农用地土壤和农产品(玉米和水稻)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和农产品(玉米和水稻)中Cd含量,评估摄入农产品(玉米和水稻)对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并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推导土壤环境基准值.结果表明,重庆煤矸山周边旱地土壤Cd含量超风险筛选值的点位占55.8%,水田土壤Cd含量超风险筛选值的点位占31.6%,土壤Cd以较高生态危害和高生态危害为主,分别占47.4%和36.8%.玉米Cd含量超标点位占4.4%,水稻Cd含量均未超标.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因食用玉米和水稻摄入Cd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可忽略,食用玉米摄入Cd存在可耐受致癌健康风险,食用水稻摄入Cd存在不可耐受致癌健康风险,且玉米和水稻Cd含量敏感度最高.SSD推导出煤矸山周边旱地土壤在pH≤5.5、5.57.5时Cd的环境基准值分别为0.491、0.382、0.376和0.588 mg ·kg-1,水田土壤Cd的环境基准值为0.807 mg ·kg-1.水田土壤和旱地土壤pH≤7.5时,现行土壤标准(GB 15618-2018)相对偏严;旱地土壤pH>7.5时,现行土壤标准(GB 15618-2018)相对偏宽松.应加强煤矸山周边土壤Cd污染防治和农产品安全利用研究,并对土壤Cd环境基准值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93.
游雪 《沿海环境》1999,(6):18-18
众所周知,曾经作为地球上一个主导物种的恐龙,在数千万年以前的某个时候,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灭绝殆尽.多少年以来,科学家们就恐龙灭绝的原因努力探索,并提出了数十种假说,但始终没有一种能够令人完全信服.前不久,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两种全新的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  相似文献   
94.
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了10种濒临灭绝的生物名单,除了老虎、亚洲象等人们熟知的濒危物种之外,波纹唇鱼和猪鼻龟今年也登上了这个“黑名单”。  相似文献   
95.
杨先碧 《环境》2003,(1):40-40
  相似文献   
96.
Picea neoveitchii is an endemic species in China. It had been listed as an endangered species in red data books. It scatters in several locations of south slope of the Qinling Mountain of China. Upon review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 discussing with leading scholars on gymnosperm, ecology and plant conservation, the field survey was carried out in four locations. There are eleven mature individuals and two seedlings surviving in its natural habitats. With the survey of quadrat method in four locations, related community index were calculated such as relative important value (RIV), species richness, similarity index,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etc. The community could be sorted and characterized as three groups based on the community parameters. The analysis of vegetation table elucidates that Picea neoveitchii is a dominant species with low grouping rate in most surveyed sites. The RAPD analysis shows target species has intraspecific genetic variability. The estimation of Shannon's phenotypic diversity index (Ho) also explains the difference of genetic variations of different locations. Due to the lack of enough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guide of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perspective, Picea neoveitchii had been clear-cut for timber production. The extent of occurrence and area of occupancy declined rapidly from 1950s to 1990s. According to the Conservation Category guideline proposed by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the conservation status of Picea neoveitchii was reevaluated as 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B2b C2a D. Upon research in areas of ecology, molecular biology, cluster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 practical conservation strategy is recommended in this research.  相似文献   
97.
张冰  孙晨翔  文湘华 《环境科学》2022,43(3):1529-1534
为深入理解有机负荷率(F/M)对活性污泥(AS)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F/M(以BOD/MLVSS计,下同)设计建议范围0.2~0.5 kg·(kg·d)-1为依据,将采集的AS样品分为3组,运用基于随机矩阵理论(RMT)的网络分析方法,解析了不同F/M条件下的AS微生物生态网络拓扑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较低的F/M...  相似文献   
98.
三峡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重点在珍稀濒危植物,但对建群种和有实用价值的种也进行收集保存。7年来试验站保存三峡库区植物200余种,迁移成活率93%,有8种未成功。(1)到2002年已有30余种植物正常开花结实(其中木本植物24种),可以选择繁殖试验,以达到保存的目的;(2)选择了8种植物,进行生长观测,在人为控制下,生长速度满意;(3)进行了部份种类的扦插繁殖和孢子繁殖,获得了相关结果;(4)少数种类收集遇到极大困难,需要继续努力。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如漏项问题、库区物种问题、外来种问题、隔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问题等需要进一步研讨,从而使库区物种得以保存,环境得以优化,生物资源得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9.
网围养殖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4月、7月、11月和2003年1月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分布及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滆湖现有底栖动物31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淡水寡毛类6种,水生昆虫7种和水蛭4种.主要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和羽摇蚊.相似性分析表明,滆湖网围养鱼区和网围养蟹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相似程度较高,而都与非养殖区差异较大,说明网围养殖对底栖动物组成存在影响;而且网围养鱼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更甚于网围养蟹的影响.多样性分析表明,滆湖底栖动物多样性呈现自北向南递增以及夏秋低、冬春高的时空变化格局.图3表2参17  相似文献   
100.
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运用去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分析了不同样方中土壤因子与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7个样方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是草本层最高,均匀度指数是乔木层最高.(2)土壤含水量和水解氮与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关性明显,有效磷和乔木层均匀度有明显相关;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与草本层物种的均匀度有明显相关.(3)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乔木层物种的均匀度有明显相关,转化酶活性与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有一定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草本层的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有明显相关.图2表3参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