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5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540篇
安全科学   406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201篇
综合类   1552篇
基础理论   327篇
污染及防治   139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胶州湾夏季悬浮颗粒物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对胶州湾夏季悬浮颗粒物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夏季悬浮颗粒物浓度范围在12~17.4 mg/L,浓度从湾内到湾口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悬浮体中有机颗粒物占总颗粒物数量的58.73%~72.1%,以小于1 μm的颗粒为主,1~2 μm,2~5 μm,大于5 μm的颗粒数量依次递减;活体颗粒含量达到40.05%~61.37%,并且活体颗粒的粒径也比较小,其粒径分布趋势与有机性颗粒分布趋势相似;有机颗粒、活体颗粒分布都具有近岸较高,离岸较低的特点;表层悬浮物有机颗粒、活体颗粒含量分别与温度、pH值和PO3-4-P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2.
近年来,借助于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地球科学家们发现构成地慢的许多矿物随着压力的增加会发生矿物结构的改变,由此可以推断出深地幔矿物存在形式。这些相变与地幔主不连续面的形成有关,因而对相变的热力学及其相变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为地幔对流及其热演化提供约束条件。已经可以在模拟地幔温压条件下进行一些地幔物质的弹性、电学性质、热学性质的测量,进一步推导出其状态方程,这方面的信息对解释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地幔对流及其演化很重要。岛弧岩浆作用、热点岩浆作用、地壳的形成都与地幔的演化有关.俯冲作用可能是过渡带及670km深不连续面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63.
污染物负荷与组成对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研究污染物负荷与组成对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在构建小试湿地试验装置的基础上,使用模拟污水进行了TN去除试验.试验的影响因素包括:水力学停留时间,单一污染物负荷量,P(C):P(N),TN组成,有机质(以COD计)-氨氮-硝氮比例等。其中,3种污染物最佳比例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停留时间试验、单一负荷试验、p(C):p(N)试验、TN组成试验得到各自的变化趋势,并能够用人工湿地基本理论解释。正交试验确定的3种污染物的最佳比例质量浓度为:有机质:氨氮:硝氮=20:3:3。结论认为.湿地脱除污染物的不同机理是影响TN去除效果根本原因。氨氮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好氧微生物的作用.硝氮的去除则主要依靠反硝化菌的作用.并需要充足的碳源。TN组成问题应综合考虑氨氮和硝氮的负荷总量和水力学停留时间,3种污染物对TN去除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氨氮〉硝氮〉有机质.最优方案的理论TN去除率达到92.26%。此外.可能还存在着其它重要的影响人工湿地TN去除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864.
侵蚀程度差异诱发的坡面产流-产沙-总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坡面产流产沙及携磷流失特征,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风化花岗岩母质上发育的坡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侵蚀强度不同的出露土层(分别为砂土层(A组)和红土层(B组))两组土壤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坡地磷素流失主要以侵蚀泥沙为主,径流携磷流失中以地表径流携带流失为主,壤中流磷素流失量较小;由于土壤机械组成、容重的差异,B组土壤壤中流流量及其携磷流失量远小于A组土壤壤中流流量及其携磷流失量;雨强对坡面径流中磷素流失浓度的影响明显,坡面径流和壤中流磷素流失浓度相差极大;两组土壤坡面径流量受雨强的影响基本一致,均为150 mm·h~(-1)120 mm·h~(-1) 90 mm·h~(-1) 60 mm·h~(-1)30 mm·h~(-1),不同的是红土层土壤坡面径流产流量较大且变幅小;随雨强增加两组土壤壤中流变化特征差异明显,红土层土壤在不同雨强下的壤中流流量排序为90 mm·h~(-1)120 mm·h~(-1) 60 mm·h~(-1) 30 mm·h~(-1)150 mm·h~(-1),砂土层土壤在不同雨强下的壤中流流量排序为150 mm·h~(-1)120 mm·h~(-1) 90 mm·h~(-1) 60 mm·h~(-1)30 mm·h~(-1);侵蚀泥沙富集较小颗粒(粉粒、粘粒)和磷素,其磷含量均高于试验用土磷含量;雨强越大,土壤细颗粒含量越高,侵蚀泥沙产量越大.  相似文献   
865.
一、事故概况 漳州市某厂一台SHF4-2.5蒸汽锅炉在使用中发现一根顶棚管爆管漏水,而紧急停炉.这台锅炉允许使用压力为2.5Mpa,平时使用压力为1.5~1.8Mpa左右,无任何运行记录,在爆管前无任何异常现象,运行压力约1.5Mpa;在有关人员到达后,把顶棚管上的耐火砖板拆除进行检查,发现18根∮57×3.5的20号钢管组成的顶棚管有10根存在不同程度的鼓包,管径胀大10~30mm之间,其中一根已爆管漏水,鼓包部位从炉墙边开始向上发展,长度约450mm的区域.  相似文献   
866.
不同粒径垃圾焚烧飞灰金属形态分布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华南地区某垃圾焚烧厂的除尘器飞灰的化学组成和粒径分布,并采用分级提取法对不同粒径飞灰中的重金属化学形态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了华南、华东、西南地区以及台湾地区垃圾焚烧飞灰的筛下累积分布和不同粒径飞灰中各重金属组成。结果表明,飞灰的组要成分为:CaO、SiO2和SO3等;各地区75%的飞灰粒径都主要集中在38.5~75μm。华南地区各粒径飞灰中挥发性金属(Zn和Pb)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金属。除Ni和Cr外,Cu、Zn、Pb和Cd含量随粒径减小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华南地区Cu、Zn、Ni、Cr、Pb和Cd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区(台湾地区除外)。Cu、Zn和Cd的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含量较高。高于40%的水溶态Pb表明其对环境有较大潜在危害;40%Ni和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67.
四川黄龙沟天然水中的深源CO_2与大规模的钙华沉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有大规模钙华沉积的四川黄龙沟中,使用化学成分数据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对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区钙华沉积的地表溪流水质基本上受到两种水混合的制约,即断层泉水和山区的融雪(冰)水。泉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经由断层提供的CO2,结果高浓度的溶解CO2使得其溶解的碳酸盐岩比普通的岩溶泉溶解的碳酸盐岩高得多,同时也导致硅酸盐岩的溶解。黄龙沟中上游的泉水相对于方解石接近于平衡。溶解无机碳(DIC)的浓度和它们的δ13C值是大约由c=0.02mol·L1δ13C=-3‰的CO2(aq)与含有δ13C=+3‰的碳酸盐岩在封闭系统条件下反应的结果。估计这些CO2中约有70%来自上地幔。所有泉水的水化学数据均落在高岭石稳定域内,但对Na长石和Ca长石具有侵蚀性。由于这些长石矿物的溶解速率太慢,所以水中的化学成分远离长石稳定域。地表溪流的DIC种类之间达到同位素平衡,在不同观测点发现的δ13CDIC变化主要是由于从水中释放出的CO2的程度不同引起的。水样的δ18O值与其采集点的海拔高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研究区的地表溪流的氧同位素组成受到蒸发的制约。在流经钙华沉积物的地表溪流中白天和夜晚的水化学及pH的日变化表明生物作用促进了碳酸盐的沉积,尽管作用不显著。据估计研究区碳酸钙的日沉积速率是4778kg·km2,即约1mm·a1。  相似文献   
86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了上海市某黄浦江水源供水系统中2-甲基异莰醇(M1B)、土味素(GSM)和余氯的迁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浦江源水及其各级净水工艺处理水、管网水和二次供水系统末端水中均含有MIB和GSM,分别在2~18 ng/L和2.68~5.06 ng/L之间;其浓度经水厂各级工艺处理后明显下...  相似文献   
869.
选取桂林市5个代表性监测点,采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在线分析该市夏季大气PM2.5的化学组成及化学成分分布。结果表明: 5个监测点,>80%的PM2.5分布在0.2 μm~1.0 μm的小粒径范围,<20%的PM2.5分布在1.0 μm~2.5 μm大粒径范围; 大气PM2.5中离子成分包含Na+、K+、NH+4、C2H3+/Al+、Fe+、HSO-4、NO-3、NO-2、CNO-、CN-、SO-3、O-和元素碳离子; PM2.5中离子按成分特征可分为元素碳、有机碳、元素碳有机碳混合颗粒、富锰颗粒、富铁颗粒、富钾颗粒、矿物质、左旋葡聚糖以及其他金属等9类,各监测点元素碳占比均超过50%; 元素碳与硫酸盐、铵盐、硝酸盐发生内混合的程度极高,其中各监测点元素碳与硫酸盐混合程度最高,均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870.
实验研究了海泊河废水及其河口区水体的光学性质以及溶解有机碳(DOC)浓度,分析了光吸收系数(aCDOM)、最大荧光强度与DOC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水中aCDOM在1.81~3.51 m-1内,平均值为2.39 m-1;而废水样品的aCDOM在0.59~16.23 m-1内,平均值为3.35 m-1.海水中aCDOM、光吸收指数斜率系数(S)、最大荧光强度以及DOC浓度都小于废水中相应的参数.水体中aCDOM、最大荧光强度以及DOC浓度三者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胶州湾东部海区海水中CDOM主要来源于海泊河排放的废水,由于水动力和潮汐作用较强而很快扩散,它们的浓度很快降低,在海泊河附近海区没有明显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